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計畫(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計畫

中部崛起一般指本詞條

中部崛起是指促進中國中部經濟區——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項中國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首先由溫家寶總理提出。

中部六省包括華中地區三省、華東地區兩省以及華北地區的山西省。

另外,中部崛起還在原中部六省基礎上增加內蒙古中部和廣東省粵西東北地區。

基本介紹

簡介,計畫目的,中部6省規劃,面臨問題,政策建議,

簡介

中部六省包括華中地區三省、華東地區兩省以及華北地區的山西省。 中部崛起計畫首次施行於《第十一個五年計畫期間》。這期間的發展重點為依託現有基礎,提升產業層次,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產業發展優勢中崛起。加強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能力,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強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發展坑口電站和煤電聯營。加快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優勢產業的結構調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支持發展礦山機械、汽車、農業機械、機車車輛、輸變電設備等裝備製造業以及軟體、光電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點建設幹線鐵路和公路、內河港口、區域性機場。加強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場體系。
中部地區中部地區

計畫目的

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爭取到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為此,一要以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改變農村面貌。二要按照最佳化布局、集中開發、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環保的原則,鞏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推進大型煤礦建設,加快電力和電網建設,大力發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三要以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研發為著力點,建設現代裝備製造業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裝備製造業整體實力和水平。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製造業。四要最佳化交通資源配置,強化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地位。加快鐵路網和機場建設,完善公路幹線網路,提高水運、管道運輸能力。五要加快形成沿長江、隴海、京廣和京九“兩橫兩縱”經濟帶,積極培育充滿活力的城市群;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縣域經濟,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六要努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加強耕地保護,提高水資源利用綜合效益。七要優先發展教育,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增強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八要以薄弱環節為突破口,加快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完善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體系。

中部6省規劃

中部地區,是指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內的區域,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中被認為是“中原逐鹿”之地。
“這個規劃既然是一個發展規劃,就不僅僅是一個空間規劃,而是涉及到每個省的建設任務和發展重點,是具體到產業布局等的細化政策。”行業專家表示。
與之前透露的訊息相比,《規劃》重新強調了中部“三個基地、一個樞紐”的定位。
“三個基地”是擺在桌面上的優勢資源。中部有肥沃的土地資源,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之一;在能源原材料方面,山西、豫西,湖北、安徽等地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區域也有在全國而言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在裝備製造方面,有很多叫得響的重工業城市,如武漢、長沙、株洲、鄭州、太原、合肥、南昌等。
《規劃》中首次提出了長江、隴海、京廣和京九“兩橫兩縱”經濟帶。這與該區域“交通樞紐”定位直接相關。江西省發改委人士認為,雖說是第一次提出,但區域內依靠鐵路大動脈本身已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產業帶,“比如江西已經相對成熟的昌九工業走廊就是京九經濟帶的一部分”。
據筆者多方了解獲知,由於該計畫獲批不久,各省目前還沒有出台任何政策配套。即便如此,通過對上述6省的資源優勢、經濟特點及國家扶持重點綜合分析來看,各省幾乎已經出台相應配套政策,迅速啟動由此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山西:安全環保的“新型能源基地”
“最佳化布局、集中開發、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環保”,《規劃》中的20字原則,即將成為山西未來的發展方針。《規劃》中鞏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被認為是對山西的明晰定位。
山西近年來的GDP增長在中部6省始終徘徊在末位,多年的環保欠賬和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令山西“步履維艱”。
而按照規劃,中部地區要推進大型煤礦建設,加快電力和電網建設,大力發展原材料精深加工。這些都是山西所長。而2006年山西省提出要打造“新型能源基地”,標誌著山西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將開始走上潔淨、節約、細加工新型工業化之路。
根據山西省統計局的研究,項目帶動戰略將是山西在本區域“後發優勢”戰略的關鍵。山西提出,到2010年將在國家鼓勵支持的六大領域安排投資6500億元,並確定了2009年152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由此帶動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萬億元。
河南:城市群登台,農業唱大戲
在河南政界、學界人士看來,《規劃》對河南省最大的兩個影響是:中原城市群建設正式獲得國家認可,河南省糧食核心區建設。
此前,以京廣線和隴海線交叉口所在地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早已經成為中部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但一直未能進入國家的相關規劃。《規劃》出台勢必為城市群發展提供新空間。
此外,按照河南省之前的規劃,地處京九和隴海鐵路交界處的商丘地區被納入了黃淮海四市(商丘、周口、信陽和駐馬店)的統一發展規劃,這也是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參與發改委《規劃》制定調研的河南省農科院農村經濟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建明告訴記者,《規劃》將會對這一地區的城鎮化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此外,《規劃》提出以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這對河南的指向意義尤其重大。
之前國家發改委批覆了《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田建明告訴記者,這是河南省在此前國務院批覆的《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制定的,《規劃》勢必對這一具體實施方案的制定產生直接影響,實施方案也將成為落《規劃》具體措施的一部分。
從2000年開始,河南省糧食總產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2008年達1073.1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3年突破1000億斤。今年河南省夏糧總產達613億斤,實現連續6年增產。河南省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安徽:沿江起舞承接長三角
安徽省政府下屬一家研究機構研究員告訴吧筆者,對安徽最大的影響,“就在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上,《規劃》和皖江城市帶的目標完全一致,將加快沿江地區發展。”據悉,皖江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示範區可以確定被列入《規劃》中,而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集中區也已基本敲定,長江北岸的巢湖市會入選。
安徽省社科聯原黨組書記程必定告訴本報記者,在農業方面,安徽方面已向國家建議,建立淮河流域糧食生產主體功能區。資料顯示,淮河流域跨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及湖北5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6,其中河南、湖北、安徽均為中部省份。
江西:循環經濟試點環鄱陽湖
上述江西省社科院經濟所負責人向筆者介紹說,《規劃》關於城市帶的內容對江西來說“實際上能帶來有利的要素最多”,而循環經濟對於環鄱陽湖經濟圈以及武漢都市圈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據江西省發改委地區經濟處相關人士透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最終方案正等待國務院批准。
江西省一位政府背景人士告訴筆者,考慮到環鄱陽湖地區為了長江下游生態保護所作的巨大貢獻,因此《規劃》細則中的循環經濟方面,國家有可能將水資源稅先行放到環鄱陽湖地區進行試點,有望稅收減免或優惠。這位參與了國家稅務總局在南昌進行的相關座談會的人士表示。此外,環鄱陽湖地區將有可能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
湖北:科教高地上建“兩型社會”
作為六省通衢、工業基地、文化中心,湖北占盡“天時地利”。而以武漢為中心的城市群,自2007年末獲得國家批准後,開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兩型社會”),更是在中部區域內有了“先試”特權。
據湖北省發改委人士透露,目前武漢已經形成了大致的綜改框架。“以產業雙向轉移為重點,推動區域產業最佳化整合;以完善快速通道為重點,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社會事業資源聯動共享為重點,推動城市群基本工作;以實施連鎖經營為重點,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如武漢都市圈城際鐵路、武漢新港、大東湖生態水網工程、花山生態新城等一批重大的項目建設,也會隨《規劃》出台而落地。
而在區域專家看來,武漢擁有的國內排名前5位的教育資源,既是《規劃》中優先發展教育的落點,更是科教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新天塹通途”。
湖南:文化產業成奇兵
“中部崛起要注意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糧食問題,一個是環境保護問題。希望中部地區在工業化早期就能走出一條新路來。”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如是總結了中部崛起的要訣。
而湖南作為傳統農業大和新興工業省份,其高層早已注意到這兩個問題。用省委書記張春賢的話說:“湖南要發展就要做到三個"統籌":統籌城鄉,在農業大省搞好工業化;統籌區域,讓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統籌人與自然,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而由“電視湘軍”、“出版湘軍”等組成的“文化湘軍”現象背後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則是湖南發展的一隻輕騎兵。也是《規劃》中繁榮文化體育事業的新體現。
據湖南發改委的統計顯示,目前,湖南的文化產業逐步形成了以長沙為重點的文化產業中心區和京廣線、瀟湘片、大湘西三個特色文化產業帶。一個以旅遊業、會展業為兩翼,廣電、出版、報業、娛樂為四輪的湖南文化產業航母在全國率先崛起。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國民生產總值5%以上,正成為湖南的新興產業支柱。
中部6省水泥發展情況
中部六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地區。在這一區域內,分布著我國水泥產業中幾大巨頭,如河南的天瑞、中建材,山西的冀東水泥,安徽的海螺水泥、亞東水泥,湖北的華新水泥、葛洲壩水泥等。
可以說,我國中部6省地區是除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以外的第二個水泥產業稍顯成熟的地區。
山西:
山西水泥工業多年來尤其是近幾年來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發展速度雖滯後於全國水泥工業平均發展水平,但整個行業仍有了較快的發展。
近幾年來,山西省經濟發展十分迅猛,從2001年以來山西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平均在20%以上,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促進了水泥工業的不斷發展。2001年以來山西水泥工業累計完成投資總額超過68億元,其中2008年完成投資20.03億元,比上年的15.75億元,增長了27%。從去年以來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就有4條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投產,使新型乾法水泥產能占總產能的比重超過40%。目前全省各地已建成4條日產5000噸和3條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乾法生產線,總投資超過35億元,目前已投產,根據這個發展形勢,預計到2010年,全省新型乾法水泥產能占總產能的比重將達到70%以上。
與此同時,山西水泥市場的發展格局卻很明朗。資料顯示,去年年底,山西交城縣人民政府與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就建設2×45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暨冀東水泥交城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正式簽約。根據協定,該工程一期新建項目位於交城縣覃村,二期項目位於交城縣西社鎮。協定簽署之後,7個月內完成在建的日產18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工程,新建的一期日產4500噸生產線在得到核准證書後14個月內竣工投產,二期項目根據市場情況適時開工建設。項目計畫總投資18億元,項目建成後年產熟料402萬噸、水泥551萬噸、發電1億度。
至此,冀東水泥在山西籌建的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已達8條,預計水泥產能逼近2000萬噸,與目前山西省全部產能1800萬噸相近。
由此判斷,冀東水泥與山西省達成了相關排他性協定,而其他水泥巨頭多年均未進入山西市場,在冀東水泥大手筆挺進山西水泥市場後,進入的希望已接近渺茫。冀東水泥大手筆的在山西攻城略地,可以將內蒙、山西、山西、河北四省的水泥版圖徹底連為一體。
安徽:
2008年安徽省水泥工業生產繼續保持了快速穩定發展態勢,產能較快增長,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08年年底,安徽省總計水泥產量6005.5萬噸,同比增長11.17%;水泥商品熟料8811.1萬噸,同比增長14.78%,其中新型乾法水泥熟料7763萬噸,同比增長13.09%。
在全國水泥產量排名中,安徽水泥產量位居第10位;水泥商品熟料產量位居第2位,其中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產量位居第1位。資料表明,至2008年底,安徽全省累計建成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70條,形成水泥熟料生產能力8309.4萬噸。僅在2008年一年中,安徽建成投產的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就達到9條。2008年新開工項目包括:海螺集團世界首條特大型日產12000噸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在銅陵開工,18條日產4500噸新型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在各市陸續開工建設;我國最大的白水泥項目安慶阿爾博白水泥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白水泥熟料生產線等項目。
依據目前的發發展情況,海螺水泥在省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數據顯示,該公司在2008年12月底水泥淨銷量突破“1億噸”大關,達到1.0003億噸,水泥、熟料匯總銷量達1.2886億噸。
江西:
數據顯示,江西水泥龍頭江西水泥目前水泥產能約為800萬噸,不過,該公司號稱2010年將達到3000萬噸產能的目標。其次,海螺水泥在江西在建和已投產的水泥產能也已超過1100萬噸,亞東水泥已投產水泥產能390萬噸、在建產能為130萬噸。以上數據表明,如果以該三家水泥企業占江西水泥市場總份額的40%計算,江西水泥市場09年產能總計約8000萬噸。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江西省加大了新型乾法水泥項目的建設速度,該省相關部門要求全省新型乾法水泥產量比例2010年要達到80%以上的目標。
依據目前的發展態勢,江西省水泥市場格局呈現以海螺水泥、中建材及亞東水泥為主的競爭格局。2007年,江西水泥引進中國建材集團作為戰略合作者,出資1.4億元參股南方水泥公司。此外,江西水泥還與南方水泥合作成立江西南方萬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南方萬年青目標直指江西省及鄰近區域水泥市場的行業整合,進一步突出公司的產能優勢和市場控制權優勢。江西水泥已完成在江西大部分重要地區的產能布局。公司最近剛完成對贛南4家公司的收購,有力控制了贛南市場。
江西是較典型的半封閉市場,地形複雜,兩點間直線距離短,實際運輸距離長。省內水泥企業多分布在省份邊界附近,水泥出省容易進省難,有效地保護了江西市場。作為江西省的水泥行業區域龍頭企業,背靠江西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支持,並藉助南方萬年青這一強大平台,江西水泥在江西省及鄰近區域的市場優勢地位將更為鞏固和突出。
河南:
得中原者得天下。國內目前最大的兩家水泥企業——中建材和海螺水泥,不久前幾乎同時對外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加大對河南水泥市場的投資力度。
當然,這其中還不包括同樣擁有強大市場號召能力的河南本土水泥企業同力水泥、天瑞集團和孟電集團等。
08年河南全省水泥產量達到了1.03億噸,同比增長9.95%,位居山東、江蘇之後,排名全國第三。目前河南全省擁有日產1000噸以上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將近64條,熟料產能6494萬噸,水泥產能在1億噸以上。在2008年全省水泥產量中,新型乾法水泥產量占到了98%左右,落後產能已接近完成淘汰。
目前河南水泥以天瑞、同力、中聯、孟電、湖波五大家為主,這5家水泥企業的產能已接近5000萬噸,占據了河南水泥的半壁江山。五大家中最大的是天瑞水泥,年產能為1700萬噸,最小的是湖波水泥,年產能420萬噸。加上華新、義煤、千業、新登、登槽、錦榮等幾家擁有5000噸生產線的企業。
湖北:
目前湖北規模以上水泥企業185家,共生產水泥5109萬噸,全國排名第七,其中新型乾法水泥企業16家,新型乾法生產線25條,產能3000萬噸,新型乾法占比為5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7—08年將淘汰600萬噸、09—10年淘汰800萬噸產能。
目前湖北水泥市場主要以華新水泥和葛洲壩水泥為主。
湖南:
當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在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大幹快上時,湖南省新型乾法水泥發展卻相對滯後。事實上,即便到了2005年底,湖南全省擁有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的企業僅8家、新型乾法生產線9條,生產規模在日產4000噸以上的僅1條。
抓住這一市場“空當”,國內大型水泥企業紛紛入湘,攻城略地。
號稱亞洲最大水泥生產企業——海螺集團,先後在湖南建設多條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
除此以外,國內水泥生產巨頭中建材、中材集團也不甘落後,在風起雲湧的湖南水泥市場排兵布陣。此外,台灣一家實業公司在漣源也將建設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
外來資本強勢進入,湖南省水泥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湖南省已投產的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達32條,水泥熟料產能達3500萬噸。預計還將有多條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投產,新增熟料產能約1882萬噸。到“十一五”末,湖南省新型乾法水泥比重將超過七成。
中部6省基建投資計畫及水泥需求
河南:公路建設:筆者從河南省交通廳獲悉,2010年河南省公路建設計畫投入245億元,開工建設焦桐高速等10個409公里高速公路項目和6個249公里一級公路項目,還要改造縣鄉公路60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如前所述,雖然高速公路和低等級公路的單位里程水泥需求有較大差異,但從單位投資額的水泥需求來衡量卻差異不大,大致都集中在1.5萬噸/億元,因此估算河南省245億元公路投資大致需要368萬噸水泥。
鐵路建設:筆者從鄭州鐵路局了解到,2009年鐵道部下達鄭州鐵路局建設投資計畫達364.7億元,包括鄭徐客運專線等項目也將於年內陸續開工。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不僅將進一步鞏固河南鐵路在全國鐵路路網中的樞紐地位,還將大幅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如果按1.4萬噸/億元的水泥需求量計算,河南省鐵路投資共需水泥485萬噸。
湖北:公路建設:據湖北省主管部門透露,未來幾年,湖北省計畫投資2090億元加快湖北省骨架公路網建設,到2020年,將高速公路網路覆蓋全省。按照1.5萬噸/億元的標準計算,湖北省公路建設投資共有3135萬噸水泥需求。
湖北省骨架公路網建設分兩階段實施:2010年,完成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約3500公里,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武漢市和江漢平原地區率先基本實現公路交通現代化。到2020年,湖北省骨架公路網全面建成,通鄉公路路面全部達到硬化標準,全省基本實現公路交通現代化。
此外,湖北省還將新開工高速公路13條,總計778公里。全省新增通村瀝青水泥路1.2萬公里。
湖南:公路建設:根據湖南省交通廳公布的《湖南省公路建設規劃》,到2010年,該省國省幹線公路總里程將達到161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0多公里,全省實現村村通公路。
根據規劃,湖南省高速公路網布局目標是形成橫穿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省、連線周邊、密度適當、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網路,由5條南北縱線、7條東西橫線構成“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總規模達5615公里。據稱,實施方案為近期建設總規模2623公里,總投資1010億元,新增里程2184公里,2010年底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587公里;中期建設總規模1402公里,總投資574億元,新增里程1402公里,2020年底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989公里;遠期建設總規模626公里,總投資350億元,新增里程626公里,2030年底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5615公里。
去年湖南省新開工建設18條高速公路。總里程2135公里,投資1485億元,全年項目建設完成計畫投資193.53億元。
到去年底,湖南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2000公里,達2001公里。據稱,今年湖南省將實現國家公路網湖南段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衡炎、長株、邵永3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今年開工14條高速公路後,湖南省高速公路在建項目將達到42個。
根據以上數據,如果按照1.5萬噸/億元的標準計算,未來幾年,湖南省完成公路建設規劃大致需要5129萬噸水泥。
鐵路建設:根據湖南省鐵路發展規劃,湖南省3+5城市群(即由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8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城際軌道規劃已經接受專家評審。按照兩個評審規劃,未來五年,湖南將啟動投資近三千億建設23個鐵路項目。根據湖南省鐵路區域發展規劃,投資近三千億的鐵路項目竣工後,湖南的鐵路里程將翻一番,由現在的2968公里,增加到近6000公里。按1.4萬噸/億元的水泥需求量計算,湖南省3000億元鐵路投資大致將帶動約4200萬噸水泥需求。
山西:公路建設:根據山西省交通建設要求,2009年山西省全年將完成公路建設投資700億元,主要是加快推進目前10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設,並新開工1000公里里程,使今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設里程達到2000公里以上;完成1.5萬公里通村水泥(瀝青)路建設;繼續推進國省幹線、縣鄉公路改造提升和運輸站場建設。雖然高速公路和低等級公路的單位里程水泥需求有較大差異,但從單位投資額的水泥需求來衡量卻差異不大,大致都集中在1.5萬噸/億元,按此計算,我們估算山西省09年700億元公路建設投資大致有1050萬噸的水泥需求。
另據介紹,山西省近期將掀起規模龐大的一次公路建設高潮,今後兩年山西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計畫中,其中涉及公路交通項目總投資2,500億元,建設規模達48,000公里。如果再按照1.5萬噸/億元的標準計算,大致有3750萬噸水泥需求。
機場建設:機場方面,據山西省相關部門介紹,未來山西省機場投資達50億元,新建、改擴建和異地搬遷六個機場。新建呂梁機場、五台山機場、臨汾機場,改擴建大同機場、運城機場,異地搬遷長治機場。如果按照1.5萬噸/億元的標準計算,山西省機場建設投資大致有75萬噸的水泥需求。
鐵路建設:
據山西省相關部門介紹,山西省2009年鐵路重點工程項目大致包括太中銀鐵路、大同至運城至西安客運專線等18個具體項目。據統計,以上鐵路建設累計投資2360.86億元,扣除部分已在09年5月之前完成的投資,山西省近幾年鐵路建設投資總計近2000億元。如果按1.4萬噸/億元的水泥需求量計算,2000億元鐵路建設投資供需水泥2800萬噸。
江西:公路建設:就江西省高速公路而言,高速公路網形成由國家高速公路網江西境內段(即“三縱四橫”主骨架,五條環線、二條聯絡線)和地方加密高速兩部分組成,總規模約為4650公里,其中國家高速公路網江西省境內里程3286公里,地方加密高速公路里程1358公里。
鐵路建設:根據江西省新一輪的鐵路建設規劃要求,未來江西全省鐵路密度將達到每萬平方公里370公里至400公里,到2020年基本實現縣縣有鐵路。
據筆者了解,新一輪規劃分近期、中期和遠期,到2012年,鐵路運營里程實現3500公里,2015年實現4000公里,2020年跨越4500公里。在鐵路路網布局上實現三個“基本”,即:到2020年基本實現縣縣有鐵路,基本實現主要旅遊景區有鐵路,基本實現主要工礦區和經濟重鎮有鐵路。
安徽:公路建設:據安徽省國資委透露,安徽省2009年將分別投資58億元、28.79億元建設高速公路項目,也就是說,安徽省屬企業建設高速公路的投資總計達到了86.79億元。
據稱,2009年安徽省高速公路總公司將投資58億元建設高速公路項目18個,建設規模920公里;安徽省交投集團將確保完成公路建設投資28.79億元,建設高速公路項目8個,建設規模455公里,兩大集團公司總計完成公路建設約1375公里。如果按1.5萬噸/億元的水泥需求量計算,安徽省09年公路建設投資總計有1300萬噸水泥需求。
鐵路建設:據安徽省政府透露,通過多次會商,該省共27個鐵路項目已列入國家規劃,總里程3000多公里,總投資3000多億元。如果按1.4萬噸/億元的水泥需求量計算,安徽省鐵路建設投資大致需要水泥4200萬噸。
據該省政府主管部門介紹,今年安徽省安排鐵路續建項目總計4個,總投資567億元;計畫新開工和爭取開工項目10個,總投資約1000億元。上述負責向筆者表示,到2012年,安徽鐵路營運里程將達到4000多公里,形成京滬、京九、滬漢蓉、隴海和沿江五條鐵路大通道,構建運力強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鐵路運輸網路。

面臨問題

“三農”問題仍很突出
中部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也是全國農業人口最集中、“三農”問題比較突出的地區。
糧食生產問題。“為政之要,首在足食”。2004年,中部六省糧食總量1.48億噸,占全國的32.6%,全國糧食增產的56%來自中部,中部擔負著中國糧食安全的重任。去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加上糧價上漲,中部地區農民得到的實惠較多,2005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揚,糧食價格又呈下降趨勢,農民進一步增收有困難。此外,糧食虧損掛賬不堪重負。
縣鄉村債務負擔沉重。據統計,目前中部地區鄉鎮一級平均負債500-700萬元左右,村級負債20萬-50萬元左右。截止2003年底,安徽縣級債務278億元,縣均負債1.74億元,鄉均負債828萬元,村均負債22.2萬元。河南省鄉村兩級債務達到418億元,鄉均負債1010萬元,村均負債近40萬元。湖北省僅村級負債就達177.93億元,村均債務64.03萬元。江西省共青城負債達29億多元,人均負債5萬元。縣鄉村沉重的債務,使很多基層政權組織成為“空殼”。
水利設施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問題嚴重。六省普遍反映,新的水利工程發展緩慢,老的工程大部分建於20世紀六 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存在大量病險隱患。江西有各類水庫9286座,其中病險水庫就達3428座,占水庫總數的37.6%;河南帶病運行的水庫795個,占全省水庫總數的33.9%;湖南13000座水庫中,病險水庫高達40%。更為嚴重的是,大量河流堤壩、水塘塘壩及其田間渠道已被損毀,很多地方滑坡、裂縫、滲漏,溢洪道沖毀、垮塌,農田水利設施問題十分突出。
仍存在大量貧困人口。目前中部地區絕對貧困人口占全國的26%,相對貧困人口占全國的31%。這些人口多集中在革命老區、山區、庫區、湖區、淮河兩岸和地質災害頻發區,大部分是“一方水土難以養一方人”的地方。湖北500多萬貧困人口中,110萬絕對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鄂西地區、大別山區、幕阜山區和神農架;山西146萬絕對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太行山、呂梁山區;安徽142萬絕對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和深山區;江西90萬絕對貧困人口中,有25萬人住在庫區和湖區;湖南湘西地區22個貧困縣,60萬貧困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均在60%左右。值得重視的是,在過去已脫貧的人口中,一部分因病、因子女上學、因遭受災害等原因重新返貧,其中因病返貧的比重達40%-60%。
制約工業發展的“瓶頸”尚未突破
產業結構畸輕畸重。超重型、原料型、初級型是中部一些省份工業結構的主要特徵。如山西10年前重工業與輕工業的比重為78∶22,目前的比重為92∶8,在重工業中煤炭占80%以上。河南採掘業、原材料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低端產品占74%,輕工業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占70%以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也感到本省的產業層次還比較低,製造業、能源、原材料等重工業和初加工產品比重大,缺乏帶動力強、產業鏈延伸度大的高加工度、高技術含量產品與最終消費品,工業增長主要依賴生產要素高投入和資源高消耗。
工業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江西鎢礦、稀土、金礦、煤等礦山中,小型礦山高達99%。湖南每萬元工業產值耗用鋼材、水泥量分別是已開發國家的5-8倍和10-30倍。山西單位GDP綜合耗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6倍,礦產資源平均回採率為44%,3368個鄉鎮小煤礦回採率僅為10%-15%。每年因採煤白白排放的煤層氣高達60億立方米,相當於“西氣東輸”輸氣量的50%。河南礦山總數5188個,小型礦山也占96%。鋁土礦回採率不足40%。
一些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能力不足。江西11個黑鎢礦山,已有8個列入關閉破產計畫。安徽銅礦資源已經基本枯竭,銅業生產80-85%以上礦石主要靠進口。湖南32個大中型有色金屬礦山,其中25個幾近資源枯竭。山西預計2005-2020年16年間,年衰減生產能力將達到8000萬噸。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迫在眉睫。河南的鄭州、洛陽、開封、平頂山、焦作,安徽的淮南、淮北、馬鞍山、銅陵,江西的南昌、萍鄉、景德鎮、鷹潭,湖北的武漢、黃石、襄樊、十堰、宜昌、荊州,湖南的株洲、湘潭等,都是國家過去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重鎮,迫切需要經濟轉型或培育替代產業,而這些城市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完成,僅解決採掘沉陷區問題憑地方財力就無法承受。如山西採空區面積5000平方公里,涉及1900個自然村220萬人,且塌陷面積還以每年94平方公里速度增加。江西各類礦山坍塌點1366處,坍塌面積達35187公頃。安徽銅陵市老城區60%-70%是採空區,近3000戶居民住在塌陷區。
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水污染十分普遍。山西受污染河流長達3753公里,其中超五類污染河道占67.2%,主要是煤矸石和礦井廢水造成的。河南全省幾大水系受嚴重污染河段達2938公里,占36.9%。江西年均排放酸性廢水5900萬噸。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40.3%,約50%建制鎮未建成符合規範要求的供水設施,污水處理率僅為10%。湖南枯水期嚴重污染的四五類劣質水占40%。湖北主要湖泊水庫受污染的三類以上水體近70%。在三峽庫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到1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足7%,各支流沿江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未作處理。淮河近幾年治污下了很大氣力,但污染仍然十分嚴重。黃淮海地區也幾乎有河皆污。
城市和礦區空氣污染嚴重。山西13個城市被列入全國30個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河南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全國第一位,每千美元GDP排放污染物的二氧化硫是已開發國家的7倍多,是江蘇、廣東、浙江的1倍多。湖南城市酸雨頻率高達76.4%,除一個城市外所有城市都受到酸雨污染。江西贛州、鷹潭、撫州、上饒、景德鎮等城市,酸雨頻率也達60-80%。
水土流失或土壤破壞。黃河水土流失嚴重。很多江河湖泊泥沙淤積,洞庭湖泥沙沉積率高達74%,“八百里洞庭”只剩500多公里,湖泊面積由建國初期的4350公里減少到目前的2625公里,減少了近40%。山西省1993-2003年10年間因煤炭開採,使40餘萬畝水澆地變成旱地。江西省在礦產資源的開發中,累計堆積廢石量12.85億噸,尾砂11.53億噸,土地和植被破壞面積達9.4萬公頃。
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
教育問題。中部農村基礎教育條件仍很落後。一是教育投入不足。實行“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後,由於大部分縣是“吃飯”財政,縣級可用財力用於基礎教育的經費占了30%以上,有的縣甚至在50%以上。據反映,實行“一費制”後,學校的收費不夠維持教學的基本費用。二是改善辦學條件任務艱巨。湖北農村中國小校舍危房比例達30%,去年底全省中國小校舍危房面積還有401萬平方米。安徽現有615萬平方米危房未改造,占校舍總面積的21%,每年還將增加100萬平方米。河南近兩年雖已改造了216平方米中國小危房,尚有459萬平方米亟待改造。三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結構性矛盾突出。教師總量超編,但局部地區還存在較大缺口,能上講台的教師不足,年輕教師不足,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和計算機教師嚴重缺乏。
醫療衛生問題。農村的醫療衛生更為困難,醫療資源從硬體到軟體都很差。一是醫療資源嚴重不足。河南省農村平均1600人擁有1張鄉衛生院的床位,1200人擁有1名衛生技術人員。在2500個鄉鎮衛生院中,救護車、B超機、X光機、檢查床等基本醫療設備,每個鄉鎮衛生院平均不足1台。安徽省鄉鎮衛生院中,2/3勉強維持甚或生存下去都困難。二是農村醫生文化和專業水平低。大量醫務技術骨幹嚴重流失,鄉(鎮)衛生院人員數量和質量下降。湖北、河南、湖南等省農村醫療隊伍中,本科生僅占1%左右,專科生僅占10-20%,其餘為中專以下水平。三是愛滋病、血吸蟲、結核病、B型肝炎等疾病患者仍在增加。河南是愛滋病的高發區,湖南、江西血吸蟲病死灰復燃。江西省現有釘螺面積118.4萬畝,仍有20個縣(市、區)的197個鄉鎮未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中部六省農村人均期望壽命較城市低近6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是城市的3倍。
社會保障問題。主要問題是社會保障覆蓋面過窄,參保人數增加緩慢甚至下降。參保的主體仍然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企業參保比重較低。據六省反映,基本醫療保險、工傷、生育保險等參保人數都有所減少。養老保險歷史形成的債務和個人賬戶“空轉”運行,已成為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礙。
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
中部六省處在南北、東西運輸大通道、歐亞大陸橋、長江黃金航道的“大十字架”上,鐵路占全國的22.8%,公路占24.4%,貨運占23.1%,客運占23.7%,中部通則全國通。從調查情況看,雖然這幾年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力度很大,但仍存在薄弱環節。
一些公路通而不達。一是中部省際之間、中部省份與長三角等經濟區域之間的高速公路通而不達。各省省際之間早有高速公路建設規劃,但始終沒有建設。已經修建的道路之間有很多斷頭路。如江西的贛粵高速公路,江西段已經通車,但廣東段仍未打通;九江至武漢的高速公路也沒有打通。長三角地區有9條輻射狀公路通向安徽、江西,但都有斷頭尚沒有連線起來。二是很多縣以下公路通而不達。調查顯示,在六個省的行政村中,50-70%的村莊下雨後出行困難,60-80%的鄉村道路還沒有鋪上油路面。河南省需改造的農村公路總規模達7.5萬公里以上。
水運開發受到嚴重製約。長江全長6300公里,自古就是我國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但目前長江幹線航道連續性差、通達性差和航運設施落後,不同河段水運利用程度僅為30-70%。長江總體上呈“兩頭深(上下游)、中部淺(中游);兩頭通、中部堵”的狀況。上游的西部地區對水運依賴性最強,但航道等級低;中部枯水期萬噸船隊不能滿載運行,水運的潛力也開發不出來。目前長江上共有75座橋樑,橋樑高度也成為制約長江水運發展的瓶頸。如37年前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其橋高僅為24米,萬噸輪船根本無法通過。除了主航道水運運能利用問題外,長江與支流及其他水系的連通和利用也未引起關注。另外,三峽水庫設計通過能力2030年達到5000萬噸,目前實際通過運力需求已達4030萬噸。大量汽車得翻壩轉運,在宜昌的碼頭几上幾下滾裝船,加上通過五級船閘等待時間,每輛車通過時間比原來約多花10個小時還要多花碼頭費和轉運費。
對各類運輸方式、各種運力缺少整體規劃設計,難以形成資源配置合理的現代物流體系。機場的空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和水運如何配置,現代物流節點如何分布,各種物流方式如何實現無縫連結,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道路如何對接,中部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及有密切經濟聯繫區域的道路如何通達,還都缺少總體規劃設計方案。

政策建議

中部六省對中部崛起戰略非常擁護,並抱有很高期望。河南、湖北希望藉此“中原崛起”和形成“武漢經濟圈”;山西、湖南希望藉助中部崛起政策,加快自身發展;安徽、江西既“東張”又“西望”,一方面積極融入東南沿海,一方面渴盼與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中部六省希望中央加大對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部建設全國糧食核心主產區,支持中部建立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持中部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中部解決交通設施的薄弱環節,支持中部治理生態和環境,支持中部教育衛生事業發展,支持中部減輕財政負擔。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實現中部地區崛起,歸根結底要靠改革創新,靠形成內生機制,靠中部地區廣大幹部職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靠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的各種優勢和潛力。但現階段要使中部崛起的輪子轉起來,還需採取和制定一些政策,有針對性地解決制約中部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中部崛起應堅持六個結合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應堅持六個結合,一是要把中央制定支持政策與發揮中部各省的積極性結合起來,把各級政府和人民民眾奮力崛起的精神和熱情保護好、利用好、發揮好,同時注重發揮中央政策的槓桿作用和乘數作用。二是要把解決共性問題與解決個性問題結合起來,特別是有針對地解決制約中部發展的“瓶頸”問題,根據中部地區的特殊困難、特殊貢獻和特殊問題制定特殊政策。三是要把整合存量資源與有效利用增量資源結合起來,通過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加快中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四是要把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政府有效調控結合起來,通過推進改革消除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著力培育經濟發展的活力和自主增長機制,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與效率。五是要把全面發展和重點突破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區域布局、產業布局和項目布局上突出重點。六是要把注重效率與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結合起來,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中部地區戰略定位和發展規劃問題
對中部地區的戰略定位,直接關係到中部發展方向和政策取向。中部地區應定位為“六個基地”,即全國商品糧和優勢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能源生產基地、重要原材料生產基地、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勞動力資源開發和輸出基地、重要的文化和旅遊基地。
調查中感到,中部地區總體上看還是一個地理方位的概念,尚未形成完整的經濟區域概念,制定統一規劃確有困難。可先行研究制定一些專項規劃,如新型能源基地建設規劃、交通網路建設規劃、現代市場體系建設規劃、糧食主產區發展規劃等。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不可能處處崛起,必須確定重點發展區域。重點發展區域應為沿長江經濟帶、沿京廣線經濟帶和六省確定的城市圈;中部省份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圈聯繫緊密的帶動區和輻射區;國家級、省級各類開發區;國家重要的糧食核心主產區和優勢農產品的主產區。
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農業
有同志認為,中部省份作為農業大省很吃虧,靠農業不能崛起。我們的看法是,中部不能只搞農業,但決不能放棄和忽視農業,中部的主要優勢仍在農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首先要做好農業這篇大文章,打牢農業基礎。
在中部地區建設全國糧食核心主產區和優勢農產品基地。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中部建設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和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特別是小麥、稻穀、油菜集中產區。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特別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搞好病險水庫加固,完善防洪灌溉體系。
建立中部地區農業發展的長效投入機制和農民增收機制。國家要加大對中部地區農業的投入。現有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土地復墾基金等要相對集中使用,向中部糧食主產區傾斜。抓緊研究建立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幫助糧食主產區解決種糧效益低、財政負擔重等問題。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逐步提高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標準,對重要農資實行最高限價。加大扶貧開發的支持力度。
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全面推進中部地區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穩定提高糧食等農產品產量、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以國家投資為主,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體系、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和優良品種繁育體系。
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中部六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應重點支持中部發展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引導農村富裕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認真解決農民工的政策問題,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村勞動力培訓補助標準和資金規模,把中部地區作為農村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試驗基地,職業技術培訓基地,高素質勞務輸出基地,把勞動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優勢。
加快中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
支持中部地區建立先進制造業基地。從整體上提高中部地區的工業化水平,應把更多符合產業政策、中部有一定基礎和資源優勢的重大工業項目放在中部地區。在中部規劃布局一批重大裝備本地化、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如裝備製造業、鋼鐵、汽車、煤電聯產、光機電一體化、核電等項目。
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中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建設,關係到整個國家的能源和經濟安全。應加大對中部地區煤炭、石油、電力等重大能源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原材料工業的支持力度。把中部有條件的省份建設成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電力輸出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基地。應在對資源開發、利用、儲備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建立新型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的方案。綜合運用現代技術和手段,加快能源、資源整合和規模化生產,在原材料精深加工、礦山採掘設備更新改造、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率等方面邁出新步伐。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光電子、電子信息、人工智慧、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新醫藥及軍工為重點,建立有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優先發展一批帶動力和影響力強的產業。支持搞好現有高新技術開發區,支持國家級科技創新試點城市建設。
加快傳統製造業升級。特別是加大裝備製造業、汽車及零部件、原材料加工、紡織、食品、化工、冶金等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力度,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五是提高中部承接東部和國外產業轉移的能力。支持中部地區的國家級各類開發區和成熟的工業園區。對於東部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集中地區,在信貸、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深化老工業基地改造和國有企業改革。加大支持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力度,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實施的一些政策,應適當延伸到中部老工業基地。加快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減輕企業社會負擔。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把其逐步納入企業增值稅轉型、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等改革試點的範疇。支持中部資源型省份和城市發展新型產業,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和礦山發展接續產業,儘快實現經濟轉型。
加快大交通、大流通、大市場建設。堅持統籌規劃,加快建設並形成鐵路、公路、航空和水運布局合理的交通運輸網路體系。特別是應解決省際之間、中部地區與各個地區之間的斷頭路問題,打通省際之間、中部省份與其他經濟區域之間的高速公路。加快解決農村行政村的道路通達問題。加強長江航運建設,加大改造沿江碼頭和橋樑的投資力度,提高長江幹流支流水運能力,發展江海聯運,促進沿江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
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特別要加強農村市場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的消費能力,改善農村市場環境。鼓勵各類流通企業向縣以下農村延伸發展新型流通方式。加快建設更高層次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重要原材料市場、有特色的日用品和工業品市場,逐步形成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品交易中心。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中部一些城市建設全國現代物流中心。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增加大宗農產品期貨品種,以增強我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升級。
加大中部治理生態環境的力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環境污染治理,特別是加大水污染、空氣污染和地質災害治理力度。抓緊解決長江、黃河、湘江、淮河、鄱陽湖、洞庭湖、巢湖等流域的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問題,高度重視水資源保護。建議加大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力度,嚴禁濫采亂挖,完善資源開發利用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從資源開發、生產消耗、廢棄物利用和社會消費等環節,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對中部城市環保基礎設施、沉陷區治理和搬遷等方面應給予資金支持。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大對中部地區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成果,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措施。加大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力度,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積極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對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和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中部省份不能保證生均最低義務教育經費的財政困難縣給予補助。
加大對中部建設公共衛生體系的投資力度,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加快推進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鄉鎮衛生院建設,加快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步伐,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建立和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和因病返貧或致貧的問題。特別是加大對防治愛滋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力度。
加大一般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降低或免除要求縣、鄉項目資金配套的比重。逐步解決糧食虧損掛賬負擔,探索糧食銷區對產區的補償機制。努力幫助化解縣鄉村債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