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岩土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岩土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於2001年,原為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地下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2007年6月晉升為校級科研機構,同時更名為“中山大學岩土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從事岩土工程與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並承擔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學,培養岩土工程專業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大學岩土工程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2001年
  • 性質:綜合性
  • 主要成就: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等
簡介,發展史,

簡介

本中心以國家及地方的重大工程需求為導向,針對重大工程安全預警及災害防禦這一科學命題,建立重大工程安全保障和災害防禦體系。中心圍繞“985工程”公共安全數位化科技創新平台中“重大工程安全預警與災害防禦科技創新平台”的建設,通過學科交叉和新學科生長點建設、國際交流、人才引進及創新體制建設等手段,建成在全國有影響的重大工程安全預警與災害防禦科研基地、技術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同時,本中心將以知識創新為契機,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科學前沿,加強原始創新與高技術集成創新,建成以工程套用背景為特徵的綜合性研究機構,進而推動岩土工程學科的整體發展,為國家和地方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發展史

中心成立至今,通過與行業部門的合作,已經較好地凝練了“重大工程安全預警與災害防禦”這一學科前沿問題和五大研究方向:(1)珠江三角洲軟土結構及其變形破壞的機制、規律研究與套用;(2)軟岩與水相互作用的試驗、機制、理論與套用;(3)岩土工程數值分析及加固技術;(4)岩土工程與信息技術;(5)地質災害預測研究與環境保護。中心擬通過5-8年的建設,形成以遠程智慧型監測(光纖)、安全預警、數位化平台與決策支持系統為支撐的“重大工程安全預警與災害防禦數位化平台”,旨在對重大工程的建設與運營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中心已承擔了國家863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廣東省重大科技攻關課題、廣東省十·五科技攻關重點專項、省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以及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深港西部通道工程、梅河高速公路工程、揭普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科研課題100餘項,總經費2000餘萬元;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青年地質科技最高榮譽獎—金錘獎和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10餘項獎勵;申請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取得中國著作權保護中心軟體著作權14項;成果套用推廣46項(次),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和環境效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6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