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嶇鄉

乍嶇鄉

乍嶇鄉在內鄉縣境西南部,距城關西南17公里。 鄉人民政府駐乍嶇,故名。16個行政村,216個村民小組,共2.8萬人,3.6萬畝耕地、荒山面積18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乍嶇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南 南陽
  • 電話區號:0377
簡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地理,蘊含厚重的文化,交通便利,主要礦藏,主要農林產業,遠古珊瑚化石群驚現,

簡介

乍嶇鄉位於內鄉縣西南部,距內鄉縣城17公里,地處東經111°36′-111°37′,北緯32°52′-33°06′之間,東與湍東鎮接壤,西與淅川縣馬蹬鎮緊鄰,南與瓦亭、師崗鎮毗鄰,北與桃溪鎮、趙店鄉相鄰。

行政區劃

全鄉轄王井村、清泉村、孫崗村、廟灣村、陳營村、紅廟村、乍嶇村、吳莊村、水溝村、彭營村、店坊村、上莊村、白楊村、南莊村、魏營村、雙堰村等16個行政村,21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28.35平方公里,耕地3.6萬畝,7390戶,3.05萬人,有漢、蒙、滿三個民族。鄉境皆為淺山環列,丘壑縱橫,地形變化趨勢為北部高,南部低。境內的白馬山、苗家山、葫蘆山、老君山、紗帽山、永青山、濟渡山、石堂山等山海拔均在400-500米以上,中北部有馬河、刁河,西部有石堂山河,流經上莊村、店坊村、彭營村,進入淅川境內流入丹江水庫。

歷史沿革

乍嶇在原在葫蘆山北麓刁河岸邊。明代胡姓居住。因柞林遍布,東崗半坡上水渠盤繞,遂取名柞渠。清初靳姓遷此,因周圍環山,原柞渠村消失,即名以乍嶇村。系內鄉——淅川古便道必經之地。清初早飯前有“露水”集。清中期後,內、淅古道改由師崗鎮經過,集市隨之蕭條,以至消失。1949年乍嶇區人民政府從清泉移於乍嶇村。1958年改建人民公社,社直單位相繼沿村內南北大道兩旁設立。1960年興雙日集。1970年建太(泰)山廟水庫,乍嶇村為淹沒區,社直單位北移一公里至現址。經過二十年的擴建,形成今日規模。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鄉人民政府駐南街。
明成化十二年(1476),置乍嶇郵鋪。1912年以來設乍嶇區(即西一區)。後區公所移於清泉,改清泉區,設清泉鄉。1949年仍為由乍嶇區。1952年區政府復移乍嶇村。1956年設乍嶇中心鄉。1958年建乍嶇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

地理

境多淺山崗坡。較大的山有寺山、白馬山、石堂山、苗家山、前大山.永青山等,海拔400至500米。中部丘陵起伏,刁河、宋家河蜿蜒南下注入太山廟水庫。淺山區皆為沉積岩,多是光山禿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僅有少數幼樹雜林和山蠶柞坡,是內鄉縣柞蠶產區之一。近年來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上萬畝,嫁接果樹百萬萬棵,並種植了茶樹、油桐樹及龍鬚草等。和師崗鎮聯合建有太(泰)山廟中型水庫。還有張灌溝、溫家堰、葦子溝、廟灣4座小型水庫和2個較大的機灌站,蓄水62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萬餘畝,占耕地面積的28%。耕地3.64萬畝,多黃棕壤土質。

蘊含厚重的文化

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獨特的自然環境,使旅遊業發展獨具優勢,特別是乍嶇山、坡、水、川兼備,漢、滿、蒙、回俱有,堪稱宛西的縮影。道教聖地石堂山橫亘鄉域西南,面積約6平方公里,這裡群山環抱,竹柏滴翠,石堂山普濟宮是麻衣相術創始人麻衣子李和的道場,唐貞觀年間奉敕修建,元大德年間重修。歷代年年有香火盛會。現存古廟三間,碑、碣數十通,為文物保護單位。山麓大窯店村為著名的宋代鈞瓷鄧窯遺址,出土有瓷缸、瓷瓶,瓷壇、佛像坯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腰有當年麻衣子修真的仙洞、成吉思汗召見丘處機的手詔碣及歷代碑刻,山頂有大型溶洞群和成片石林,這裡是修身養性、尋古探幽、消夏避暑、領略道教文化的極好去處。風景秀麗的太(泰)山廟水庫,位於乍嶇鄉政府南僅1公里,水面2400畝,西臨葫蘆山,山上昔有金兵營寨和白雲觀;如今柞林、蔽日,花果滿山,盤山灌渠繞山而行,湖光山色,幽靜清涼,是旅遊投資的一片熱土。
吳埡石頭村所有的住房清一色的石牆瓦,依勢而建,錯落有致,整個村莊像一個美妙的石頭世界,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樹之中,渾然天成,是中原極其罕見的傳統古民建築群,是宛西一處獨特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2006年被河南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年又被省列入首批省古代暨近代民間民居建築,2009年被評為“中國景觀古村落”。
吳埡石頭村吳埡石頭村

交通便利

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乍嶇鄉地處城郊,政府駐地距縣城僅17公里,東北距312國道、寧西鐵路內鄉站、趙店站、宛坪高速公路出入口僅18公里,豫52線超二級油路穿境而過,西距丹江風景區僅20公里。乍瓦(亭)虎(巴嘴)和老內淅(師崗、魏營、店坊、馬蹬)和彭(營)彭(溝)廟(崗)等縣鄉公路及村村通公路,已建成通車,交通位置特殊,是內淅西鄧四縣八鄉的交通樞紐。網路健全,通訊方便。建有自己的網站,網通、移動、電信、聯通、鐵通等公司在乍嶇都設有網路。電力充足,水源充沛。由亞洲最大的丹江水庫發電機組和南陽市鴨河大型火力發電站共同併網供電。

主要礦藏

乍嶇鄉資源豐富,物產富饒。
據省、市地礦部門勘探,境內主要有:
(1)河南省儲量最大的水泥灰岩礦帶兩條,可製作彩色高標號水泥。
(2)河南省最大的陶粒頁岩礦帶兩條。
(3)大理石、黑墨玉礦區總長8000米,儲量為5000萬立方米。
(4)白雲岩礦體長1200米,寬100米,總儲量1.5億噸以上。
(5)鐵礦石礦體長1400米,寬2000米,儲量為1000萬立方米。
(6)高嶺土、陶瓷土、耐火土都在1000萬噸以上,是開發恢復鄧瓷生產的優質原料。
(7)特別是有豐厚珍稀的五氧化二釩礦和煤矸石礦帶。
(8)這裡還是中原最大的北太湖石、水銹石、怪石等奇石天然博物館。

主要農林產業

大紅袍花椒:喜肥耐旱,適宜荒山種植,果實穗大產量高,極適宜該鄉大面積發展,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大力發展大紅袍花椒,加強科學管理,完善承包機制,現已栽植大紅袍花椒200萬株,再過3至5年,全鄉人均將達到100株以上,總面積5萬畝,總數達500萬株以上,成為大紅袍花椒之鄉。花椒將成為該鄉新興的支柱產業。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紅薯、豆類、芝麻、菸葉等。宜林地12萬畝。
大白山羊飼養:年飼養量16萬隻,出欄9.4萬隻,是省定大白山羊基地。
另楊樹面積近5000畝,5000畝甜柿全部掛果,1000畝永青山茶葉清香溢人,3000畝毛竹隨外可見,4000畝優質菸葉香飄九州,5000畝“梅瑩一號”優質紅薯澱粉含量極高,醇香濃厚的石堂山黃酒醉倒遊人。

遠古珊瑚化石群驚現

日前,近20平方公里的大面積古生代海洋珊瑚化石群驚現內鄉縣乍曲鄉石堂山,該化石群面積之廣,規模之大,在國內均屬罕見。這一古海洋珊瑚化石群,主要以群體珊瑚和單體珊瑚為主,夾雜著其它同時期生物化石。珊瑚化石大小不一,大多呈分散或放射狀,它們形如花朵,質地細膩,紋理異常清晰,生物形狀美麗。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胡世雄回家探親,看到後大吃一驚,說這是古海洋生物化石,對研究中原的古代地理地貌、氣候變遷都很有價值。
據專家分析,新發現的化石群距今已有3億多年的歷史,屬於石炭紀時期。珊瑚群落多見於熱帶海洋中,內鄉境內發現珊瑚化石群落面積近20平方公里,規模國內罕見,說明遠古時期豫西南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