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墓園

中山大學墓園

中山大學墓園,原名嶺南大學墓園,位於廣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學康樂園校區蒲園區北海崗(674號北面),占地約3畝,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以後,該墓園名稱改為“中山大學墓園”。 中山大學墓園始建於1905年至1912年間,由當時嶺南學堂的教會所設,墓園坐南朝北,現有墳墓274個(包括獨葬及合葬),所葬人士有教授、教士、學生、工人甚至是無名人士……大部分為原嶺南大學師生員工,其中不乏知名人物。

基本介紹

綜述,下葬人士,義冢,管理保護,社會評論,

綜述

中山大學墓園,原名嶺南大學墓園,位於廣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學康樂園校區蒲園區北海崗(674號北面),占地約3畝,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以後,該墓園名稱改為“中山大學墓園”。
墓園一角墓園一角
中山大學墓園始建於1905年至1912年間,由當時嶺南學堂的教會所設,因廣東人把墓園或墳場稱為“山”,故此俗稱“教會山”。
墓園坐南朝北,現有墳墓270多個(包括獨葬及合葬),所葬人士有教授教士學生工人及無名人士等,大部分為原嶺南大學師生員工,其中不乏知名人物。

下葬人士

嶺南大學時期(1952年以前)的下葬人士
孫中山先生的外孫戴永豐
中山大學墓園
嶺南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老同盟會會員、著名教育家鐘榮光先生原配何翠屏;
醫學專家、嶺大醫學院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創辦人李廷安
農學家、嶺大農學院院長古桂芬、傅保光;
中大墓園中大墓園
總務長伍時昌和李滄萍、孔憲保;
農學院教授兼院長 Johu Howry Groff(美籍人士);
數學教授WilfridEwart Mac Donald(美籍人士);
中山大學墓園
化學系教授 Selbry Pather Spencer(美籍人士);
醫學院院長 Sara Nahaff Gadbury(美籍人士)的夫人;
中山大學墓園
其他美籍人士還有Edmumd A. Gibbert、Willam Loyal Marshak等
嶺南大學附屬中學教務主任蔡輝甫等,嶺南大學的部分美籍教師也安葬於此。


併入中山大學後(1952年以後)的下葬人士
1952年院系調整,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後,中山大學的部分教職工及其家屬也長眠於此。 中山大學時期以後長眠於此的人物有:
清潔工人在墓園勞作清潔工人在墓園勞作
中國經濟史專家梁方仲教授之父;
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陳樹人的女兒陳美魂;
著名中國文學史專家王起教授夫人徐碧霞、續弦姜海燕
中山大學墓園
中山大學原副校長夏書章教授兒子夏紀善以及中山大學原副校長胡守為的先人等。
中山大學墓園







下葬的無名氏
此外,還有一些人士長眠在此,但身份卻難知曉。幾塊墓碑上寫著“西童”、“未來麥師奶”、“此人曾在嶺南大學醫院就醫”等字眼。他們把自己的靈魂與肉體全部歸屬於他所服務的學校,這是一種大學精神的具體體現。
中山大學墓園

義冢

光緒十五年(1889年)因沉船而遇難的1508名同胞的合葬墓(義冢),也坐落在墓園一角。

管理保護

嶺南大學時期,就有專人負責管理墓園,對要求下葬人士的限制條件也十分嚴格,一般是知名人士或教會信徒。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大西
中山大學墓園
區還較為荒涼,墓地與家屬區相連,面積較現在大一些。20世紀80年代,中大西區開始建設,幾十個墓地被遷到現在的墓園。1508名同胞的合葬墓就是那時遷移到現墓園中的。1992年12月,中大鑒於場地有限,不再收葬骨灰。
中山(嶺南)大學墓園經歷了一個世紀歷史,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既有中式墳穴,也有基督教天主教的墓葬,墓碑或墓身多有十字架標誌,雖後經歷“文化大革命”遭毀壞,但至今仍然可見昔日的痕跡。它們是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歷史的見證。
墓園內墓穴整齊有序,經歷了一個世紀歷史,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對研究嶺南文化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社會評論

有人拜訪墓園後寫道,“站在墓園中間,夕陽西下,陽光溫暖。僅僅一牆之隔,一邊是熙熙攘攘的西區市場,一邊是熱熱鬧鬧的教工住宅。墓園雖然有鐵門,卻沒有上鎖。一樣的夕陽,照耀著生者也溫暖著逝者,在安靜而清冷的空氣中,時間無聲無息地流動著。”
中山大學墓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