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財政政策

中性財政政策指國家財政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既不產生擴張也不產生緊縮後果的政策(見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一般而言,這種政策可以理解為收支平衡政策,按這一政策的要求,不宜有大量的結餘,也不允許有大量的赤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性財政政策
  • 釋義:國家財政分配社會需求保持中性
  • 性質:理解為收支平衡政策
  • 類型:金融術語
產生原因,中國的政策,

產生原因

中性財政政策的來源,可追溯到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A.斯密的經濟思想。斯密認為,在經濟活動中,人們受“自愛”心的引導,追求個人私利。獨立的經濟個體,在市場經濟的自然秩序中,由“看不見的手”引導,必然實現增進人類福利的社會目的。斯密是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的經濟自由主義者,主張減輕稅負,將政府的開支縮減到最小限度,實行收支平衡的財政政策。當代西方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學派,也崇尚市場經濟的自然秩序,主張給私人經濟以充分的自由,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他們認為,國家干預經濟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引起人為的膨脹和收縮。實際上,在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中,實行收支平衡的中性財政政策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
①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波動是由資本主義制度決定,國家干預經濟是不可避免的,運用財政政策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也是必然的。
②當前西方國家普遍存在大量的財政赤字,在這種情況下,實行收支平衡政策也是一種緊縮性財政政策
西方經濟學認為,收支平衡本身也具有擴張作用。理由在於:政府支出等於稅收稱為收支平衡,如果政府集中的稅收保留在個人和公司手中並不是全部用於支出,那就總會有一部分儲蓄,並可能轉化為新的投資,所以收支平衡的政府支出仍有擴張作用。

中國的政策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實行“收支平衡、略有結餘”的方針。中國的收支平衡模式,是將債務收入視為正常收入,即:經常收入+債務收入=全部財政支出。這裡的收支平衡的含義,還指不向中央銀行透支或借款,以防止財政赤字推動貨幣供應量擴張,造成通貨膨脹。但是,即使這種口徑的收支平衡對經濟的影響也不是所謂中性的。因為:
中性財政政策中性財政政策
①財政可以通過發行公債的數量和發行對象的選擇來調節居民個人和企業的收入分配。
②中國的稅收是以流轉稅為主體,通過流轉稅和差別稅率,可以對經濟發展起到鼓勵和限制的作用。
③中國財政支出中,投資支出的比重較大,可以通過投資規模和結構的調整來調節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