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集·第一集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集·第一集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集·第一集》是2007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公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集·第一集
  • 作者:潘公凱
  • ISBN:9787534424571, 7534424577
  • 頁數:264頁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 出版時間:2007年11月1日
  • 開本:16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總序,目錄,

作者簡介

潘公凱,男,1947年1月24日出生於浙江寧海,著名中國畫家、美術理論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系原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畫大家潘天壽之子。

內容簡介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集·第1集》為《造型學院教師作品集》系列之一的第一集,內中收錄了:羅爾純、李化吉、趙友萍、宋源文等藝術大師的作品。中央美術學院從1918年建校起,一直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重鎮,各個時期的教師和學生先後創作出了開啟時代潮流、引領美術新風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美術教育和創作,成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作品的作者也相繼成為我國近現代美術發展歷程中彪炳史冊的藝術家。

總序

中央美術學院自建校起,一直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重鎮,各個時期的教師和學生先後創作出了開
啟時代潮流、引領美術新風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美術教育和創作,成為
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作品的作者也相繼成為我國近現代美術發展歷程
中彪炳史冊的藝術家。
歷史進入21世紀後,全球化和市場化席捲而來,各個領域都受到這股新風的影響,美術自然也
不例外。美術學院的教育如何適應這個全面變革的世界,已成為擺在美術教育界面前的緊迫任
務。中央美術學院積極思考美術教育的內涵,不僅從傳統中國美術教育思想中汲取寶貴遺產,也
從國外的美術教育變革趨勢中借鑑合理因素,力求將造型學科為主的美術教育轉換為多學科、
多專業的大美術教育。在這場世紀大轉型的洪流中,我們希望中央美術學院全新的學科結構和
它所實踐的美術教育理念能夠對中國新世紀的美術教育起到前沿探索和引領示範的作用。
中央美術學院所強調的大美術教育不僅涵蓋了傳統造型類美術教育,還包含強調藝術性的高
品位的現代設計類教育和現代建築類教育,以及相關的新媒體藝術教育和實驗藝術教育。它既
保持各類美術學科的獨立性,也強調學科界面的打通和融會,力圖培養、塑造敏銳的審美感知
能力,著力打造出創造性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的新一代美術人才。
這套中央美術學院作品集即反映了這種大美術理念的教改成果,其中既有體現美院教學水準
和藝術實力的教師作品,也有展現大美術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學生作品。這些作品會集成冊不僅
可以為多學科的美術教育提供參照討論的範例,同時也能促發美術教育界深入思考當代中國
美術教育的趨勢和可能建構的中國模式。
通過這樣一套作品集,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美術教育不同學科如何融會貫通;它也激勵美術界
同仁思考當代中國美術教育之路如何走下去。中國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對大美術教育有強大
的需求,這既強化了傳統造型美術教育的深入,更提出了高質量的套用型美術教育和大眾美術
教育的時代要求;通過美術學院的大美術教育可以促進和推動國民審美教育的實施,並提高國
內各種設計類產品的質量和地位。應該說,這套作品集從一個局部反映了中央美術學院對當前
中國大美術教育的探索姿態,作為動態發展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它能否契合新世紀美術教育的
理念,尚有待於時間的檢驗和全國同仁們的批評指教。
對此。中央美院的師生充滿了信心和幹勁,因為,這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作為
教育工作者對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所理應承擔的責任。
中央美術學院的造型學院包括油畫、版畫、雕塑、壁畫等專業系,還有新近設定的
實驗藝術工作室和各專業共同的一年級基礎部。造型學院的教學內容大致與國外
所謂的“自由藝術”相當,承續了中央美院原有的絕大部分專科專業。與設計類相
比,它被通俗地稱為“純藝術”,純藝術的學生,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培養未來的藝
術家,而不是學者,不是設計師,因而也就被寄予著特別的期望,特別期望他們能
夠肩負起原中央美院的學術傳統,在新時代的社會條件下,繼續擔當起中國美術事
業的領軍角色。
從徐悲鴻先生的時代到今天,已經有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在巨變,世界在巨變,
但擺在藝術家面前的基本學術課題一直沒有改變,這樣一些基本的課題包括:
第一,如何對待外國藝術的影響。
如何正確對待外國特別是歐美藝術的影響,這始終是個影響重大的基本的學術課
題,百年來,我們中國藝術、藝術教育的每一個進步都與是否正確地解答了這一基
本課題相關。我們堅持,世界各民族文化藝術都有各自的發展道路,也有不盡相同
的發達繁榮的標準,但同時,我們十分重視,日趨緊密的現實聯繫正在把各民族文
化藝術的距離縮短,強勢文化不僅僅是因為其堅船利炮,不僅僅因為其綜合國力強
盛。因此,堅持民族文化立場的同時,需要保持開放的治學胸襟,保持清醒的自我
反省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在中國經濟有了明顯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的過
程中,更自覺地意識到,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還很艱苦,國民的文化程度還很低,文
化藝術的社會運作機制在中國還只是剛剛開始邁入近現代的門檻,學院藝術和規
范的學院教學在中國也是起步不久,而且屢屢受挫。意識到這樣一些基本的現實,
就可以避免一些夜郎自大的笑話,就可以增加一些虛心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利於
中國藝術教育的持續的發展。
第二,如何正確對待民族文化藝術的遺產。
這又是一個基本的學術課題,貫穿於美術教育百年歷史的始終,一代又一代的藝
術家、藝術教育家都曾經給出了各自的回答,以各自的創作實踐和教育實踐給出了
各自的回答。油畫、版畫、雕塑和現代壁畫各專業的藝術家,一方面從國外學習引
進,另一方面,他們又自覺地、高度地重視自己民族藝術遺產,大部分前輩藝術家
都是兼做中國畫,兼攻水墨或者兼攻書法,他們熱情研究傳統的書論,傳統的畫
論,他們認為民族的文化才是自己的血脈,他們拿起油畫筆的時候,不僅僅是把國
外畫種引入中國,更是用新的媒材書寫出中華文明的新篇章,而且是書寫到國際大
舞台上去。自覺繼承民族藝術傳統的努力,使得百年中國油畫蓬勃發展,迅速成長
為當代中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基本載體之一,而不是所謂的外來畫種、引進品
種而已。雕塑、版畫、現代壁畫也是如此,畫種裡面的各種流派傾向也是如此。民
族化的過程從選擇引進品種的時刻就已經開始。“學習引進”和“自主創造”,是同
一過程的兩個側面,並不是實踐里可以劃分開來的前後階段。
特別應該指出,油畫專業以及現代版畫、現代雕塑和現代壁畫、實驗藝術每個品
種的概念,它們活動的方式以及基本規範都是從國外引進,這樣艱苦細緻長期的
歷史過程,對於我們這樣擁有數千年文化寶藏的偉大民族來說,相當於低下頭來
走進烈火中涅槧重新獲得新生。在20世紀的整個地球上,不知道還有哪個民族像
中華民族一樣經受了這樣的考驗。今天,我們很多人敢於驕傲地說,我們對俄國藝
術如數家珍,我們對法國、美國當代、德國新表如數家珍不亞於他們外國人,讓他
們震驚,而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偉大神聖的東方文明。我們今天的某種文化優越
感,其實恰恰來自於虛心學習,來自於永不自滿、永不停滯、與時俱進的民族優良傳
統。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文化重新振興的歷史已經開始了一個世紀有餘,從一個全新
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審視自己以往的成敗得失,但是,任重而道遠,這個歷史過
程仍然只是剛剛開始,離起點不很遠,離光輝的前景,離偉大的復興,離舉世景仰
的文明國度,還差得很遠,還有很多事情可做。從這個角度來說,正確對待自己民
族藝術遺產的問題,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表態”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立場”站
隊的問題,而是一個艱苦的歷史進程,它包含著自我的揚棄,再認識,堅持和剔除
的複雜的精神勞動,它體現在藝術、藝術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裡面。因
此,要以包容的寬闊胸懷,要以前瞻的繼往開來的目光看待不同見解之爭,讓它們
都融合在一起,形成民族藝術偉大復興的洪流。
第三,立足於中國的現實。遺產畢竟是前人的創造,外國藝術遺產是外國前人的創造,民族遺產是自己的前人
的創造。他們都不能給我們現成的東西,這不是歷史虛無主義。我們看重外國的
經驗,但是我們也知道,言必稱希臘不行,言必稱SOHO也不行,解決中國的課題
還要面對中國現實的創造。我們看重民族的遺產,但是我們也知道,言必稱漢唐不
行,因為解決今天的問題還要今天的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講,遺產不能神聖化,不
能把遺產做成束縛今人的枷鎖。數十年來,中央美院創造了新中國美術教育的一系
列基本規範,從人物課堂寫生到外光風景,從構圖分析到社會實踐課基本的教學
方法和評判標;隹都是從這裡影響到全國,從而為新中國現實主義美術教學的規範
化,為這些規範的文化質量做出了歷史性的公認的傑出貢獻。而今天的現實呼喚著
新的發展以迎接新的挑戰。造型各專業的師生也正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勇氣、實
踐態度開拓著藝術教育的嶄新篇章。
以上三個基本課題,最要害的是第三條,面對現實。今天的現實是什麼,能不能不
正視它、面對它?積極地負責任地面對現實,這是造型各專業的主持人和師生們的
共同的態度。美術教學現狀的第一條是學校規模大了,師生比翻了好幾倍。現狀的
又一條是社會文化環境大大地複雜化了。這兩條,是第一線上的教員們開展教學的
十分嚴峻的基本現狀。
在新的辦學條件下,造型各專業的教學正在探索形成著新的教學特色,新的專業教
學方針,它們是:
(一)注重“寬”基礎與“精”專業的結合。
大學本科教育不急於讓學生成器,而應培養學生成材,中央美院又總是注重於學生
能成大材,成為大器之材,因而總是不主張把課程縮減成某種技能的集訓班。
現在,更加深入了對於“基礎”這一概念的認識,從全人教育的立場,從全面素質教
育的高度重新思考,造型藝術本科學生的基礎就不僅僅是專業基礎,而是整個文化
素養行為規範的基礎了。中央美院歷來看重的成材成大材的思想也應該理解為首先
是培養傑出的公民,培養傑出的中國人,然後才是某個領域的有用之材。否則,如果
心理陰暗、精神萎靡、思想平庸、舉止委瑣,而只有一技之長又怎當大任。今天在專
業領域裡,拓寬基礎已成普遍共識,並且已經有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有效嘗試。
在這個基本形勢下,能不能堅持“精深”某一專業研究成了新的問題。央美造型各
專業認識到“寬”基礎與“精”專業之間不僅不對立而且是互為依存的,學生要達
到基礎“寬”,就需要各位任課教員的專業水準“精”;學校整體教學框架要寬,前
提是每個點上的專業要精。寬基礎,不是泛基礎,不是萬金油,樣樣粗,樣樣松。藝
術教學歷來講究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所以,深入一點,並不是意味著不及其餘,
相反,在本科全學程中曾經深入掌握了某一樣式的學生,比起從來未曾深入任何
一個樣式的學生來,其基礎的質量會如天壤之別。寬與精互補,片面講寬,不利於
質量提高。因此,造型各專業都反對輕率地淡化以至取消專業,都在實際教學建設
上千方百計地繼續加強專業課的建設,加強各個工作室教學特色的錘鍊,從而維持
“寬”基礎與“精”專業之間的必要的平衡。
(二)注重“學科規範”與“社會課題”的結合。
在學院的專業教學中,學科的“規範性”的追求是一貫的。課程的系統化、評價標
;隹的建立與調整、教材的建設、精品課程的積累、師資力量的配備、教學研究的組
織、教研與教學實踐之間的互動等等,作為學院,作為學院藝術的教學,追求其相
應的“規範性”,追求理性的高度,追求規律的把握,都是基本的教學建設。在這方
面,我們央美造型各專業在歷史上都曾經有過重要的建樹,例如1959年油畫系設
置導師工作室,在當時強調政治掛帥的大環境裡,鮮明地捍衛藝術教育自身規律,
成為全國院校楷模。
與此同時,在專業教學中的另外一個類型的問題也不能忽視,就是那些與創作、與
社會焦點問題、與公眾關注或文化界問題相關的課題,那些不只是來自於本專業的
問題,那些來自於“十字街頭”,來自於社會人生的課題,如何與專業教學相結合?
中央美院的學術傳統之一就是“藝術為人生”,從林風眠先生在北平藝專講“走向
十字街頭”,到徐悲鴻的“為人生的藝術”,堅持藝術走出象牙塔,走出文人小圈
子,走向社會,讓藝術成為社會公眾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
轉型的一個重要的環節。由此,課題性的教學也就是現代文化的必要特徵之一,這
里所說的課題是指社會文化課題,而不是專業圈子裡面的藝術語言課題等自律性
的小課題。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造型各專業的師生與廣大人民同呼吸共命
運,產生了作品,鍛鍊了隊伍,雖然也不斷付出代價,但是實現學科規範與社會課
題之問的結合,才真正奠定了現代社會中藝術教育的基本框架。現在,造型各專業
教師參加國家重大項目的創作如中國西部的考察、如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活動,
參加國際素描研究中心的歷年項目,以及各專業師生共同組織了五年每年一屆的
《學院之光》系列創作活動等項目課題,不僅僅考驗鍛鍊了專業創作實力,而且,
通過現實社會參與,直接體驗研究了中國的現狀,提高了公民的責任感、藝術家的
使命感,開拓了胸襟,打開了眼界,接近了全面素質教育的目標。
以上兩條,一是注重“寬”基礎與“精”專業的結合,二是注重“學科規範”與“社會
課題”的結合,這兩個結合,也正是造型各專業組織教學工作的基本方針。在專業
教學中堅持貫徹兩個結合的方針,正是繼承了前輩藝術家們在中央美院艱苦努力勇
於創造所建樹的專業教學理念,正是面對當下國內美術教育的嚴峻現實所提出的
積極回應。造型學院的油畫系、版畫系、雕塑系、壁畫系、實驗藝術工作室和基礎
部將繼續站在時代文化的高度,立足於教學工作的實際,兢兢業業,努力工作,讓歷
史未證明,我們的學術成果就是當代中國學院藝術教育的最重要的成果。

目錄

徐悲鴻
聞一多
滑田友
倪怡德
許幸之
劉開渠
李樺
陳曉南
曾竹韶
王臨乙
吳作人
夏同光
江豐
胡一川
宋步雲
王式廓
王合內
馮法祀
董希文
艾中信
羅工柳
彥涵
李宗津
王熙民
王琦
蘇暉
周令釗
古元
司徒傑
傅天仇
鄒佩珠
戴澤
梁玉龍
賀友直
韋啟美
黃永玉
林崗
劉小芩
洪波
劉士銘
梁棟
丁潔茵
趙域
郭嘉端
於津源
伍必端
高潮
李天祥
王文彬
錢紹武
靳之林
高雲龍
潘紹棠
鐘涵
鄧澍
楊先讓
劉煥章
夏乙喬
劉家洪
羅爾純
張照旭
楊澧
馮真
候一民
王澎
尹戎生
趙瑞英
張德華
李駿
文慧中
詹建俊
時宜
李化吉
盛楊
馬常利
聞立鵬
秦嶺
李宏仁
張德蒂
任之玉
蔡亮
趙友萍
李守仁
邵晶坤
王克慶
楊紅太
史美英
宋源文
文樓
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