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

乎hū,《鄭崗訓字》『乎字本義,呼也舍也。,象呼吸聲,表舍取義。』

乎,是非或全部之任一;含「任何、不定、或可」義。《說文》『語之餘也。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戶吳切 文四 重一』。

乎,古通「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乎
  • 拼音:hū
  • 部首:丿
  • 倉頡:HFD
  • 鄭碼:MUA
  • 總筆畫:5
  • 筆順編號:34312
  • 四角號碼:20409
  • 注音:ㄏㄨ
  • 五筆:TUHK
  • 結構:單一結構
  • 造字法:指事
  • 詞性:動詞、介詞、語氣詞
字形字義,文形字義,基本含義,音韻參考,舉例詳釋,<疑>乎A,A或非A,〈疑〉A乎、A乎,可能、未必A。,〈疑〉任一、任何。,〈疑〉於句尾,問或反問。,〈動〉,字典專家誤訓,誤訓表示肯定語氣 。,誤訓<介>於,古籍解釋,

字形字義

文形字義

《鄭崗訓字》『乎字本義,呼也舍也。,象呼吸聲,表舍取義。
疏:乎,二舍一,疑問。兮,取也,肯定。
乎、呼,甲骨文金文同字。兮甲骨,左上無丨。缺吸滿呼。乎、呼,甲骨文金文同字。兮甲骨,左上無丨。缺吸滿呼。
甲骨文、金文「呼、乎」同字。後造「呼」字以別之,從口,確定「呼」之吐氣、呼喚義。看字會意:上面三豎,一口二鼻孔;或豎間同道,指鼻口。符合《說文》「乎」之訓『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丂,《說文》『氣欲舒出。』,由「」字,丂表示肋骨,有關胸腔、舒氣。「吸」無甲骨文、金文;又由《說文》『從丂,八象氣越虧也。』訓「兮」;又「兮」於「乎」僅一豎之別;⇒「吸、兮」曾同字,不無可能。人可同時鼻口出氣,卻不可同時鼻口進氣,符合字形。以此「兮」定「乎」不定。
兮。甲骨至隸屬。吸無甲骨金文,或可兮乎?兮。甲骨至隸屬。吸無甲骨金文,或可兮乎?
「吸、呼」之別,取、舍之別,引申「兮、乎」之取捨含義。兮,《說文》『語所稽也。』,若取。乎,《說文》『語之餘也。』;餘,飽也,滿也,猶全集。男乎?⇔是男否?⇔是男是女?人之全集,滿也飽也,余也;故須舍。乎,《康熙字典》『又疑辭。』,疑問詞,舍是非之任一。

基本含義

一、補集。
乎A、A乎⇔「A或非A」,乎,含義「A(所陳述情況)之補集」,酌情譯作「A否、A嗎、是A非A、A+A之反義詞」。鄭某男乎?⇔鄭某男否?⇔鄭某是男非男?⇔鄭某是男是女?聖人藏乎是⇔聖人容是非。
二、全集之任一、任何。
不違乎道⇔不違任一/任何道。
眇乎小哉?⇔眇有多小?眇,各種小,請選一。莊子自答如是:所憑在人。
三、不定。
乎A、A乎⇔「A之不定」或不定之A。酌情譯作「不定、或(可)、沒準...」。
眇乎小哉。⇔眇小不定。之乎者也⇔值不定者也。
四、古通「呼」。
五、於。|此訓始於現代字典。
鄭註:乎訓於,古之不有,遠離本義。以此訓釋古籍,可有悖言,建議廢止。|鄭注、鄭訓等,有別字典,不有應試之用。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喻三母,ha
[廣 韻]:戸吳切,上平11模,hú,遇開一平模匣
[平水韻]:上平七虞
[唐 音]:ho
[國 語]:hū,hú
[粵 語]:fu1fu4wu4

舉例詳釋

<疑>乎A,A或非A

►《孟子·告子上》『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意譯:無謂王智與不智。......甲專心於弈秋。乙雖聽之,而心思拉弓射鴻鵠;共學而不及,是智不如乎?曰:非也。
鄭註:無⇔無有⇔無。乎A⇔A或非A。起筆⇔無王智與否之說。另解,無或乎A⇔無乎A⇔不在乎A⇔不存在A不A⇔無(所)謂A不A。有訓:或⇔惑,乎⇔於,譯「王之不智無疑。」前後衝突,不禮且膽量超常,謬譯也。此文含義智有不同,各有所好,難分高下。下文魚與熊掌,與此相關。
►嵇康《釋私論》『夫稱君子者,心無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者也。』
鄭譯:所稱君子,無乎是非,不違乎道。
註:我心即吾,⇒心,可不譯。措,《說文》『置也。』,無措⇔無放置⇔無。行不違⇔不違。

〈疑〉A乎、A乎,可能、未必A。

含乎弱化以嚴謹之用。
►《論語》『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日。』
鄭譯:吾(之學識)於君未必有一日之長,以此,勿因吾故,在則言之。
註:一日之長,未必年齡,可指見識。
►《論語》『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註:攝,《說文》『引持也。』,攝乎大國之間,可能受迫於大國之間。

〈疑〉任一、任何。

►《莊子·德充符》『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譯:謷任意大啊,獨成其天。
註:謷,指今所謂宇宙。
►《愛蓮說》宜乎眾矣。——宋· 周敦頤
註:乎眾,眾之任一、任何、任意。
►《易·繫辭上》『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孔穎達疏『幾,近也。』
註:幾乎,任意接近,不等不遠。白話:差不多,不僅指數量。

〈疑〉於句尾,問或反問。

㊀酌情譯作「否、嗎」。反問,不可譯作「否」。
►《論語》『學而時習,不亦說乎!』
鄭譯:學後之習,不也是言傳嗎!⇔學而習之,亦是言傳。
註:《說文》『說,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釋,釋於他人,傳也,即是曾子所言之「傳」。學師之所教,學也;習師之所為,習也。學習,學而習之,必須實踐。A亦B⇔A∩B非空。亦,言辭之用。
對句:承且日傳者,無非孝也!
註:對句,學前人所言,學而習之也。
►《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事是否不乎?與人交友是否無信?所學所教有無實踐?
註:傳,指傳播知識道理等,有訓「老師所教」;曾子是教是學不有指明,故曰「所學所教」。
►中華文言,中華文明也,國人必學之所以;學而不用,是學習乎!是傳承乎!
註:文言,如漁非魚,須有用之。反問無答,以「無、非、胡」作答,強調,嘆號合理。以文言無用者,無以阻擋復興中華之宏偉大業。者,言論、想法......。
►近者大乎。——《列子·湯問
►貶義滋生寖多無度,久之,語言將只有罵人之用。今之理性也者不願多想一步乎?
直譯:貶義滋生漸多不有限制,長久發展,語言將只有罵人之用。當今一些達人是否願多想一步?
註:煞尾此非反問、肯定或否定,僅是提問,引起重視。加之以「不」,避免誤解為反問。「乎」有肯定一說,非「乎」之說,而是......。
►污其行乎。——《後漢書·列女傳》
►不聞藏書者乎。——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宋其亡乎?幸而後敗。——《左傳》
►願見之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㊄表示商榷語氣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韓非子

〈動〉

(1) “呼”的字。吐氣;呼喚;召喚。如:乎號。
(2) 介意,放在心上。如:在乎。

字典專家誤訓

以下斜體出自《新華字典》《漢典》。指出字典之錯僅是希望有所改正,未改之前,鄭崗之訓不有應試之用。

誤訓表示肯定語氣 。

表示感嘆語氣或呼告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
►《論語》『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鄭譯:中庸之道,德也,是否至高?民間少見已久。
鄭註:《說文》『所行道也。』⇔所行,道也。道即是事。「!」不妥,天道非之高乎?子曰:修辭立其誠。何以誠?言無漏洞!
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左傳》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賢人乎,賢人乎!非質有其內,惡能用之哉?——《史記》
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
鄭譯:誰知,捐稅之毒有過於蛇乎?
鄭註:問句,於孰於乎,皆應問號。嘆號則反問,表示捐稅不比蛇毒,含義相反。是蛇者⇔屬於蛇者⇔蛇。是,訓「此」似乎不妥。 七子省二,是出版物者,有甚是者乎!
天乎。——清·袁枚《祭妹文》
人乎。
鄭註:無示前言後語,有意隔斷換行,何意?有意使人以「乎」為「啊」!類似者,「乎」有多處,疏忽已無可能。
清· 袁枚《祭妹文》『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鄭譯:然而按天則,抱此無邊之憾,無論如何,是否終將完結/一死?
鄭註:天乎人乎⇔天上乎人間乎⇔死乎生乎⇔死活⇔無論如何。天乎/人乎⇔天乎地乎人乎⇔無論如何。若同「我高低不去。」然,燒也,必變;轉折之意。則,「按天則」之簡。竟,《康熙字典》『窮也,終也。』
表示祈使或命令語氣。相當於“啊”、“呀”
勉速行乎!無重而罪!——《左傳》
鄭譯:可否盡力快走?不甚則罰!
重,《康熙字典》『又甚也。』不甚,指不很快。
表示呼喚人的語氣。相當於“啊”、“呀”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
斷句一: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鄭譯:或可/或許,參照/觀察我辦事,一以貫之。
《廣韻》『參,承也,覲也。』。乎,含乎弱化。
於此言,是否含乎,建議、命令之別。凡人應知,建議較妥,而通常無權命令;聖人必知。
斷句二:『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鄭譯:曾參,我任何行為持之以恆。
乎,於句首,暫時不見。不為乎道⇔乎道不為,感覺並不彆扭。
表示肯定語氣
故曰:“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韓非子》
註:毫無忠信者,非亂之首乎?反問,直接推翻此上肯定,而韓非是問,故無可推翻,此言問不出口。所問不在首次,在亂之何解。由問罪、唯你是問,可知「問」之力度。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頓,舒緩語氣,引人注意下文。
►大家認識一致以後,於是乎就大幹起來;不外乎兩點,一是鬥志,一是斗膽
於是乎,似乎從此/因此。不外乎兩點,無非兩點之任一或全部。

誤訓<介>於

於;在〖in;at〗。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屈原《離騷》
鄭譯:此時我是否獨自窮困。譯二:此時我或許獨自困頓。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此時也」明確問題之用。貧困(指困頓)到處有,加「乎」以不把話說滿。
今雖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鄭譯:今雖沒準死於此事。
文言時處可直接謂後。如『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
於;從〖from〗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春秋”何以始乎隱?——《公羊·哀十四年》
鄭譯:“春秋”何以有是否始於魯隱公之說?
始乎隱,亦可訓「始於隱或非隱」。乎,即使訓作介詞「於」,from義來自「始」非「乎」,訓from明顯是憑空滋生字義,類似之例舉不勝舉;竊以為字典之主導思想是有誤,以為字義越多越好,故有意以明顯低智之誤訓增生字義。
於;在〖in〗。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
楚人生乎楚,長乎楚,而楚言。——《呂覽·用眾》
鄭譯:楚人,或生於楚,或長於楚,而言楚語。
於;從〖from〗。介紹行為、動作發生的地點
註:㊂處所、 ㊃地點,區別何在?《新華字典》《漢典》工作態度可見一斑。
叫囂乎東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隳突乎南北。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鄭譯:叫囂不定東西,隳突不定南北⇔叫囂忽東忽西,橫行忽南忽北⇔東西叫囂,南北橫行。
註:乎是⇔是非,乎非⇔是非,乎是非⇔乎是乎非⇔是非。高低不言「於」。高低,方言,無論如何、死活。
先率遇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戰國策》
註:乎,任一。
於;因為;由於;在於〖because〗。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
不動乎眾人之非譽。——《荀子》
鄭譯:無動於多少人之非議。⇔無論幾多非議,不為所動。
註:乎眾人之非譽⇔幾多人之非議⇔幾多非議。
德盪乎名,知出乎爭。——《莊子》
鄭譯:德盪於名或非名,知出於爭或非爭⇔德盪無關名,知出無關爭。
註:莊子即不反對爭,也不支持爭。譯作「因」,正好反義。
於;按照;根據〖accordingto〗。介紹動作、行為遵循的準則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禮記》
鄭譯:本富貴,可能行富貴之道;本貧賤,可能行貧賤之道。
註:《博雅》『素,本也。』。含義,君子「不為分外之事」或「依據己之立場行事」。見義勇為,非君子乎?一國之君,行萬民之道,非君子乎?身為官者,為民辦事,非君子乎?理之不通!。「本」可訓依據,「素」亦可乎?斷句有誤。
禮記》『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鄭譯:君子本在其位,而行無拘其內外。本富貴,行無乎富貴貧賤。本東北,行無乎東西南北。本患難,行無乎安逸患難。君子所至必得也。
註:願,《說文》『謹也。』無=不在,無乎,不在乎、不管、不拘。君子,不以己之所在/立場行事。有曰『天者君道』,固必君者天道。⇒君子,本天道而行也。以此君子,為人民服務。以此君子可棄本有富貴,捐軀革命。乎,訓accordingto,完全反義。不正解漢字,無以正解國學。
於,對。引進動作產生的對象〖to〗
吾嘗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註:乎是,是非。
三、誤訓後綴
單用或疊用在單音或疊音的形容詞後面。
如:許多新事物,確乎到處可見;我心裡熱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註:確乎,差不多能確定,弱化以嚴辭。欲否定之,舉例若干,無濟於事。熱/胖乎乎,不卻定熱/胖之程度,總之是熱是胖。AA乎、A乎乎,文白之別。
用在動詞或副詞後面,構成新的動詞或副詞。
如:他對這點事卻不在乎;幾乎人人都稱讚他
不在乎A⇔不存在是A非A/有A無A⇔無所謂A不A⇔無乎A,A之死活、有無、高矮胖瘦......,於言者無關。
用在形容詞後面,單獨不能翻譯
宜乎眾矣。——宋·周敦頤《愛蓮說》
鄭譯:適宜大眾。似乎適於任何人。
乎眾,眾之任一、任何、任意。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劉基《賣柑者言》
昂昂乎廟堂之器。
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
►明· 劉基《賣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昂昂乎,廟堂之器也。』
鄭譯:洸乎乎,是干城之具。......昂乎乎,是廟堂之器。
洸,《說文》水涌光也。
►明· 劉基《賣柑者言》『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
鄭譯:多么巍巍,可畏。......多么赫赫,可象。
註:多么,多,但是不知精確值。
四、如是我聞: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誤訓“乎”通“也”
“乎”與“也”互文通用。由於“也”字讀音和邪耶同,有時把它當作疑問語氣詞的“乎”、耶(邪)用。
也,《唐韻》《說文》『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平水韻》『二十一馬,上聲。』
邪、耶,《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說文》『以遮切』,《平水韻》『六麻,平聲。』
麻、馬,同韻乎?平仄有別!今之也、耶,聽可別之。問句平收,自然。
►《國語·周語下》:“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此句“乎”與“也”互文通用。
註:標點錯。先問後答,乎問也答。
鄭譯:敢問天道嗎?節制人之所為啊!/節制人慾啊!
天道,天之所為,無為也,非無為不為,為無為暗為天為真空,為節制者介質。
無者,暗也,真空;玄牝之門也,是謂天地根,可名天地之始。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人以其不有,因其無時不有;人以其不為,因其無時不為。
故,《說文》使為之也。譯作“欲”更妥。使人為之者,欲也。人喜歡大,想膨脹到無窮大,卻不知那就是死,固必節制。
►《莊子》:“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鄭註:,難也。不乃⇔不難⇔可。《前漢·食貨志》『五州為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孟子》『大國,地方百里。』
鄭譯:然而眾人之所謂知者,可為大盜積者也。
►《晏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
註:若同「是你是我」,疑問不來自「也」「是」,出自「語餘」,話說太滿自悖也;是不是都讓你說了。乎,《說文》『語之餘也。』,含義如此。以下同理。
►《晉書·魏舒傳》『主人妻夜產,俄而聞車馬之聲,相問曰:‘男也?女也?’』
註:男也女也?⇔男乎女乎?,半文半白⇔不文不白;半≠不,也≠乎。
►《魏書·崔浩傳》『……先攻城也?先略地也?』
譯:……先攻城乎?先略地乎?
註:譯作≠訓作。「x⇔y」是「xA⇔yA」之充分非必要條件。邏輯,天成也,語言之基礎。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部】 乎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4
〔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說文》兮語之餘也。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
又疑辭。《詩·邶風》胡為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又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又荒烏切。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嘆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