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免疫學

中醫免疫學

中醫免疫學是我國現代興起的學科,也是中醫學走向世界的必然趨勢,它以成為世界的醫學話題。

中醫認為免疫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主要與先天稟賦不足、外感六淫之邪、營衛氣血失調、腑臟功能紊亂、痰濁瘀血內生等因素有密切相關。外感六淫之邪是疾病的外在原因,先天稟賦不足、營衛氣血失調、腑臟功能紊亂等是內在原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免疫學
  • 外文名:yixue
  • 類型:學說
  • 年代:炎黃
認識,常用中藥,利與弊,展望,

認識

免疫一詞早期是免除和預防疫病(傳染病)的意思。在此前的中醫藥學中並沒有“免疫”這一名稱,但在中醫藥學中卻包涵了許多可以預防、治療免疫性疾病。早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即有:“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論述,實開創了世界防病醫學的先河。我國古代東晉時期葛洪(公元284—364)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用狂犬腦敷治狂犬病的方法。葛洪對狂犬病的防治措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免疫學的先驅者。至明代時期,已經廣泛採用了人痘接種法——“鼻苗法”來預防天花。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人工免疫的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對免疫這一詞有了更深的認識,免疫指的是機體對抗原的識別和應答。人體免疫系統需要識別、處理體內的自身抗原和外來的非已抗原,維護機體的生理平衡。如今抗原不僅指微生物,還包括了植物蛋白、自身抗原、腫瘤抗原、合成和半合成的抗原等等。它們都能引起機體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組成。機體免疫穩定功能包括抗感染的免疫防禦,穩定內環境的免疫穩定,抗腫瘤的免疫監視,如果免疫穩定功能發生異常,將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亂,引起過高或過低的免疫反應,導致各種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免疫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主要與先天稟賦不足、外感六淫之邪、營衛氣血失調、腑臟功能紊亂、痰濁瘀血內生等因素有密切相關。外感六淫之邪是疾病的外在原因,先天稟賦不足、營衛氣血失調、腑臟功能紊亂等是內在原因。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因而強調腎具有調整和維持免疫平衡及其穩定的重要作用。腎對免疫的調節作用不僅表現在整體方面的調節,同時與細胞內的調節也有關。腎臟的虧虛,會出現內分泌的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腎陰虛的表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是腎陽虛的表現。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脾臟是人體最大的腺器官,也是免疫細胞的主要寄居場所。脾臟的虧虛,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均比正常人低下。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許多免疫疾病,都是脾胃虛損,津液不足所致。中醫認為腎、脾與紅細胞生成和紅細胞免疫功能關係密切,骨髓的造血功能主要來自腎、脾,“腎藏精、生髓、主骨”, 脾“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脾胃運化水谷精微,必須在腎陽推動作用下,才能化生氣血。中醫運用益氣活血藥來提高紅細胞補體受體的活性,從而提高紅細胞粘附免疫複合物功能,發揮紅細胞免疫作用。 對治療過敏性紅細胞減少症有良好的療效。因而中醫免疫學認為腎、脾、肺對白細胞免疫系統和紅細胞免疫系統都有發揮調節作用。

常用中藥

(一)、促進免疫功能常用的中藥有:黃芪、人參、黨參、黃精、白朮、枸杞、冬蟲夏草、當歸、淫羊霍、女貞子、靈芝、茯苓、刺五加、田七、甘草等。
(二)、調節和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藥有:苦參、大黃、黃連、黃柏、紫草、生地、玄參、麥冬、天冬、土茯苓、鬱金、莪術、忍冬藤、白鮮皮、苦豆根、柴胡等。
(三)、能治療免疫疾病的複方中藥有: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灸甘草)能抑制肥大細胞脫粒釋放過敏介質;小青龍湯(麻黃、白芍、細辛、乾薑、灸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能降低的IgE數量;對治療型超免反應有效;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能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對治療型超免反應有效;宣痹湯(防已、杏仁、滑石、連翹、梔子、苡仁、半夏)能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對治療型超免反應有效;泰山磐石飲(人參、黃芪、當歸、續斷、黃芩、白朮、川芎、白芍、熟地、砂仁、灸甘草、糯米)能治療婦女習慣性流產並能抑制移植排異反應的免疫反應;對治療型超免反應有效;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六味地黃湯(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參附湯(人參、附子)等方劑,有促進淋巴細胞發生轉化之功能,對免疫細胞形成和提高有促進作用。黃芪建中湯(黃芪、白芍、桂枝、灸甘草、生薑、大棗、飴糖、五味子)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功能,可明顯的提高機體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對體液免疫力也有一定的影響。補中益氣湯(黃芪、灸甘草、人參、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朮)能強化胃脾器官,對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患者有下降之功效。也對重症肌無力等疾病有很好療效。此外, 清熱解毒、涼血清肝方藥對治療型超免反應有效等。

利與弊

中醫治療免疫病,有著確切的療效,對治療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等)、免疫缺陷病(如:愛滋病、腫瘤等)等,無論在止痛方面,還是在免疫調節方面,或是減少激素依賴方面,都有著顯著療效。但對於暴髮型、重要臟器和神經中樞嚴重受損的患者,則中藥緩不濟急,應及時運用西藥控制病情,西藥對急性發作以及重症病變的免疫性疾病有著不可替代的顯著療效,但這些西藥的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

展望

實現中醫現代化,是現代中醫每個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中醫既要在原有的中醫理論基礎上和辨證論治方法上吸取其中的精華,又要建築在現代醫學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中醫自己完整系統的實驗室,闡明中醫中藥現代機制,對中醫中藥的生理、病理和藥理拿出實驗論證依據,增強對中醫免疫學的研究,讓中醫中藥融入到世界醫學中去,成為世界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信在大家努力下,中醫現代化一定會水到渠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