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心跡/寧海文叢

中年心跡/寧海文叢

寧海縣文聯編輯出版的《寧海文叢》由5本散文集,3本詩集,1部小說集,1部雜文集組成。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裡用心積累和精心創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長;有的抒寫人生,趣意盎然。無論是散文、詩歌、小說、雜文,都能語言酣暢、高古奇崛與清新婉麗均兼而有之,可謂群芳吐艷,各展所長。本書是阿門的《中年心跡》。 《中年心跡》抒寫了如詩般的人生履跡,正如“人民文學獎”授獎詞所說的:阿門的《中年心跡》諦聽內心的聲音。他的詩在身體和精神之間、在疼痛和平和之間保持著複雜的張力,在輕如光線、細如髮絲之處,他領會生命的節氣和節律。 豐富的生活積累,對人生百態的細緻觀察,精煉的語言鑄就了他們作品的鮮明藝術性和思想性,閱讀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帶來的閱讀快感會久久留在人們的心田,這是閱讀者的快樂,又是創作者的幸福。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年心跡/寧海文叢
  • 出版社:寧波出版社
  • 頁數:224頁
  • 開本:32
  • 品牌:寧波出版社
  • 作者:阿門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60392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阿門的《中年心跡》用自己特有的語言張力,抒寫了如詩般的人生履跡,正如“人民文學獎”授獎詞所說的:阿門的《中年心跡》諦聽內心的聲音。他的詩在身體和精神之間、在疼痛和平和之間保持著複雜的張力,在輕如光線、細如髮絲之處,他領會生命的節氣和節律。如他的《中年低語》:“……比風更猛的少年,走了/比雨更暴的青年,走了/中年的內心不再有雷電/偶爾的醉意是睡意/是望遠鏡里的錯覺和幻覺/是脫下飛翔的羽毛/習慣了靜坐,低語:煙花有多美/中年的寂寞就有多美/幾滴雨匆匆趕路/幾行詩匆匆寫完”

作者簡介

阿門,原名趙鴻偉,男。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寧海縣作家協會副主席。1965年出生,16歲開始發表詩作,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上海文學》、《詩刊》、《詩選刊》等報刊發表600餘首,著有《民間歌喉》、《門裡門外》、《天使與海豚》、《開門見詩》四部詩集,詩作多次入選《中國詩歌精選》、《中國當代詩歌導讀》等年度選本。曾獲人民文學詩歌獎。

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輯 門外
秋天來了
玻璃哭了
鳥聲遠了
小報復
陰雨天
葬花吟

溫暖的面孔
5月1日
5月2日
憤怒——驚聞山西黑磚窯事件
西瓜進城
量衣
對話
颱風瘋了
他圍著它轉


我停不下了
除非,我的呼吸停了
不喊,我有了傷感也不喊
再寫桃花
七塔寺·一坐一忘
廣德寺·得一忘二
一雙神秘的手
人民的好總理
我求你們了
愛不停地趕來
寫給2008年8月8日
賀殘奧會開幕
安慰酒
水立方
胡陳東山村
岔路乾坑村
西店嶺口村
我的桑洲我的茶
我的桑洲我的花
這一天
出殯曲
望遠鏡
新安江城
十里荷花
古楠木林
元旦
祝福
希望
主角
讚美
想花
看茶

第二輯 門裡
越來越老的光線
越掉越多的頭髮
整個春節窩在家裡
我看見中年迎面而來
我不肯走的
一些人談起我
相似
中年低語
小草或者愛
慢或者時間
這些年
從此
緩慢
從未停止
遲到的角色
默哀
變化
秋日
散步
重陽
孤單
順便
落寞
悲涼
簡單
冬至書
安魂曲
個人史
感恩書
清明祭
失憶症
舊時光
水角凌
學孝記
懺悔錄
小習慣
替代者
無聊者
減法者
多事者
哭泣者
寶貝者
出軌者
哀悼者
跑路者
貪小者
擔保者
老賴者
討債者
自殺者

附錄
讓我們讀阿門
對世界的愛
微評二則
讀阿門詩歌管見談
寓張力於淡定中——讀阿門詩歌近作《中年心跡》
中年是什麼?——讀阿門的組詩《中年心跡》
讀《順便》、《落寞》思及《簡單》的幸福及紙樣的《悲涼》
我要埋首關心自己的生活——讀《感恩書》有感
阿門:關上聲音之門打開詩歌之窗
相關連結
後記

文摘

因了一則浙江詩人阿門的組詩《中年心跡》獲得由人民文學雜誌社主辦的2008年度人民文學詩歌獎的訊息,在不斷蒐集閱讀有關他的資料和他的詩歌作品過程中,他成為了我神往的朋友。
讀阿門的詩歌,那“痛”之美,“俗”之美,“情”之美,“象”之美,無不使讀者感受至深!
“痛”之美,是阿門以前詩歌的特色。每一個文化苦旅途中的行者,往往都會有孤獨痛苦的時候。一如“我是個糊塗的、冒失的水手,沒有帶足乾糧和水,甚至沒有帶上羅盤針,便扯開風帆飄人茫茫無際的大海,結果是茫然四顧,不知所措,狼狽不堪。”(求風《寫作中的隻言片語》)阿門也不例外。如“疼痛的方向太多/他無法私奔/只能扶著自己的骨頭/提前回家”;“失眠已淹沒一生的失聰/接下來的失意/輪到瘦詩”等。阿門,原名趙鴻偉,1965年情人節出生,自幼雙耳失聰,大專文化。由於理想和現實存在的差距,自幼雙耳失聰帶來的生活不便和精神上的壓抑,沉重、傷感和無奈,詩歌創作追求中本身的茫然矛盾心態,使他在疼痛中尋找發泄的甬管。在這條詩歌的甬管中,他噴涌著欲罷不能的屬於自己的情感的河流,滋潤自已,同時也感動著別人。
“俗”之美,是阿門詩歌的主要特色。讓“俗人看得懂、看了笑”,阿門在他的詩集《天使與海豚》後記里這樣寫道。這些年來,他正是朝著這樣的目標在詩歌寫作中追求與實踐的。例如:“我學會用作品自己炒作/像海浪靠自己的手推向前方/前方有名有利/‘名’後面有個‘利’/先把‘名’像女肚一樣搞大/生米煮成熟飯,還怕‘利’跑了?”(《生米煮成熟飯,還怕“利”跑了?》)也許你認為太“俗”,但是卻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如此之“俗”,何其彌足珍貴!那些自命清高、附庸風雅者,庸俗深入骨髓,媚俗的心欲蓋彌彰,語無倫次,文句不通,卻又冠冕堂皇,在其詩歌裡面流露出來的故弄玄虛、艱澀難懂,這種所謂的“雅”,試問除了孤芳自賞和阿諛投機之徒以外,還能擁有多少讀者?這樣的“雅”,其實是惡俗不堪,叫人作嘔!而阿門讓“俗”在他筆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打開門,是俗世風景;關上門,是內心風暴。”在阿門的詩里,他勇敢地把自己“俗”一層層剝開,暴露無遺,把自己對詩歌的那份真誠,那份熱愛,不屑雕琢與修飾,坦然托出,絕不矯揉造作,扭捏作態。那種自然而然,那種平易親切,那種風流灑脫,都無不感染著我們,令人會心一笑之餘,不禁拍手稱快,拍案叫絕!“俗”,卻非俗不可耐,更非平庸。這是怎樣的一份對詩歌的真誠,與駕馭詩歌的自然和超脫啊!
“情”之美,是阿門詩歌的另一大特色。在阿門的詩歌中,愛情詩歌約占了一半。他對愛情的理解、堅信與嚮往,超越了平庸的詮釋,而立於唯真、唯善、唯美的目標,表現出飛蛾撲火般追求的執著與勇氣。如“為了是靠近你/像一對男女挽手/其實,我們更像辛嶺田壟上/踱步的青菜和蘿蔔/僅是親戚而已。”這是阿門寫給一位姐姐的情詩。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用愛情之心善待友誼,用愛人之心善待友人,這種純潔的如同月亮熠熠吐輝一樣的情愫,給人以逸美與愜意而絕無灼傷之感。“誰跟聾子一起去浪漫/一個二踢腳/從地面/跳到空中/炸成的碎屑/被掃帚收穫/浪漫多么可怕。”(《元宵和情人》)。現實中阿門的愛情之路並非坦途,愛情之痛宛如一杯檸檬汁的酸。但是,阿門緊緊抓住這杯人生的檸檬汁,在陽光的背後傷感的潮濕里,把真實的痛與酸培植成詩歌的鮮鮮活活的苔蘚,讓讀者感受腳下滑了一下的同時,也發現了它的那種綠色的真真實實之美而感嘆不已。
“象”之美,是阿門詩歌的又一大特色。他豐富靈動的想像力,仿佛沉雲開處雪花紛飛,又猶如明媚春園中的花團錦簇,有著天堂一樣的富麗與高遠,有著地獄一樣的詭秘與深不可測。比如:“雪也說出了天使的柔情/向晚時分的雪如曖昧的被子/覆向大海。海有了感動/海下面失聰的海豚/不再粗心/不再隨波逐流/他努力使自己升起,像冰山/……”(《天使與海豚》)。阿門接受新事物特別快捷,新潮的網路用語,他如同探囊取物一般駕輕就熟。在他的詩歌里,繽紛多彩的奇特的意象信手拈來,魔術般的融冰飛雪,插柳成春,摘花化蝶,妙不可言,令人駭佩。阿門說:“我有遣詞造句的巫術/我有浮想聯翩的母語”。信斯言!正是他對詞語任意拆分組合的天才的駕御能力,使他的詩歌具有裂變一樣神奇的表達張力。
“面對近似情人的詩歌,我已無力反抗或者逃避。”阿門說。他對詩歌的矢志不渝的熱愛、堅持不懈的努力,使他在詩歌創作中達到了令人矚目的漸近高屋建瓴的高度。但是,無庸諱言的是作為一個詩人的他,還沒有在他的詩歌里真正擔負起一個詩人該有的責任——那就是破繭羽化小我,使自己的詩歌能夠面向時代、面向祖國、面向人民的一切。近來,欣聞以後他的詩歌會多轉向民生和底層,我們又可以有了新的期待。P192-195

後記

我寫詩有個習慣,寫好後保存在電腦里。便於修改或查尋。
這些詩都是2006年9月13日後出生的,之前已收集在4部詩集裡,分別是《民間歌喉》、《門裡門外》、《天使與海豚》、《開門見詩》——我想像中的兩兒兩女。
2006年我42歲,步人中年。中年是什麼,詩里已說了,詩外就不嘮叨。書後的附錄(多半摘自陌生人的部落格)有助於讀者理解。
選了100首,分“門外”和“門裡”兩輯,各50首,並按寫作時間的先後排列。5年100首,年均20首,寫多了嗎?年輕時,一個月就20多首。以後我會寫得更少,因為沒有突破,僅是量的積累,重複自己,毫無意義。
我個人喜歡第二輯,喜歡門裡的思想風暴。我一直在挖掘,等待自身的泉眼噴薄。
詩於我而言,往小里說,是創可貼;往大里說,是精神火把,溫暖自己,照亮別人。
性格決定命運。我命里沒有貴人,我最終是個鬱郁不得志者。這沒啥大不了的,任何遭遇,只會讓我更隱忍,像一把生鏽的刀,把餘生的熱愛葬在不同的頁碼上。
生活的表面,我似乎沒有一點坎坷,但骨子裡是一個孤獨的舞者——無背景,有背影。
我是站立的門。我洞悉世界,包括詩歌,但我無力改變;而詩,有幸代替我言說。
詩不在於怎么說,而在於說出了什麼。前者是技巧,後者是智慧。
我詩故我在。

序言

寧海西晉建縣,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左聯作家柔石的家鄉,在柔石等寧海先賢的感召和影響下,湧現出了許多中青年作家和文學新人。今年9月28日,是柔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在中共寧海縣委、寧海縣人民政府的關心重視下,為紀念左聯著名作家柔石誕辰110周年,寧海縣文聯與人民文學雜誌社聯袂主辦首屆柔石小說獎,同時寧海縣文聯又著力推出本土10位中青年作家的文學作品,編輯出版《寧海文叢》,傾力打造寧海文學軍團,以秉承柔石精神、繁榮文學事業。
阿門的《中年心跡》用自己特有的語言張力,抒寫了如詩般的人生履跡,正如“人民文學獎”授獎詞所說的:阿門的《中年心跡》諦聽內心的聲音。他的詩在身體和精神之間、在疼痛和平和之間保持著複雜的張力,在輕如光線、細如髮絲之處,他領會生命的節氣和節律。如他的《中年低語》:“……比風更猛的少年,走了/比雨更暴的青年,走了/中年的內心不再有雷電/偶爾的醉意是睡意/是望遠鏡里的錯覺和幻覺/是脫下飛翔的羽毛/習慣了靜坐,低語:煙花有多美/中年的寂寞就有多美/幾滴雨匆匆趕路/幾行詩匆匆寫完。”
小喬的《田田一池荷》結構新穎,幾個板塊下均有一句寓意深長的題記。在第一個版塊“至愛親情”里她就這樣寫道:“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都融進了親情的一朵浪花,一組旋律,一句叮嚀,一聲歡笑,一個眼神,一步足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詠物、懷舊、敘事、寫景,抒發了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作品充滿著對生命的無限熱愛,對生活無限的憧憬,對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她在《母親》一文中曾這樣敘述道:“病中的母親心中時時惦記著家人。天氣漸漸熱起來了,該換換被子、整理整理衣櫃了;那雙給4歲的外甥女做的才繡了一半的小布鞋,等身子骨好點兒時該把它做完……”平凡的小事,樸實的語言,閃爍著慈祥而無私的母愛之光。
南溪生的《南轅北轍》注重意境,結構嚴謹,文筆老辣,語言精準。他的《寧海賦》:“……夫寧海者,負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稱魚米之鄉。其民奮勤,其產阜殷。有稻麥豆棉之類,有竹木茶桑之屬。緱鄉佳茗,《茶經》失於載登,而享譽宇內;寧海八鮮,《爾雅》昧於記注,卻蜚聲海外……文人魂魄,一脈相承。敦古處今,源遠流長。傳之近代,秀才錫桐振臂反教而應者雲集,書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筆作刀……潘天壽,妙手丹青,骨力雄強,獨步近代畫壇;潘公凱,靜水深流,氣勢磅礴……”
王方的《悟道》是一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雜文集。他奉行言路寬、文路寬的寫作原則,詼諧的語言蘊含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啟迪。他在《四十不惑》中曾這樣寫道:“中年是一個十分微妙的年齡段,和那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相比,我們確實喪失了‘風華正茂’的優勢。可是我們也擁有他們不曾有的獨特經歷和深沉。也許他們比我們活得更自在、更浪漫,可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寬厚和平靜,用不著嫉妒他們的幸運——回過頭想想,我們艱苦奮鬥也好,時運不濟也好,不正是期盼後人過得幸福自由、時來運轉嗎?”
林備軍的《第三首詩》視野寬闊,平凡的生活如點滴浪花,均被詩人收人筆下,他以有情之眼攝取無情之物,整部作品貫穿著詩人自己的獨特思考,只要靜靜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詩人內心的怦動。如他的《飛雪》:“午夜的飛雪/親吻大地/紛紛揚揚/是相遇的喧囂,也是宿命的清冷/打開窗戶讓風撲面而來/我用孤單的胸膛/迎接雪中的一片飛葉/生命從此多了一抹晶瑩的光。”
張忌,曾榮獲“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稱號,是我縣一位富有潛質的青年作家,他的中篇小說集《海雲》,人物塑造豐滿生動,故事錯落有致,典型細節的描述及富有個性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賞心悅目,閱讀後往往令人遐想萬千。他在《海雲》這篇小說中對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動作的刻畫非常到位:“海雲一個人坐在冰冷的台階上,她忽然覺得自己的耳朵有些疼。剛才秀姑又擰她耳朵了。海雲咬著牙,忽然伸手用力擰了一下自己的耳朵。海雲覺得自己的耳朵太嫩,太怕疼了,要知道秀姑的手以前經常納鞋底,力氣很大的,所以秀姑一擰她的耳朵,她就要疼。如果她能夠經常用力地擰擰自己耳朵,以後秀姑的手再擰自己,興許就不疼了……”
周曉絨的《獨坐》文字優美,情真意切,樸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讀詞》中以梅花為線,把歷史與現實貫穿起來,表達了作者對古人那種如梅花一樣氣度的仰慕和讚嘆。“……沒有林逋獨隱孤山,終身梅妻鶴子的痴情;沒有姜夔梅邊吹笛,喚起玉人的才情;沒有李清照酒醒熏破春夢,梅花鬢上殘的豪情。於我,能在梅花樹下讀點詞,無異於錦上繡鳳凰,好得有點奢侈了。”
袁偉望的《記得香花山》字裡行間洋溢著鄉土情結,樸實厚道貫穿著作品始終,也折射出人生的本真。他在《記得香花山》一文中這樣寫道:“……香花山真是長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溫暖的景致……記得香花山,記得對生活的熱愛與讚美;記得香花山,記得對人世的溫暖與溫情的期盼;記得香花山,記得滿心滿懷。記得了,就別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紅開的時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開的時候,相約著曾經的生活曾經的友人再次登臨。”
鄭士淵的《石頭的盛宴》是對人生之旅的感悟,他對石頭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詮釋,用詩歌的語言抒發了現實生活嚴肅的話題,有效地把詩人的責任和現實的關係有機統一。他在《挖掘機飛起來》這首詩歌中這樣敘述:“沉重的挖掘機插上蘇米一26直升機的翅膀/中俄人民團結搶險的故事比神話還要生動/從唐家山下來的水鬼驚呆了/願意接受歷史的審判/挖掘機伸出有力的手臂輕輕地劃出一條泄洪口/指明堰塞湖水鬼的出路/想鬧事的水鬼們乖乖離去……”
趙安爐的《草堂心語》展示了作者涌動的情思,敏銳的筆觸,不羈的激情和跋涉的足印。這既是人生的感悟,又是生活的內心語言。他在《烏鎮寫意》中寫道:“……在江南的水鄉中,有許多像烏鎮這樣的古鎮,美麗寧靜地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江南大地上。如果把西塘比作一位美麗、婉約、浪漫多情的江南女子,那么,烏鎮就是一個憂鬱、儒雅、風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了……”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第八次全國文代會上告誡作家:“我們將繼續堅守文學理想,秉持作家的良知,勤奮耕耘,不斷錘鍊,追求藝術的完美。創新,是所有作家的不懈追求。中國文學的創新風範,在於文學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不斷開拓,也在於文學體裁、題材、形式、手段的充分發展。”在全國文代會和作代會精神的感召下,寧海廣大作家順應新形勢的發展,把創作理念始終紮根於寧海這塊土壤上,為時代放歌,為民眾抒懷。
這次寧海縣文聯編輯出版的《寧海文叢》由5本散文集,3本詩集,1部小說集,1部雜文集組成。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裡用心積累和精心創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長;有的抒寫人生,趣意盎然。無論是散文、詩歌、小說、雜文,都能語言酣暢、高古奇崛與清新婉麗均兼而有之,可謂群芳吐艷,各展所長。
《寧海文叢》在紀念柔石誕辰110周年之際出版,展現了寧海文脈傳承、文學事業繁榮昌盛的一個側面。這10部作品寫實、寫意、寫人、寫景、抒情、敘事、狀物、議論等手法多樣、視野寬廣。作品富有激情,充滿朝氣,蘊含人生啟迪,並且滿懷著忘不了、折不斷的鄉土情,給人一種熱愛故土、積極向上的感覺。這群中青年作家是寧海作家協會的中堅力量,一直以來他們在縣文聯的組織領導下,積極配合我縣中心工作,充分發展各自的文學創作優勢,為繁榮和發展我縣的文學事業,默默耕耘、竭盡全力。無論在奼紫嫣紅的東山桃園,在碩果纍纍的一市白枇杷村,在茶香飄溢的桑洲品茶會,還是在縣重點工程的建設工地,在偏僻的小山村均有他們深入生活、潛心創作的身影。
豐富的生活積累,對人生百態的細緻觀察,精煉的語言鑄就了他們作品的鮮明藝術性和思想性,閱讀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帶來的閱讀快感會久久留在人們的心田,這是閱讀者的快樂,又是創作者的幸福。
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