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叢書

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叢書

國內第一套專門為中學生“量身定做”的中國傳統文化讀本。本套叢書共15種,包括:《仁者之言——論語選讀》《義者之言——孟子選讀》《君子之言——荀子選讀》《智者之言——老子選讀》《達者之言——莊子選讀》《愛者之言——墨子選讀》《法者之言——韓非子選讀》《忠者之言——楚辭選讀》《謀者之言——孫子選讀》《興於詩——詩經選讀》《立於禮——禮記選讀》《成於樂——樂記選讀》《春秋大義——春秋三傳選讀》《諸侯美政——國語選讀》《戰國爭雄——戰國策選讀》本套叢書編寫特色:每冊分若干主題,並按主題組織若干單元。每單元配有單元導語,並用淺近的白話註解、翻譯、釋義,力求簡潔明了。貼近語文教學實際,契合中學生成長需要。萃取精華 得其精髓 名師指引 事半功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叢書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44頁
  • 開本:32
  • 作者:黃榮華 李酈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內第一套專門為中學生“量身定做”的中國傳統文化讀本。品質保證,送禮佳品。
家藏萬貫不如子女飽讀詩書氣自華,送禮送物莫如胸中書香浩瀚送文化。本套叢書為禮盒裝,也是您送禮的首選佳品。
本套叢書獲得的榮譽:
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基礎教育類),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基礎教育類)。

作者簡介

黃榮華,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上海市語文名師培養基地導師。
出版《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黃榮華卷》、《生命體驗與語文學習》、《穿行在漢字中》等著作,主編《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系》(20種)、《“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15種)、《高中語文學習導引》(1—6)等,編注《仁者之言——〈論語〉選讀》、《義者之言——〈孟子〉選讀》、《朝花夕拾》、《寂寞聖哲》、《悵望千秋》(合)、《遙遠的村莊》、《穿越唐詩宋詞》(合)等文學、文化讀本7種。

圖書目錄

《義者之言——選讀》目錄:
第一單元 人性本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
不學而能者
仁義禮智之實
聖人與我同類
仁不可勝用
君子所性
果有以異於人乎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存心養性
萬物皆備於我
齊戒沐浴可以祀上帝
非以人性為仁義
人無有不善
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耆炙亦有外與
苟失其養,無物不消
專心致志
求其放心而已矣
自暴自棄
第二單元 浩然之氣
持其志,無暴其氣
養吾浩然之氣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此之謂大丈夫
反求諸己
君子必自反
不成章不達
亦在乎熟之
家之本在身
親其親、長其長
事親若曾子
誠者天之道
先聖后聖,其揆一也
君子欲其自得之
由仁義行
三過其門而不入
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
友其德
友天下之善士
養心莫善於寡慾
第三單元 捨生取義
不逾階而相揖
士之不託諸侯
捨生而取義
無以小害大
心之官則思
修其天爵
飽乎仁義
在位故也
仁勝不仁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恥之於人大矣
窮則獨善其身
沛然莫之能御也
正己而物正
君子有三樂
舜與跖之分
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
孰大於是
尚志
大哉居乎
君子不可虛拘
君子之所以教者
君子引而不發
未聞以道殉乎人者
進銳退速
士憎茲多口
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君子不謂性也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善言善道
非為生者
第四單元 以仁義說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何必曰利
以仁義說王
養生喪死無憾
愛惜民力
仁者無敵
與民同樂
國人殺之
以德服人
得道多助
不得罪於巨室
師文王
善養老者
恭者不侮人
以善養人
周公思兼三王
仁人之所惡
樂正子好善
以佚道使民
民日遷善
善教得民心
民可使富
君子之愛
愛及其所不愛
仁也者,人也
第五單元民貴君輕
“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此之謂寇讎
大夫可以去
有所不召之臣
貴戚之卿與異姓之卿
好善而忘勢
民貴君輕
諸侯之寶三
吾何畏彼哉
燕可伐與
奚為後我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善戰者服上刑
大罪也
正君而國定
君子平其政
仁則榮
第六單元援之以道
援之以道
有不虞之譽
於答是也何有
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惟義所在
是亦羿有罪焉
故者以利為衣
未有盛於孔子也
何取於水
其中,非爾力也
予私淑諸人也
死傷勇
惡知其非有
胸中正,則眸子嘹
人樂有賢父兄
無為其所不為
為棄井也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教亦多術矣
無恥之恥,無恥矣
春秋無義戰
盡信《書》不如無《書》
逃楊必歸於儒
勞心音治人
……
《仁者之言——選讀》
《君子之言——選讀》
《智者之言——選讀》
《達者之言——選讀》
《愛者之言——選讀》
《法者之言——選讀》
《忠者之言——選讀》
《謀者之言——選讀》
《興於詩——選讀》
《立於禮——選讀》
《成於樂——選讀》
《春秋大義——選讀》
《諸侯美政——選讀》
《戰國爭雄——選讀》

序言

人之需(節選)

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其兩大支柱是儒與道。而作為現世人生精神支柱的文化,又主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又以孔子為核心,孔子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何為“愛人”?孔子“一以貫之”的是“忠恕”二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強加給別人,自己想要的也要讓別人擁有。這樣,人與人就會友愛,社會就會和諧,人類就會幸福。而支撐這一社會理想的核心思想是:人與人的平等性。
從近一個半世紀的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看,由於受列強的侵略,我們民族懷疑甚至痛恨過我們的傳統文化,認為那是我們落後挨打之源。所以,我們曾經把傳統文化作為落水狗一般痛打。但從我們逐步擺脫“挨打”、“挨餓”之後“挨罵”的現實看,我們現在最缺失的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忠恕”二字。不“忠”就不“誠”,不“誠”就無“信”;不“恕”就不“容”,不“容”就無“愛”。當今社會的許多問題之源,正在於無“信”無“愛”。
要化解民族前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與矛盾,當然要從政治、經濟、科學、軍事、藝術、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去思考,但在教育過程中,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敬重、理解、傳承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應當成為我們思考的重要內容。當我們通過教育,通過生活方方面面形成的教化體系,能將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民族意識融為一體,內化為嶄新的民族精神,並使其上升為民族得以昂然立身的中華現代文明,那我們民族就真正完成了由古代到現代的轉型,我們的國家就成為一個嶄新的現代民族國家,我們的人民就會成為“具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當代著名教育家於漪老師語)。
有了這樣的願望,就總希望能為實現這樣的願望盡微薄之力。所以我們帶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敬意,樂意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為中學生朋友推介中華傳統文化。
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還感到,要真正理解語言,掌握語言,就必須理解文化,特別要理解傳統文化。
語言學研究表明:語言的理解與運用,歸根結底是與某個社會群體的認知方式、道德規範、文化傳承、價值標準、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等特定的文化因素相關聯的;語言運用的得體,既要遵循語法規則,更要遵循文化規則。由於漢語的組織特點是“文便是道”,“以意役法”,即意義控制形式,“意在筆(言)先”,所以文化規則在漢語的組織運用中更有著突出的意義。又由於漢語是由漢字聯屬而成,而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世界幾千年間唯一沒有中斷其歷史的文字;每個走過幾千年的漢字都有深厚的文化沉澱,可謂一個漢字就是一個廣博精深的文化單元,就是一個意趣醇厚的審美單元(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自文字至文章》中指出,漢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故此,要讓孩子們準確地把握經典文本表達的意義,恰當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得體而有效地與人交際,就要引導他們了解、掌握語言背後蘊含的豐富的文化信息。
現在只有無知者才不會承認,中華文明體是一個堅實、深刻、厚重、博大的文化體系。這個文化體系已將自己的精神文化貫徹到了人們可見、可知甚至可感的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滲透在人們氣血經脈、意識與潛意識之中,正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中庸》)。在這個“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文化體系中,天、地、人的分工、邊界及其協調與平衡,都有著清晰、真切、表情生動的表達;在這個體系中,中華民族已建立起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在天與地之間,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一個大寫的人。由此,中華民族也就有著有別於一切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天地之間的人文化,而不是天界中的神文化,不是地界中的鬼文化。儘管我們的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神鬼,但總體而言是“敬鬼神而遠之”。由此,我們也就會真正明白,為什麼諸子百家中的任何一家最終都將自己的精神核心指向了人,為什麼我們幾千年的文化主體選擇了“儒”—人之需!如果不了解、不理解這樣的文化,就不能真正讀懂我們的文化原典,就不能真正聽懂古今經典之作的漢語述說,就很難得體地用好已走過了幾千年的民族語言。
基於上述兩大理由,我們編著了這套《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
“根文化”就是“文化之根”。它表明這套讀本關注的是中華文化最根本的部分。這又有兩層意思:一是讀本的內容選擇上,關注代表根文化的內容;二是在註解、翻譯、釋義上,關注所選內容最本原的意義,基本不做現代闡釋。
作為“中學生讀本”,我們儘可能適合中學生的文化心理。每個選本均按主題組織若干單元,並寫單元導語;用淺近的白話註解、翻譯、釋義,力求簡潔明了。

名人推薦

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系列15部經典,成就“一個具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
——(著名教育家於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