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上海中醫藥大學主辦的醫藥類科技期刊)

中醫藥文化(上海中醫藥大學主辦的醫藥類科技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醫藥文化》是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主辦的醫藥類科技期刊,刊名由全國著名中醫藥學家裘沛然教授題寫。原名為《醫古文知識》,2006年1月正式更名為《中醫藥文化》(雙月刊)。

發展中醫藥產業必須大力促進上游產業——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中醫藥文化產業”的概念已寫進“關於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醫藥文化
  • 外文名稱:Chinese Medical Culture
  • 語言:中文
  • 類別:出版,醫學期刊
  • 主管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 主辦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華中醫藥學會
  • 編輯單位:《中醫藥文化》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4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CN:   31-1971/R
  • 國際刊號:ISSN: 1673-6281
  • 郵發代號:4-449
  • 定價:6.80元/期;40.80元/年
  • 出版地:上海市
醫藥類期刊,刊物介紹,歷史,特色,藥性,期刊,宗旨,欄目,發行,注意事項,圖書,產業,

醫藥類期刊

刊物介紹

《中醫藥文化》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主辦、上海中醫藥雜誌社編輯出版的科技學術期刊,為中國唯一的以報導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刊物。原名《醫古文知識》,2006年1月更名為《中醫藥文化》。自改刊以來,將“傳承中醫藥文化精粹,提升中醫藥工作者素養,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確立為辦刊宗旨。在廣大中醫藥專家、學者的熱切關懷下,正逐步形成自身獨特的辦刊風格,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2011年6月,《中醫藥文化》通過新聞出版總署的審批,正式成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系列期刊,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目前適逢國家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大好形勢,《中醫藥文化》雜誌將以“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為己任,力求為廣大學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真正詮釋中醫藥文化的精粹,並推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為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本刊主要欄目包括:名家心路、理論研究、軒岐論壇、名師講堂、專題筆會、醫派源流、醫界春秋、醫史博覽、文獻長廊、文壇醫事、文博天地、醫方賞析、汲古書齋、東籬風韻、書山清響、醫籍文詞、文化語絲、養生旨趣、青燈醫話等,諸多欄目受到中醫學界、文史學界以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大力關注、參與和好評。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醫藥,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中華文化營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如何傳承、弘揚、保護、發展中醫藥文化,使其煥發新光彩和新魅力,是一項事關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性課題。
備受關注的《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發布。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背景下,中醫藥文化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

歷史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距今約100萬年前的“原始群”時代,人類為了同疾病作鬥爭,在採集野果、種子和植物根莖的過程中,經過無數次的嘗試,逐漸認識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積累了一些關於植物藥的知識。進入氏族公社以後,狩獵和捕魚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來源,又發現一些動物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這樣,又使人類認識了一些動物藥。到了氏族公社後期,原始農業有了較大發展。人類定居下來後,在栽培植物的過程中,有條件對農作物和周圍植物進行長期細緻的觀察和嘗試,認識了更多的植物藥。古人所說:“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藥食同源”就是中醫藥早期產生的概括。夏代有了酒,商代發明了湯液,開始了中藥的套用。周代,出現了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的分工,又把中藥的套用推進了一步。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記載藥物研究的早期文獻,中醫藥理論體系開始形成。秦漢時期,產生了藥物學專著,中醫藥學理論體系初步建立。東漢末年的著名醫藥學家華佗,創製了全身麻醉劑麻沸散,開創了麻醉藥用於外科手術的先河。兩晉、南北朝出現了成藥和總結藥材加工炮製技術的專著,構成了中藥的三大部分(藥材、飲片和成藥)的雛型。唐、宋、元時期,國家組織編訂了具有藥典性質的藥學專著,向全國頒行。到了明清時期,中醫藥經過幾千年的積累,不斷得到豐富,產生了《本草綱目》這樣的藥學專著,使中醫藥學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文化

特色

中醫是以哲學、宇宙觀、生命觀為基礎,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望、聞、問、切”,重視“脈象”的變化;中藥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複方配伍、加工炮製等特點。

藥性

中藥的藥性主要有四氣五味,四氣指的是:寒熱溫涼;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鹹。寒性方面:寒>涼,熱性方面:熱>溫。每味中藥都有四氣五味,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沒有什麼規律。只是使用過程中必須遵循:寒則熱之,熱則寒之。

期刊

宗旨

中醫藥文化的辦刊宗旨是:傳承中醫藥文化精粹,提升中醫藥工作者素養,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
《中醫藥文化》封面《中醫藥文化》封面

欄目

設有“理論研究”、“醫派源流”、“汲古書齋”、“文博天地”、“醫方賞析”、“文化語絲”、“養生旨趣”、“文壇醫事”、“醫院文化”、“醫界春秋”、“藥業名家”等欄目。

發行

開本:大16開 刊期:雙月刊 頁數:每期48頁。

注意事項

經核實中醫藥文化在其主辦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華中醫藥學會網站並未發布稿約和相關徵稿信息,請直接與期刊聯繫。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上海中醫藥大學,郵編:201203。

圖書

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針灸甲乙經》,《雷公炮炙論》,《新修本草》,以及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國家組織編制的藥局方),宋代的《小兒藥證直訣》(以原本形成並保存下來的兒科專著),《洗冤集錄》(法醫學專著),元代的《敖氏傷寒金鏡錄》(舌診專著)。值得一提是明代偉大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經過30年時間寫成150萬字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分為16部62類,載藥1892種,附方1.11萬個,附圖1000多幅。出版後的300多年間,國內刊印版本80餘種。出版後譯成拉丁文、日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各種版本,對世界的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農學等自然科學和天文學及地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的醫藥學家趙學敏編著的《本草綱目拾遺》,載藥921種,其中761種為《本草綱目》尚未記載的。書中記載了失傳的17世紀《白猿經》制射網膏法,用草烏為原料,反覆提煉,最後得到冰狀結晶。這是我國提取生物鹼(烏頭鹼)的最早記載。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

產業

2005年北京養生文化創意產業協會 趙立冬會長首先提出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繼後發表《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意義重大》論文。
《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意義重大》
作者:趙立冬
一、文化產業的發展形勢
1、文化產業的概念
中國國家統計局2004年3月29日印發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通知中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這些關 聯的活動的集合。並且有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的三級分類,共分為七大類內容,包括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著作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網路 文化服務、文化休閒娛樂服務、廣告會展及其他文化服務。文化產業強調文化含量和文化價值日見突出的重要性,揭示時代消費和生產供應發生的本質變化。文化產 業以滿足社會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費需求為己任,以文化內容為資源並與經濟結合。文化產業提供兩大類產品,一類是文化產品,一類是文化服務。總之,文化產業是 把文化系統轉化為產品而形成的一個新興的產業,函蓋了許多行業。
各國家對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定也有所不同,各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

2、文化產業生成的原因
文化產業已引起了各國家的關注,這是為什麼呢?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個是全人類共同的需求。隨著世界經濟進一步發展,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成長方式 將向何處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展望新千年的關鍵。人類對自身的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對自己生活品質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高更新的需求。因此對精神文化的消費 必然隨之增大,文化已成為人類的必需品。文化消費是推動文化發展和經濟成長的動力,也是催生文化產業的重要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國家或民族利益的需要。隨著 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未來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競爭必然會在更深的層面上展開。文化日益成為國際政治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 力主要是指廣義的文化,包括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國際影響力與形象等等,其核心在於價值觀。在國際政治中 “硬實力”(如軍事力量、經濟實力等)是強迫其它國家就範的必要工具,“軟實力”是吸引其它國家作為自己盟友和夥伴的資源。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價 值體系如果有吸引力、控制力,別的國家就會自動向它靠攏。你能讓誰喜歡你的文化,你就開始擁有了誰。一個國家掌握了全球文化的發展的主導權,它就占據了未 來社會發展的制高點。如果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支配了國際政治秩序,它就必然在國際社會中居於領導地位。相反,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失去傳統,失去特色, 則將淪為其它國家文化的附庸,在國際政治中也就沒有地位。現代國家均視文化為生命之本,都將維護本國文化安全,提高民族文化競爭力當成基本國策。只有文化 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已成為共識。因此,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把振興文化已提到文化安全的高度,把振興文化和對外傳播文化提高到國家強大,民族的命運的高 度。文化力使一個國家增強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文化產業的發展形勢
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上時,就會出現文化消費“噴髮式”增長的浪潮。人類對文化的消費的潛能是巨大的和無限的,文化產業是最符合人的天性 的產業,是最能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產業。因此,全球都在努力策動著改變以資本與技術為主導的傳統經濟形態,使其轉型為以文化與創意為主導的經濟形態。
目前科技和文化的結合,文化與經濟的結合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大趨勢,而科技人文化、經濟人文化是根本的大趨勢。世界到了開發文化經濟的時代了。文化必 將會和科學技術一起成為推動未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兩大基本動力。文化產業也將會成為世紀交替階段最亮色的國際主導產業,並與四大經濟支柱產業(信息業、 製造業、旅遊業、傳媒業)形成交融景觀。比如:信息產業與文化產業互為表里,牽手步入一個嶄新的文化時代。
當今世界經濟活動主要拼的是文化核心,文化資源是一種特殊的經濟資本,文化不僅在精神領域,在經濟領域裡也擁有巨大能量。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 濟。文化的控制是二十一世紀世界爭奪權力的焦點,文化市場也就成了世界各勢力打拚必爭之地。很多國家已把發展文化產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把文化產業興國列 為一項基本國策。例如:美國實行文化擴張的策略。日本也制定了“文化立國”方針及採取動漫外交策略,影響國外青少年一代的價值觀念。
中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也已是第三大經濟體,但是,中國目前還是文化產業的弱國。中國文化產業市場正遭遇美、日、韓多國部隊占領。《木蘭從軍》被 美國改編,美國夢工廠中國武術文化與國寶大熊貓結合拍成《功夫熊貓》動漫片,美國還想拍《孫悟空》。日本把《三國演義》改編成日式的。韓國拿棕子去申 遺,《大長今》反映的也是中醫食療文化。美國文化產業占GDP25%以上,而中國不到1%。中國從美國引進圖書著作權4068種,輸出才14種。中國文化產 業出口逆差很大。中國電影收入2億美元,動漫收入更差。中國文化產業水平比較低,文化產品大多是低附加值。這與我們五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澱很不相符。一場沒 有硝煙的文化“世界大戰”正在進行。面對這一事關國家興廢、民族存亡的嚴峻現實,我們應當在文化戰線上奮起自強迎接挑戰。
只有文化大國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文化不僅是經濟起飛的重要條件,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文化如果上不去,即便藉助某種機遇把經濟搞上去,也不能 長期保持住優勢地位。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一個新的源泉,成為國家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中共十六大報 告中第一次把文化作為產業提了出來。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講:“激發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軟實力,”還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 榮。”我國已把文化產業作為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文化產業興國也會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世界經濟的變革,開發文化時代的到來,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十分有利。21世紀將是多元文化並存與互補的世紀,隨著歐洲文化中心論的終結,以中國文化為 代表的東方傳統文化的價值將被重新發現,中華文明是世界歷史上從來未間斷的唯一奇觀。中國是世界人文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成熟性、穩定性、獨立性和協 調性方面具有優勢的中國文化將對世界文化和世界的進步與發展產生顯著的影響。中華民族在文化競爭和發展上具有其它文明和民族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英國著名 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中國文化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金礦。”
在中國文化產業面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形勢下,我們為了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歷史重任,要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接續中華文脈,開發優秀文化創意,優選優育中國特色的具有世界眼光和跨文化感召力的傳世文化精品,同時也為世界的和平發展、為全人類福祉做出貢獻。
二、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內容和特徵
1、提出中醫藥文化產業概念的理由
理由之一,中醫藥學除了它的醫學屬性和特徵外,她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和特徵,她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深厚基礎,她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中形成和發 展的。她是植根於中國這塊傳統文化沃土上的一枝奇葩。她的根本在於民族性,帶有強烈的中華文化的特徵,這一點也得到世界越來越多的人的承認。
中醫藥之所以與書畫、京劇並稱為中國三大國粹是因為她有著自己獨具的內涵,有著一系列由她本身界定的特徵,這些的特徵使她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具有她獨特的文化個性,形成她自己特殊的文化體系。
理由之二,中醫藥文化產業是能對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日益產生巨大文化影響的民生產業。
基於上述理由及根據文化產業的定義,完全有理由提出中醫藥文化產業的概念。

2、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內容
中醫藥文化產業也分兩大類產品。一是中醫藥文化產品:指中醫藥文化內容的廣告,包裝裝飾設計、書刊音像製品、廣播電影電視、動漫、新媒體、文化藝 術、演出等產品。由於中醫藥文化的千姿百態,其理奧、其意博、其技巧、其德高、其文精,無不閃爍著奪目的東方美學光彩。所以,中醫藥文化通過通俗化、大眾 化、生活化、時尚化、快樂化的創意創作成為中醫藥文化產品,其美學特點:談藥論醫、說古道今、古今合壁、俗雅共賞、文醫結緣、藥詩風趣、寓樂於文、寓教於 樂,引人入勝,是融醫、藥、文、史、藝於一體的中醫藥美學大觀。她不但給人們提供中醫藥科普知識和養生智慧,還能滿足人們心理享受與精神需求。
二是中醫藥文化服務:是指提高人的身心靈德健康水平的各種養生保健服務項目及服務平台,如:養生文化服務機構、中醫藥文化城、生態養生旅遊樂園、生 態養生文化社區(莊園)、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文化會展等。這類產品的特點是以無形的服務這種特殊的產品實現有形化,是讓消費者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文 化,讓消費者從各種自然元素與人文元素中獲得美感、情感、快感以得到身心的享受與滿足。

3、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特徵
中醫藥學是以人文科學理念構架自然科學體系的少有的學科之一。她本身是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有機統一體。正像科技部副部長、致公黨中央副主任程康培 所說的:“中醫藥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中醫藥文化是中國文化之中最貼近民生、最為民生不可或缺的寶貴文化之一,因此,中醫藥文化產業是一 個既滿足人的身、又能滿足人的心需求的民生產業。中醫藥文化滲入人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所有行為中,滲入到人的生產和生活的所有活動中,中醫藥文化具有 大眾文化特徵。中醫藥文化產品及服務本身也是一種通過特殊的審美活動達到防病治病,維護提升人的身心靈德健康水平和延年益壽目的的審美療法,如:音樂療 法、色彩療法、繪畫書法療法、戲曲療法、相聲療法、故事療法、娛樂療法、觀賞療法、旅遊療法等。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帶有強烈的中華文化特徵,含有豐 富的中華文化元素,更具東方文化魅力足以感召世人。
三、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的意義
1、有利於:加快中醫藥的真正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醫藥的振興和發展,重要的是要文化先行,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的,用文化可以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因此,振興發展中醫藥首先要復興中醫藥文化,這是中 醫藥振興和發展的重要途經和首要任務,而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又是中醫藥振興和發展的捷徑。中醫藥振興和發展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內容和一個重 要途經。只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用中醫藥文化產業的文化內涵滲透到傳統的中醫藥一二三產業中,使其增加文化含量並通過文化思維和創意將其結構、面貌進行改造,使之經濟人文化,以提 高產品的附加值。文化產業最大的魅力是能吸引眼球,把人流吸引來。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話語權+人流=占有主流文化消費市場=社會經 濟效益。這是因為,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除有文治教化的功能外,文化產業本身也是一種經濟形態,它首先是直接生產文化產品和提供文化服務,能產生豐厚利 潤。

2、有利於:激發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開發優秀的民族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不斷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國家軟實力,樹立國家新形象。
中醫藥是活著的文化,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能極大促進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的發展。中醫藥文化為中國的文化產業提供中國獨有文化資源-創意源,有利於產生優秀文化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以擴大我國對外影響,擴大文化產業出口,使中國文化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3、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中醫藥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獨特資源)、體現和諧社會的優越性,其具體體現在以人為本理念、人文關懷精神、關注民意民生大事、改善文化生態環境、完善社會保障系統等方面。
中醫藥文化產業是民生產業,也是一個為國富民強保駕護航的利國利民的產業。它為人提供一種健康和諧的生存狀態、生活態度、生活形態、生活方式、行為方式、衛生習俗。它能提高人的文化品質和身心健康素質,這一點對我國年輕一代尤為重要,這是關係到我們民族興亡的大事。
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對新醫學模式的建立和發展、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健全及醫改以及形成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思想和模式,都會有積極的影響。

4、有利於:促進和擴大中醫藥文化消費的內外需求。對中醫藥文化的需求逐步呈現全球化趨勢,這種消費需求又是推動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也是拉動傳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引擎。
總之,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要用科學發展觀的眼光去分析其現實的和深遠的意義。這裡引一段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路的話:“振興中醫是歷史必然和世界 需求。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第一批為世界做出貢獻的是中國的漢語漢字,第二批能夠深入到家庭、給人造福、讓人信服,同時可以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的精 神,了解中國人精神和靈魂的唯有中醫。”
四、發展中醫文化產業的構想
1.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本文對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的認識粗淺,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社會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特別要引起政府的重視和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議 把中醫藥文化產業納入國家文化產業大盤子之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建議成立一個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機構,研究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中醫藥 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充分利用政府相關扶持政策,比如:以政府強大的文化採購力引導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建設。
中醫藥文化產業是一個全新的產業,幾乎能滲入和連結文化產業的各類內容之中,也函蓋了許多學科和許多行業。因此,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打破傳統學 科界限和行業界限,強調相互連結、整合互補、橫向聯合、立體開發。可建立一個將學術研究、創意開發、生產、行銷等要素環節連結 一體的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聯盟,形成中醫藥文化產業鏈。

2.加強理論和學術研究
中醫藥文化產業相關的理論和學術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特別在文化創意創新的研究方面下大功夫。這對指導中醫藥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非常重要。還要加強研究中醫藥文化產業相關的法規政策和行業標準。可建立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等。

3.大力開發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項目
目前市場上真正意義的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項目及服務平台很少,但是一些中醫藥文化初級產品和初級服務卻仍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這說明中醫藥文化 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中醫藥文化產品除書刊、音像製品外,應大力開發高水平、高附加值的中醫藥文化內容的廣播電視電影、動漫、各類新媒 體、藝術演出等文化產品。以滿足更多人群更高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大力開發專業水平高、文化含量高的文化服務項目和相應的服務平台,以滿足人們對中醫藥文化 服務的身心體驗的需求。中醫藥文化服務平台是傳播中醫文化的有效道場,也是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重要供應環節,還是使中醫藥文化融入主流文化市場的 視窗。

4.建立園區和聚集區
創建各種形式的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區和聚集區,如:中藥文化城、生態養生旅遊樂園,生態養生文化莊園,這些園區具有研發創意中醫藥文化產品,提供中醫藥文化服務和建立文化服務平台、孵化器等多種功能。這些園區和聚集區也應享受其他文化產業園區和聚集區的同等待遇。

5.人才培養
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主要依靠三大類人才並形成專業化、職業化的隊伍。他們是熱愛中醫藥文化、有文化見識、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中醫藥文化學者和創意人才及將作品進行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人才。這三大類人才目前十分缺乏,應加快培養。

6.建立投融資平台和價值評估體系
應將中醫藥文化產業與資本進行有效對接,為投融資雙方搭建一個對話平台,應利用各種融資渠道,如在相關基金會設立專項基金,爭取政府的專項基金,風 險投資基金,成長性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及國內外社會資金,銀行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等等。為了促進各種資本全方位進入中醫藥文化產業,應建立價值評估體系,這 是融資的核心。

 7.抓住機遇,積極開展國際服務貿易,讓中醫藥文化服務走出國門。遵守國際貿易的有關約定,既要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也要積極將中醫藥文化產品輸出海外市場。
8.搭建宣傳平台,利用多種媒體大力宣傳中醫藥文化產業相關內容,促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