九五式戰鬥機

九五式戰鬥機

九五式戰鬥機(英文:Ki-10 Perry/Type 95 Fighter)是日本陸軍最後的雙翼戰鬥機,1934年,中島和川崎爭奪作為日本陸軍新式戰鬥機,雖然中島的Ki-11單翼戰鬥機比川崎的Ki-10雙翼戰鬥機速度更快,但Ki-10有著更佳的格鬥和爬升性能而中標,日本陸軍把Ki-10命名為九五式戰鬥機,因為1935年是日本皇紀2595年,九五式戰鬥機可說是九二式戰鬥機的改良型,大幅減輕其重量和風阻以及採用金屬制三葉螺旋槳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五式戰鬥機
  • 英文名稱:Ki-10 Perry/Type 95 Fighter 
  • 國家:日本
  • 飛機類型:戰鬥機
  • 研製公司:川崎飛機公司
簡介,主要型號,基本參數,實戰,艦載機發展始於水上飛機,日本海軍的九五式戰鬥機,

簡介

1934年日本陸軍制式化了九五式雙翼戰鬥機。它的最高速度可達450公里/小時,在當時各國戰鬥機中是相當出色的。這種高性能的雙翼戰鬥機為日本在侵華戰爭初期奪取制空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艦載機向單翼發展的趨向勢不可擋時,1934年,中島飛機公司在九〇式艦載戰鬥機基礎上推出了九五式艦載戰鬥機,這是日本海軍最後一款雙翼戰鬥機,生產數量超過200架。

主要型號

九五式戰鬥機一型
九五式最初期型,一型生產了300架
九五式戰鬥機二型
加長機身長度,改善其穩定性,二型生產了288架

基本參數

機長:7.2米(一型)/7.55米(二型)
九五式戰鬥機九五式戰鬥機
翼展:10.02米
機高:3米
翼面積:23平方米
空重:1,360公斤
最重:1,740公斤
發動機:一部水冷式發動機(850匹馬力)
最快時速:400公里/小時(在3000米高空)
航程:1,100公里
升限:11,500米
爬升率:1,000米/分鐘
翼載:75.7公斤/平方米
武裝:兩支機頭7.7毫米口徑八九式機槍

實戰

九五式戰鬥機在中日戰爭前已配備給駐偽滿州國的日本關東軍,中日戰爭開始後,日本海軍航空隊主打華東和華南而日本陸軍航空隊的主戰場在華北,配備九五式的日本陸航首先進駐錦州和山海關,1937年7月11日支援陸軍地面部隊攻打天津,1937年8月下旬進駐張家口和高陽的機場,直接威脅山西太原和大同,1937年9月19日,日軍九五式和國軍戰機在大同相遇,日軍宣稱擊落四架中國戰機,9月21日,日軍15架九五式和9架九三式重轟炸機一起空襲太原,國軍7架霍克II迎敵,國軍飛行員陳其光擊落了作為日機隊長的三輪寬。
1937年10月1日,日本關東軍第2大隊和剛從日本本土調來的第8大隊所屬的九五式又進犯太原,日軍宣稱擊落兩架中國戰機和一架轟炸機,不過國軍否認當日有損失,12月攻下南京後,日軍九五式進駐南京大校場機場,之後以南京做基地出擊華中,包括支援徐州會戰
1938年蘇聯志願航空隊來華參戰,其使用的SB-2轟炸機數度轟炸南京的日軍機場以除去其對華中的威脅,3月10日,3架SB-2被九五式全部擊落,3月14日在蕪湖上空一架SB-2被兩架九五式擊落,機上所有蘇聯飛行員都成為俘虜,5月11日,10架九五式低飛掃射毫州機場的5架國軍I-16(當時國軍還以為是日本海軍九六式戰鬥機)
1938年7月,武漢會戰開始,8月21日,6架九五式偷襲武漢機場,中國空軍和蘇聯飛行員駕駛I-16緊急升空迎敵但不幸地三名中國空軍隊長陣亡,10月2日,中蘇空軍轟炸羅山地區的日軍炮兵陣地以支援田家鎮攻防戰,日軍三架九五式擊落了兩架SB-2轟炸機,第二日,7架原本要轟炸田家鎮外圍日軍船隻的SB-2轟炸機在羅山上空遇上九五式,慌張之下各自逃命(由於和護航的I-16失散),結果只有三架安全飛回衡陽機場,而機槍射手宣稱擊落了一架九五式
九五式戰鬥機九五式戰鬥機
10月底武漢會戰結束,日軍攻占武漢,九五式改為負責武漢的空防,1939年發生日蘇諾門罕戰役,雖然駕駛九五式的日軍飛行員早在中國已和I-15以及I-16交過手,但明顯的參加此戰的蘇聯飛行員技術更高,九五式竟處於劣勢,之後被九七式戰鬥機取代。

艦載機發展始於水上飛機

1912年,英國人改造了早期水上飛機母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海軍航空兵部隊,經過改裝的巡洋艦可攜帶3架水上飛機。執行任務時,需要把水上飛機吊放在海面,回收飛機時也需要先在海面著陸,然後才能回收。這種方式對於起降海域的海況要求較高,風浪較大的海域不適合水上飛機的使用。
在英國人完成水上飛機母艦的測試時,1913年日本海軍也開始了改裝工作—對一艘排水量為5000噸的商船進行改裝,前後桅桿都設定了簡易機庫,用來放置水上飛機,攜機數量為4架,型號為毛利司·法曼水上雙翼機。雖然水上飛機母艦在艦隊決戰中起不到進攻作用,但日本海軍仍然發展了幾種型號的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比如九四式水上偵察機、零式水上觀測機F1M型、零式水上偵察機E13A型以及“紫雲”水上偵察機E15K型等。
在日本二戰艦載機家族中,主要分為三類,即艦載戰鬥機、艦載攻擊機和艦載爆擊機。比較經典的組合為零式戰鬥機、九七式攻擊機和九九式爆擊機。

日本海軍的九五式戰鬥機

在三十年代早期,日本陸航主要裝備中島公司的九一式單翼機(Parasol Monoplane)以及川崎公司的九二式雙翼機。這兩個型號的速度均明顯慢於英國皇家空軍的霍克“暴怒”(Hawker Fury,並非二戰後期的Hawker Sea Fury)以及美國陸軍航空團的波音P-26A“玩具槍”。為了給日本軍隊提供性能等同或者優於國外對手的型號,川崎公司在1933年設計了Ki-5,一種外表光順、採用懸臂式倒海鷗翼的單翼戰鬥機。1934年,日本陸航在測試中發現飛機的機動性令人失望,因此將Ki-5槍斃。1934年9月,在Ki-5項目終止後不久,航空本部(Koku Hombu)授權川崎公司設計一種高性能的雙翼戰鬥機,同時中島公司獲得了設計一款單翼戰鬥機與之競爭的機會。
當時在日本皇軍當中有另一種“九五式戰鬥機”——九五式艦載戰鬥機,兩者常被混淆,因為都是在日本皇紀2595年(1935年)被採用,故都被稱為九五式。川崎Ki-10九五式的誕生意味著日本雙翼戰鬥機設計的頂峰,也標記著這一代戰鬥機的終結。然而,它出眾的機動性以及無比敏捷的纏鬥性能深深影響了日軍的飛行員們,使他們在單翼戰鬥機服役多年之後,仍要求這些新飛機擁有和Ki-10相當的機動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