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明臣直

名稱

主明臣直

拼音

zhǔ míng chén zhí

解釋

君主聖明,臣子正直。比喻上行下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明臣直
  • 拼音:zhǔ míng chén zhí
  • 解釋:君主聖明,臣子正直
  • 出處:《北史·張晏之傳》《帝鑒圖說》
出處,原文,注釋,譯文,後記,帝鑒圖說,

出處

《北史·張晏之傳》:“天下有道,主明臣直;雖休勿休,永貽世則。”

原文

長樂公主1將出降2,上3以公主皇后所生,特愛之,敕4有司資送5倍於永嘉長公主6。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豈得與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陽。今資送公主,倍於長主,得無異於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後嘆曰:“妾亟7聞陛下稱重8魏徵,不知其故,今觀其引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9也!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曲承10恩禮,每言必先候11顏色12,不敢輕犯威嚴;況以人臣之疏遠,乃能抗言13如是,陛下不可不從也。”因請遣中使14齎15錢四百緡16、絹四百匹以賜征,且語之曰:“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17此心,勿轉移也。”
上嘗罷朝,怒曰:“會須18殺此田舍翁19。”後問為誰,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後退,具朝服立於庭,上驚問其故。後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注釋

1.長樂公主:皇帝的女兒。長樂:宮廷名,秦朝時叫興樂宮;漢朝時加以增飾,七年乃成,應更名,漢初為朝會之所,後來為太后所居,謂之東宮,至唐朝時尚存,天寶年之後廢棄。
2.出降:帝王之女出嫁為“出降”。因帝王之女地位尊崇,出嫁是降低地位。
3.上:皇上
4.敕(chi):皇帝的詔令。
5.資送:指嫁妝。下文“今資送公主”中的“資送”是動詞,意思是“給......陪嫁”。
6.長(zhang)公主:也省稱為長主,皇帝的姐妹。
7.亟:屢次。
8.稱重:誇獎。
9.社稷之臣:國家重臣。
10.曲承:無處不承受。曲:周全。
11.侯:觀察。
12.顏色:臉色。
13.抗言:直言諍諫。
14.中使:指宦官。
15.齎(lai):賞賜。
16.緡(min):量詞,用於古代成串的銅錢,每串一千文。
17.秉:堅持,保持。
18.會須:該當,應當。
19.田舍翁:農村田翁

譯文

長樂公主將要出嫁長孫仲,太宗因為公主是皇后親生,特別疼愛,命令有關的官員所給嫁妝比皇姑永嘉長公主多一倍。魏徵勸諫說:“過去漢明帝想要分封皇子采邑,說:‘我的兒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兒子相比呢?’均令分給楚王、淮陽王封地的一半。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長公主多一倍,豈不是與漢明帝的意思相差太遠嗎?”太宗覺得有理,進宮中告知皇后,皇后感嘆說:“我總是聽得陛下稱讚魏徵,不知是什麼緣故,如今看到他引征禮義來抑制君王的私情,這真是輔佑陛下的國家重臣呀!我與陛下是多年的結髮夫妻,多蒙恩寵禮遇,每次講話還都要察言觀色,不敢輕易冒犯您的威嚴。何況大臣與陛下較為疏遠,還能如此直言強諫,陛下不能不聽從他的意見。”於是皇后請求太宗派宦官去魏徵家中,賞賜給四百緡錢,四百匹絹。並且對他說:“聽說您十分正直,今日得以親見,所以賞賜這些。希望您經常保持此這樣忠心,不要有所遷移。”
李世民曾經取消上朝,很生氣地說:“應當殺了這個農村田翁!”長孫皇后就問那是誰,李世民說:“魏徵,他總是都在上朝時羞辱我。”長孫皇后(於是)退下,穿好禮服立在殿下。李世民大吃一驚問其原因。長孫皇后說:“我聽說領袖英明那么部下正直,現在魏徵之所以正直,正由於陛下的英明,我哪裡敢不祝賀!”李世民於是變得高興了。

後記

不久之後,即擢升魏徵為侍中(相當於宰相)——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長孫皇后是西漢的呂后或者清末的慈僖又或者是現代的某某一類的人物,魏徵會是個什麼下場......得妻如此,恐怕也是成就李世民千古英名的一個重要原因。

帝鑒圖說

對奏疏的格式,他也按講官進講的範例去衡量。一次,朱翊鈞發現,京省試錄中有的稱臣,有的又沒有,並且刊文抬頭多誤,便又詢問起閣臣是何原因。當得知先朝故事,兩京試錄以主考欽命稱臣,各省考官為按臣所聘不稱臣,而刊文抬頭之誤,為考官們忽略,未向貢士講明時,便命禮部申明體格,並將有過失的考官奪去兩月薪俸。
《帝鑒圖說》之“主明臣直”《帝鑒圖說》之“主明臣直”
漸漸地,對奏疏字裡行間的一些問題,朱翊鈞也能窺視出一些名堂來。一次,吏部擬升瑞安主簿汪玄壽為知縣,朱翊鈞沒有同意。善於察言觀色的吏科給事中王希元便指責汪玄壽有關節私書,力陳刀筆吏不可為正印堂官,言語中暗刺撫按和吏部。張居正問他對此疏的意見,他即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王希元所說的私帖,似乎指責的是吏部,但又不明說,這是為什麼?次日便將王希元奪俸半年,調任雲南按察僉事。還有一次,吏部疏擬調大名道兵備副使陶大順到湖廣,湖廣兵備道較之大名道規格要高,這是升遷,可是陶大順剛由兵部職方郎中調任大名,還不滿一月,於是他召來閣臣,問道:此人數日前領的敕命,如何現在遷轉這么快呢?當閣臣解釋:陶大順是講官陶大臨的兄長,他的兄弟陶大臨和自己的兒子尚寶司丞陶允淳都剛死,未及安葬,大名距離他們老家浙江會稽較遠,按例他在任職間,不得離職回家,便奏請吏部改任離家較近的湖廣,以便辦理家人的喪事,朱翊鈞這才不予追究。
知識的積累,歷練機會的增多,在朝堂上對大臣們出班奏事,也逐漸能應答自如、得體。萬曆二年(1574)八月四日,朱翊鈞在皇極殿升座,禮部尚書萬士和出班上奏,乞請禁止縉紳生活奢靡,朱翊鈞當即表示嘉許,同時向在場的大臣們關照一句,做大臣的應為下級官吏表率,不得空文戒飭,而自己依然我行我素。三年(1575)五月十四日,吏科給事中楊言出班奏上六事,提出:一、就近遷改以免曠廢;二、久任教職以育人才;三、清理軍屯以足兵食;四、均平里甲以蘇民困;五、嚴革詐偽以清驛遞;六、禁止迎謁以息奔竟。朱翊鈞當場表示深有同感,有意整刷
每次升朝,自然都有許多禮儀和講究,朱翊鈞不但自己認真恪守,也要求大臣們一絲不苟。萬曆五年(1577)正月二十四日,朱翊鈞在皇極門升座,接受進京朝覲官的入謝。這些參加朝覲的地方官,平常從未受過朝儀的訓練,進入皇宮以後,有的沒有接到命令,便先自走上了御道,有的聽到聖旨後,又亂作一團。對此,朱翊鈞給予了從重的處理。上蔡知縣莊鵬舉因過於緊張忘記脫冠而被下獄,御史王民順、帥祥,序班羅應升等全部奪俸三月。萬曆七年(1579)十月十九日朵顏等衛派人入朝,有位叫伯忽的福余衛頭目,黎明時分誤入崇文門被抓住,還打傷了閽者,朱翊鈞聞訊後,一面諭令革去伯忽賞賜一半,另外對失職的提督會同館主事、序班等官吏也予以處罰。
朱翊鈞從皇父手中承襲的政權,已是一個百孔千瘡爛攤子。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士習澆漓,官方勅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