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是在中國南方高校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基地。它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所”,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點屬我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點,199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點。主要有“唯物史觀與現時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國現代化建設哲學”、“發展哲學”、“價值哲學”、“政治哲學”、“蘇俄哲學”等研究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
  • 所屬地區:廣州市海珠區
介紹,研究方向,理論成果,

介紹

200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該研究所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葉汝賢教授任首屆所長,2006年6月開始,徐俊忠教授接任研究所所長。
研究所擁有一支以博士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專職研究隊伍。專職研究教授十二人,葉汝賢、李萍、鄭永廷、李宗桂、徐俊忠、劉森林、鐘明華、章海山、曠三平、李尚德、王曉升、徐長福,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一人:譚群玉,為碩士生導師;講師一人:林育川。另外聘任了校內外兼職教授十二人。

研究方向

研究所為適應學科發展與科學研究的需要,成立了馬克思主義解釋史、實踐哲學、唯物史觀與當代中國三個研究室。 研究所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以服務於國家現代化事業的發展為主旨,倡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與融合,以獲得更為開闊的視野與研究思路;同時強化學科研究的國際化維度,積極主動地開展研究所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 當前研究所的重點研究領域①實踐哲學特別是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社會哲學以及發展理論;②馬克思主義解釋史研究,包括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史和蘇聯馬克思主義解釋史;③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方法研究中國現代化建設,尤其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熱點問題。
馬克思主義解釋史研究室負責人:徐俊忠教授 實踐哲學研究室負責人:劉森林教授 唯物史觀與當代中國研究室負責人:曠三平教授

理論成果

自2000年9月基地成立以來,共出版專著37部,發表論文200多篇,諮詢報告7篇。已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叢書是本所科學研究的標誌性成果。《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當代反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研究》、《重思發展——馬克思發展理論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馬克思與我們同行》《新生產力論》、《價值的衝突》共9本。叢書之一,由顧海良教授承擔本所課題而撰寫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一書,榮獲教育部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10月31日,該專著獲得在中國人民大學頒發的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