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養生彩色圖譜

中醫藥養生彩色圖譜

隨著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關注,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在消費者中日漸受到歡迎。但需避免“以藥為食”,中藥養生必須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在把握患者個體差異的前提下,由專業醫務人員指導選用。面對中醫藥科普工作的迫切需求和嚴峻的現狀形勢,中醫藥從業人員有責任也應該去正本清源。本書對中醫藥養生的概念、原則、內容、方法及因人因時等養生重要理論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以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藥學》教材為參照,以原國家衛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記載的中藥為綱,以每味中藥的來源、性味功效、養生保健、相關知識為目編寫,並編撰養生要訣,旨在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視與指正。本書適合廣大中醫保健愛好者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藥養生彩色圖譜
  • 作者:翟華強 程偉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Chinese Herbal and Health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36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青年教師學術沙龍集體智慧結晶
國醫大師、我國中藥學學科創始人之一顏正華教授主審定稿
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路志正題詞推薦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No.11YJC880156)、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薪火傳承3+3 工程”項目——金世元名老中醫工作室分站(北京中醫藥大學分站)資助

作者簡介

翟華強,男,博士後、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繼承名老中醫經驗,先後師從於顏正華教授、王永炎院士、金世元教授。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調劑與合理用藥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中藥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藥理學會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養生保健協會理事、北京藥師協會理事。

圖書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中醫藥養生的基本概念/002
第一節 中醫藥養生的定義/002
第二節 中醫藥養生的特點/002
第三節 中醫藥養生的任務/003
第二章 中醫藥養生的基本理論/005
第一節 生命/005
第二節 天年/006
第三節 衰老/008
第四節 天人相應/010
第五節 形神合一/012
第六節 動靜互涵/015
第七節 協調平衡/017
第八節 正氣為本/018
第三章 中醫藥養生的基本原則/020
第一節 協調臟腑/020
第二節 暢通經絡/020
第三節 清靜養神/021
第四節 節慾保精/021
第五節 調息養氣/022
第六節 綜合調養/022
第七節 持之以恆/023
第四章 中醫藥養生的主要內容/025
第一節 中藥養生的機制/025
第二節 中藥養生的套用原則/026
第三節 中藥養生方的組方原則/027
第五章 中醫藥“因時養生”的方法/029
第一節 因時養生/029
第二節 春季養生/030
第三節 夏季養生/031
第四節 秋季養生/033
第五節 冬季養生/034
第六章 中醫藥“因人養生”的方法/036
第一節 體力勞動者常用養生方法/036
第二節 腦力勞動者常用養生方法/037
第三節 老人常用養生方法/039
第四節 婦女常用養生方法/041
下篇 分論
第七章 補益藥/046
第一節 補氣藥/046
棗/046
人參/049
黨參/054
西洋參/057
太子參/060
山藥/063
白朮/067
黃芪/070
蜂蜜/073
甘草/075
白扁豆/078
第二節 補陽藥/080
鹿茸/080
杜仲/083
巴戟天/087
狗脊/089
骨碎補/092
胡蘆巴/095
黃狗腎/096
肉蓯蓉/098
仙茅/101
沙苑子/103
淫羊藿/105
益智/108
第三節 補陰藥/110
鱉甲/111
龜甲/114
黑芝麻/116
黃精/119
女貞子/123
百合/126
天冬/129
麥冬/132
墨旱蓮/135
桑葚/137
沙參/139
石斛/143
玉竹/147
第四節 補血藥/150
白芍/150
阿膠/153
當歸/156
何首烏/160
龍眼肉/164
熟地黃/167
第八章 解表藥/170
第一節 辛溫解表藥/170
紫蘇/170
白芷/173
生薑/175
香薷/178
第二節 辛涼解表藥/180
淡豆豉/180
葛根/183
菊花/185
薄荷/188
第九章 清熱藥/191
魚腥草/191
金銀花/194
蒲公英/198
鮮蘆根/201
馬齒莧/203
淡竹葉/206
梔子/209
第十章 瀉下藥/211
郁李仁/211
火麻仁/213
第十一章 祛風濕藥/215
烏梢蛇/215
木瓜/217
第十二章 芳香化濕藥/221
藿香/221
赤小豆/223
砂仁/227
第十三章 利水滲濕藥/230
茯苓/230
薏苡仁/233
第十四章 溫里藥/237
高良姜/237
黑胡椒/239
花椒/241
肉桂/243
小茴香/245
丁香/247
第十五章 理氣藥/251
刀豆/251
佛手/252
香櫞/254
薤白/256
第十六章 消食藥/260
雞內金/260
萊菔子/262
麥芽/264
山楂/267
第十七章 驅蟲藥/271
榧子/271
第十八章 止血藥/274
槐花/274
小薊/276
白茅根/279
第十九章 活血祛瘀藥/283
桃仁/283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286
紫蘇子/286
杏仁/289
胖大海/292
白果/294
昆布/297
桔梗/299
芥子/303
第二十一章 安神藥/306
酸棗仁/306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風藥/309
牡蠣/309
決明子/312
第二十三章 收澀藥/315
荷葉/315
覆盆子/319
蓮子/322
芡實/326
烏梅/328
肉豆蔻/332
第二十四章 其他/336
代代花/336
青果/337
羅漢果/339
菊苣/343
蝮蛇/344
枳椇子/346
沙棘/348
附錄一 中藥學基礎知識/351
附錄二 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358
附錄三 筆畫檢索/360
附錄四 拼音檢索/362
參考文獻/364

序言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庫,要認真地挖掘。我們擁有寶貴的中醫藥學遺產,對這份寶貴的遺產,要整理,要學習,要繼承,要研究,要尊重和善待。中藥學與中醫學緊密結合。對中藥之升降浮沉、四氣五味、補瀉歸經等性質的認識,是中國醫藥學家在植物藥學、礦物藥學或動物藥學上的創造,是中國人的功績。
中醫藥養生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古人提出了一系列的養生原則和中草藥養生方法。如飲食養生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等;藥物保健則注意藥養、藥治、藥忌、藥禁。“藥食同源,藥食同功”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寶庫和智慧源泉。
目前,中醫藥養生日漸受到社會關注與熱愛,但魚龍混雜,缺乏行業規範,專業人員參與太少。面對中醫藥科普工作的迫切需求和嚴峻的現狀,中醫藥從業人員有責任也應該去正本清源。北京中醫藥大學作為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以繼承和弘揚醫學為己任。今有中藥學院博士勤奮好學,志趣高遠。他們在教學、科研和臨床診療過程中,面對當前較為普遍存在的不遵循中醫藥理論、濫用“養生”的現象,深感繼承古代醫家用藥經驗的重要性,乃邀志同道合者,歷時二載,編成本書。其圖文並茂,普及中醫藥養生知識與保健理念,供中醫藥養生學習者和研究者置於案頭幾邊,隨時查閱。斯是好書,謹志數語,樂為之薦。


國醫大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名人推薦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庫,要認真地挖掘。我們擁有寶貴的中醫藥學遺產,對這份寶貴的遺產,要整理,要學習,要繼承,要研究,要尊重和善待。中藥學與中醫學緊密結合。對中藥之升降浮沉、四氣五味、補瀉歸經等性質的認識,是中國醫藥學家在植物藥學、礦物藥學或動物藥學上的創造,是中國人的功績。
中醫藥養生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古人提出了一系列的養生原則和中草藥養生方法。如飲食養生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等;藥物保健則注意藥養、藥治、藥忌、藥禁。“藥食同源,藥食同功”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寶庫和智慧源泉。
目前,中醫藥養生日漸受到社會關注與熱愛,但魚龍混雜,缺乏行業規範,專業人員參與太少。面對中醫藥科普工作的迫切需求和嚴峻的現狀,中醫藥從業人員有責任也應該去正本清源。北京中醫藥大學作為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以繼承和弘揚醫學為己任。今有中藥學院博士勤奮好學,志趣高遠。他們在教學、科研和臨床診療過程中,面對當前較為普遍存在的不遵循中醫藥理論、濫用“養生”的現象,深感繼承古代醫家用藥經驗的重要性,乃邀志同道合者,歷時二載,編成本書。其圖文並茂,普及中醫藥養生知識與保健理念,供中醫藥養生學習者和研究者置於案頭幾邊,隨時查閱。斯是好書,謹志數語,樂為之薦。
——國醫大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顏正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