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預防保健

中醫預防保健

中醫預防保健是指在中醫“治未病”為核心理念指導下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理論認識和技術方法,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預防保健 
  • 外文名: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特點介紹,指導思想,

特點介紹

眾所周知西醫對於亞健康、亞疾病狀態,檢測不到明確的指標,因而缺乏有效的對策。中醫注重臨床症狀,即使對於亞健康、亞疾病狀態,也具有相應的理論和辨證治療手段。對於很多重大疾病的康復,西醫缺少有效手段,中醫的調理就能顯出很多優勢,能加速康復。中醫藥在體現干預、進行預防,切斷疾病發展演變方面,有很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具有很大的優勢。

指導思想

中醫學的整體觀體現在其認為“人身一整體”,局部組織或一個器官生理功能失調, 或受疾病侵害,則整體功能受損, 各臟器失去協調關係即會傳變。預防要著重整體以扶正為主, 治療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要“求本”, 要“標本兼顧”。所謂“天人合一”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氣候、環境奉養, 許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來之於天地外界環境, 因此人體生命根本機理在於人體內部陰陽氣血平衡, 臟腑之間協調。同時要“順應四時”, 即順隨四時氣候變化, 根據外界環境不同進行保健防病措施。正所謂“陰平陽秘, 精神乃治, 陰陽離絕, 精神乃絕”“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所以祖國醫學特別重視養生保健和疾病預防。《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種“治未病”的預防思想不僅有“未病先防”, 還有“已病防變”的涵義。由此可見“辨證論治”的涵義, 除辨證候所屬, 還含有要審機、求因、因人、因地、因時和防疾病傳變的預防思想進行辨證用藥, 辨證飲食, 辨證施術和辨證防病等廣泛意義。在整體觀點的指導下, 辨證論治有預防觀點,預防保健同樣要根據辨證論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