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街(韓國仁川市中華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華街位於韓國仁川市,仁川中華街雖是全韓國最大的唐人街,不過就其規模而言,卻只能算作世界唐人街中的“小弟弟”了。

仁川是一座位於首爾以西的港口城市。中華街僅是一個小社區,裡面有40來家中式餐館和商店,經營者也以韓國人居多,華人經營者只占1/3。1883年仁川港開埠,1884年這條唐人街所在地區被指定為清政府的治外法權地,以後逐漸形成華人聚居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街
簡介,炸醬麵,

簡介

在街道兩旁排列著清料理店和中國式的傳統大門—牌樓。既是中國人的廟宇,又是古代功夫道場的義善堂,中國華僑兒童的學習場所—中山學校,把《三國志》以圖畫形式展現出來的牆壁畫,俯視仁川前海的孔子像等等這些保留著中國風格的古建築物和能同時體驗韓中文化的韓中文化館,都是能愉快地享受特色旅行的好路線。
最早的韓國華僑:40多名華商
華僑是從120年以前開始進入韓國的。根據紀錄,高宗19年(1882年)壬午軍亂爆發時,清朝為了援助朝鮮,派去廣東省的3000名士兵和40多名華商,這些華商可以被看作韓國華僑的起源。
華商們在清朝的保護政策和吳長慶提督的照顧下,與韓國人進行商業活動,為在韓國長久生活下去打好了基礎。
1884年,韓國大都市的華僑數量大增,漢城約350名,仁川有235名。
華僑在韓國安居是從1894年11月兩國制訂“清商保護規則”開始。當時移居至韓國的華僑大部分來自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其中山東人最多。
現在有21806名華僑居住在韓國,其大部也分為山東省人。

炸醬麵

在仁川唐人街,一提起中國料理,誰都會馬上想起炸醬麵,也會對炸醬麵的出生地感興趣:炸醬麵究竟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簡單說來,這兒的炸醬麵是在韓國做出的中國料理。
自1884年華僑居住在仁川開始,中國餐館相繼出現。炸醬麵也被稱為“炒醬面”,但只是指將炒好的中國大醬(春醬)蓋在麵條上;而華僑們在麵條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醬里加了焦糖,做出了又香又好吃、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麵。
初次接觸炸醬麵的當地百姓們對其鮮美的味道和便宜的價格感到驚訝,繼而中國料理開始大受歡迎。到了上世紀60年代,炸醬麵在韓國還屬於高級食物;但隨著時間流逝,價格和味道逐漸變化,炸醬麵已成為充滿百姓回憶的食物。
仁川唐人街的炸醬麵是何時由誰製作出的,這個問題幾乎沒有資料可以顯示。但正式以炸醬麵這個名稱開始出售的地方是1905年開業的“共和春”。隨著“共和春”的成功,華僑居留地附近的中國料理店逐漸增多,致使包括漢城的各地美食家經常光顧品嘗中國料理。
如今在仁川唐人街,遊客可以品嘗到各種春醬製作的清淡而不膩的炸醬麵。
改建唐人街 中國風貌商店積極入駐
仁川市中區唐人街正在改建另一座中國風貌的商業街。有關人士表示:“以中國人為對象開展招商引資的結果是,最近在北城洞唐人街和新浦洞一帶吸引了46家中國風貌的商店。”
據介紹,招商的經過頗為順利。有關部門先是對仁川老城區的商業街運營情況進行一次調查,結果發現1200多家商店中約有187家(15.6%)是停止運營的空店鋪。於是開展了向中國人出租店鋪的促銷活動,並取得了好效果。
此外,仁川市中區為發展仁川老百貨商店聚集地──東仁川車站,目前正在同中國的一位巨商進行洽談,商討建立中國商品流通中心的方案。仁川市中區負責人表示:“為了善加利用唐人街和中國商城的名氣,正在推進建設中資運營的‘中國風貌商業街’。與小規模的個別店鋪相比,大型商城更具有競爭力,因此仁川中區歡迎中國資本的投資。”
欲建“唐人街發展特區” 中國廚師往來仁川便利
過去,仁川唐人街銷售中國產品的商店居多,而今則大都是中國料理店,居住在此的華人也大都是早期移民第二代或第三代後裔。中國的傳統文化,歷經幾代消磨,已經變得非常淡薄,不過中華料理仍然非常正宗,人們仍能從中感受到一份濃濃的中國氣息。
仁川市和市中區政府發言人近日表示,將會同財經部進行最後磋商,確定將仁川唐人街指定為發展特區,對中式風格建築物進行維修和建設。今後,在這裡生活的中國廚師等在韓國國內逗留的時間將有可能得以延長,出入境程式也會相對地予以簡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