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的遷變:從德國傳教士到留德學人群

主體的遷變:從德國傳教士到留德學人群

《主體的遷變:從德國傳教士到留德學人群》是2008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雋。

基本介紹

  • 書名:主體的遷變:從德國傳教士到留德學人群
  • 作者葉雋
  • ISBN:9787544609487
  • 頁數:227
  • 定價:23.00元
  •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8月
  • 開本:32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主體的遷變:從德國傳教士到留德學人群》的研究思路是:以個案研究為基礎,突出比較型、群體性研究;往往通過兩個個案的比較研究,或是通過若干相互關聯的個案為主體的群體性研究,同時呈現其活動場域的豐富場景,儘可能回到現場。在空間維度上,選擇北京大學、中央研究院、德文學科做研究場域;在時間維度上,既注意打點深入的可能,也考慮到歷史螢幕的跨度性,儘可能從多場景、多元化的角度呈現歷史的複雜圖畫。壓在背後的,既有對個案人物的“同情之理解”、“溫情之敬意”。也不乏“審視之目光”、“拷問之思量”。

目錄

總序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一、現代世界的形成與德國意義
二、世界精神、資本時代與現代中國學術規制的生成
三、從傳教士到留學生:中介者、邊緣人抑或創造家?
四、研究思路與理論框架
第二章 德國視野里的“基督福音”與“中國心靈”——從花之安到衛禮賢
一、西學東漸視野中的德國基督教會與傳教士
二、“自西徂東”之後的“基督福音”——花之安的傳教思路與中國意義
三、“中國心靈”的浮出水面:衛禮賢的“專業漢學”之路
四、近代中國期待視野里的“德國傳教士意義”
第三章 帝國的消解與現代的興起——以安治泰與衛禮賢的比較為中心
一、“世界政策”背景下的德帝國與傳教會
二、聖言會的德國背景及安治泰的民族本位
三、同善會的民族色彩與衛禮賢的文化立場
四、帝國消解之成立與現代興起之可能
第四章 平生風義師友間——以衛禮賢與蔡元培、楊丙辰的北大交誼為中心
一、北大改革背景下的德國文學系創辦:衛禮賢與楊丙辰的師生同事之誼
二、中德學術因緣的另段佳話:衛禮賢與蔡元培的“惺惺相惜”及其文化史意義
三、北大一年:衛禮賢在中國學術場域的定位及其認知
第五章 科學原則的確立——以蔡元培、傅斯年等的中研院活動為中心
一、從北大校長到中研院長:蔡元培對現代學術機構建制之認知
二、社會歷史潮流中的學術命脈:傅斯年對史語所學術旨趣闡發的德國背景
三、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留德一代:科學原則與學術精神之確立
第六章 學科建設的推進——以德語文學學科楊丙辰、馮至等的師生關係為例
一、先生一代的起點意義:以楊丙辰的學術認知為中心
二、留德背景、南北大學與學術承傳:世紀年代作為創業者的學生一代
三、世紀年代的社科院外文所與學科建設:以作為學科領袖的馮至為例
第七章 結語
一、學科規制生成的核心內容
二、“留德學術群”研究的意義——中國現代留德學人的樞紐地位及其缺失
三、“學術互動史”命題的提出——以德國學術之世界影響為例
主要參考文獻
西文—中文名詞對照表
人名及關鍵字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葉雋,男,1973年生於江蘇。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兼任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先後就讀於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曾在德國、英國、法國等的學術機構做研究。專著有《另一種西學》、《現代學術視野中的留德學人》、《史詩氣象與自由彷徨》等;編撰有《蔡元培:大學的意義》等;合譯有《教育與未來》、《法意哲學家圓桌》、《創新性思維》等。學術興趣現集中於德國文學史、中歐文化交流史、學術史、思想史等,發表論又多篇;同時保持對社會文化的適當關汪,發表隨筆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