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灘鎮(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下轄鎮)

中灘鎮(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灘鎮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西北部,距卦台山2.8公里,氣候宜人、人文薈萃,是三陽川的地理、文化和商貿中心,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天水三陽工貿園區設於其中,是擬待開發的三陽新區的重心鄉鎮。中灘鎮北臨葫蘆河,南傍渭河,總土地面積48.78平方千米。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83.9米。中灘鎮轄33個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灘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
  • 郵政區碼:741030
  • 地理位置:天水市麥積區西北部
  • 面積:48.78平方千米 
  • 人口:35002人(2017)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空氣濕潤
  • 著名景點:樊家城、演營寺、寶泉寺
  • 火車站:天水站
  • 車牌代碼:甘·E
  • 平均海拔:1083.9米
歷史沿革,基礎設施,人文教育,交通設施,經濟發展,特色農業,氣候特點,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中灘鎮歷史悠久,民國初屬第五區,後屬三陽鄉,民國26年(1937年)設雷王集,民國29年設中灘鎮。1950年分設為中灘鎮(1951年改為鄉)和演營鄉,1954年設定東灘鄉;1955年,3鄉仍並為中灘鄉。此前從1949年8月設謂南區公署(1951年改稱第八區,1955年又稱三陽川區)於雷王集,轄三陽川各鄉、鎮,1956年撤銷。1958年3月,西坪併入中灘,同年9月與渭南、石佛合併成立三陽川公社。1961年7月劃小公社時,設三陽川區(雷王集),除轄境內中灘、演營公社外,還轄西坪、石佛、渭南等7公社(1968年區撤銷)。1966年,演營公社併入中灘公社。1984年撤銷公社,改為中灘鄉,2003年6月30日改為中灘鎮,轄18個行政村,2004年1月因撤鄉並鎮將原西山坪鄉14個行政村和渭南的1個行政村劃歸中灘鎮,轄33個行政村,2005年一月,村組合併後,現轄23個行政村。
中灘鎮中灘鎮

基礎設施

中灘鎮中灘鎮
鄉鎮總人口35002人(2017)。 33個村全部通電、通電話、22個村通郵,8個村通自來水,5個村通有線電視。有醫院、衛生院2所,醫生48人,病床33張。國內生產總值9999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838公頃,糧食總產量621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492元,財政收入370萬元,財政支出370萬元。

人文教育

中灘鎮全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32所,教師372人,在校學生9711人,教學設備先進,學校已配置微機115台,教學質量及學生升學率不斷提高,學齡入學率達到99.9%,高中入學率達到95%,全鎮有16個圖書室,12個村辦文化室,擁有藏書1.2萬冊。衛生事業發達,有中心衛生院2所,醫生32人,床位86個,綜合門診大樓一幢,民眾就診方便。現有程控電話3734部,行動電話1300多部,小靈通基站8座。全鎮5個村安裝了有線電視,鎮境內有110KV變電站一所,電力充足。
中灘鎮中灘鎮

交通設施

中灘鎮鄉村道路四通八達,極其便利,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天巉高速公路斜穿渠劉等6個村,秦南公路橫貫全境,鄰園路、中卦路已鋪油通車,北甘路中灘段、雷張公路主幹道、秦南公路中灘段經過全鎮廣大幹部民眾的積極努力,路基拓寬改造已全面結束,雷王老街硬化工程全面啟動,極大的改善了受益民眾行路難的問題,鄰園路路燈設計已完成。
行政圖行政圖
中灘鎮先後對鄰園路、中卦路、雷張公路、麥(積)甘(谷)公路中灘段、中(灘)石(佛)公路鋪油,鋪油達9.2萬平方米;完成10村的人飲工程,解決2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在臨園路新建7.6萬多平方米的民達商城和占地1200平方米的汽車站;完成3400平方米的標準化農貿市場改擴建工程,形成臨園路至農貿市場的主街道3500米。在街道上設定垃圾箱4處,購置垃圾清運人力車2輛;安裝路燈20站。鎮區農宅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商鋪面積4.3萬平方米,栽植各類花木2萬多株,鎮區綠化率達到22%。

經濟發展

中灘鎮由天水民達房地產公司新建的民達商城、中灘投資服務中心在2004年底全面建成並開業。中灘農貿綜合市場擴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並投入使用,這兩個市場的開業標誌著中灘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是三陽川十餘萬人經濟交流的中心市場,日平均人流量1.3萬人次,高峰期達到2萬元餘人次,年交易收入高達1460萬元,隨著商貿業的日益繁榮,還帶動了交通、餐飲、服務行業迅猛發展,效益明顯,成為全鎮經濟的又一增長點,全鎮現有個體戶512個,其中工商戶270,運輸戶152個,餐飲58個,其它服務行業32個,實現經濟收入2280萬元。
中灘鎮中灘鎮
中灘鎮張白新農村圍繞“兩個最大”,建立百畝大櫻桃基地和天網一號蘋果基地,示範種植多功能型蘆筍104畝。建成了貯藏能力為300噸的“義安”蔬菜果品保鮮冷藏庫,完成畝收入萬元的露地高效種植模式試驗田100畝,完成占地42畝的隴峰公司養殖小區標準化圈舍16棟,完成生活區建築面積3650平方米,全部圈舍進豬生產。占地31畝的天蓬豬業20棟標準化圈舍已完成10棟豬舍的建設,10棟正在建設當中。通過中低產田改造,新打深井4眼,恢復大口機井7眼,架設灌區線路5500米,水泥襯砌灌渠3公里,實現了農田100%的保灌,新修寬7米的農機路11公里,襯砌渠道2600米。

特色農業

中灘鎮面積2000畝的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是天水高科技農業發展的龍頭與隴東南旱區農業發展的藍圖。園區已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204個,相繼開展了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航天育種等20多項技術示範工作。尤其是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在園區建立了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已開始對40多個航天新品種(系)和天水市提供搭載的20多個蔬菜、牧草、沙棘品種進行試驗示範和新品種選育,其中航遺1號黃瓜新品種已通過國家級鑑定驗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灘鎮以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為依託,大力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突出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積極培植壯大以雙孢菇為主的新興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和天水眾興菌業公司現有大棚100座,這100個棚經過兩年的生產運作,效益非常明顯,可觀的經濟效益充分調動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切切實實能使農民富起來,在不久的將來雙孢菇生產定會成為中灘的一大重要支柱產業。全鎮糧食、經濟作物、蔬菜、林果種植比例最佳化調整為30:15:50:5。
天水中灘鎮農田天水中灘鎮農田

氣候特點

中灘鎮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從南向北依次減少。年均日照2090小時,每天平均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日照地域間差別大,北部山區較多,東南部林區較少。太陽輻射總量在2395~2703MJ/M2,全年無霜期170多天。鎮內旅遊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地熱資源豐富,樊家城、演營寺均屬歷史名勝遺址,汪李溫泉前期風險勘探鑽井工作已全面完成。另外,還能依仗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發展旅遊觀光農業。
麥積區中灘鎮

旅遊資源

演營寺,原名靈源寺,據說為隋朝高僧慧遠路經此地,捐款修建而成。後因唐代女將樊梨花西征,駐守樊家城,經常在靈源寺內演練軍隊,因而被改名為演營寺。據說演營寺為佛道共住寺院,既有佛,菩薩、羅漢,也有玉皇、老君、財神等,總計89尊塑像。寺內原有古柏10株,古槐2株,民諺有“十柏九座殿,兩槐抱一塔”。
演營寺磚塔高約3米,東西各有唐槐兩株,相傳此地為古戰場,葬埋著陣亡將士,磚塔就是為紀念陣亡將士而修造的。可惜,寺內殿宇和眾多古樹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僅存4株蒼勁雄偉的古柏。其中最高的一株高約17米,樹齡約1200年,僅次於南郭寺的“南山古柏”樹齡,位列天水市第二。“平疇二里好家園,玉樹瓊花鎖堤岸。古寺興衰留佳話,靈鳥仙雀常往還。”從清末渠劉村秀才劉寶賢的這首《演營寺即興》中可以窺見當年演營寺的盛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