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菊頭蝠

中型菊頭蝠

菊頭蝠是舊大陸的物種,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為單型科,現有79種,已有的形態分類系統將其分為15個種組。已有證據表明,菊頭蝠起源於37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晚期,在1500萬年前的早中新世晚期開始快速分化。現生的菊頭蝠中,除了早期分化出的水菊頭蝠支系(5種)和葉鼻菊頭蝠支系(1種),其餘物種分屬於非洲—古北和亞洲兩大支系。其中,東非菊頭蝠種組的種類主要在非洲分布,其鼻葉形態與楔鞍菊頭蝠相似,即有尖的角狀聯接葉和楔形鞍狀葉,但體型明顯較小,而同域分布的其他體型較大的菊頭蝠都具圓鈍的聯接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型菊頭蝠
  • 英文名::Intermediate Horseshoe Bat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哺乳綱 Mammalia
  • 目::翼手目 Chiroptera
  • 科::菊頭蝠科 Hipposideridae
  • 屬::菊花蝠屬
  • 分布::華東、華南和西南。
簡介,科學分類,生長繁殖,環境,冬眠習慣,食性,

簡介

中文名:中菊頭蝠
拉丁名:Rhinolophusaffinis
英文名:IntermediateHorseshoeBat
屬中文名:菊頭蝠屬
國內分布:華東華南西南
是否藥用動物:否
是否經濟動物:是
經濟用途:捕食昆蟲而利於人類。肉可入藥,糞可作肥料。
Iucn2003:NT幾近符合VUB1ab)((i,ii,iii).IUCN2003:Notlisted
生境:棲息于山洞或坑道中,洞內潮濕。
體型:體長43-60mm,前臂長50-53mm,體重14-18g。
食性:主食蚊、蛾類。
習性:集群,與其他蝠類同居一洞內,但各居一方,不相混雜。夜間覓食。
繁殖:11月交配,6月下旬產仔。
形態描述:體型適中,馬蹄葉較大。鞍狀葉提琴狀,聯接葉低而圓,頂葉成契形。翼膜較延長,尾短。背毛棕褐色或灰褐色,腹部略淺。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翼手目
科:菊頭蝠科
屬:菊頭蝠屬

生長繁殖

整個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動發生於數周之內。妊娠期從6、7周到5、6月。許多種類的雌體妊娠後遷到一個特別的哺育棲息地點。蝙蝠通常每窩產1至4仔。幼仔初生時無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時間內不能視不能聽。幼仔由親體照顧5周至5個月,按不同種類決定。
幾乎所有蝙蝠均於白天憩息,夜出覓食。這種習性便於它們侵襲入睡的獵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動物或高溫光線的傷害。蝙蝠通常喜歡棲息於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縫隙、地洞或建築物內,也有棲於樹上、岩石上的。它們總是倒掛著休息。它們一般聚成群體,從幾十隻到幾十萬隻。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蝙蝠,能產生短促而頻率高的聲脈衝,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這種本領要求高度靈敏的耳和發聲中樞與聽覺中樞的緊密結合。蝙蝠個體之間也可能用聲脈衝的方式交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覺和視覺找尋食物。有嘴發出超音波,足足有20 000赫,遇到物體會反射進耳朵里,神經以300多千米一秒的時速傳給大腦,作出判斷。
儘管它們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鳥類。但它們沒有羽毛,也不生蛋。他們有哺乳動物的特徵:雌性產下幼仔,用乳汁哺育。

環境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有些蝙蝠種群上千隻在一起,有些蝙蝠雌雄在一起生活,有些則是雌雄分開棲息。許多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溫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里路。溫帶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蝙蝠每年只繁殖一次,在較早的溫暖季節,蝙蝠生產幼仔。

冬眠習慣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習性,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裡,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泄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它們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遲受精”的現象,即冬眠前交配時並不發生受精,精子在雌獸生殖道里過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後,經交配的雌獸才開始排卵和受精,然後懷孕、產仔。

食性

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來說,大蝙蝠類一般以果實或花蜜為食,而大多數小蝙蝠類則以捕食昆蟲為主。
吃什麼的蝙蝠種類都有: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間飛行時捕食昆蟲,每隻蝙蝠都能辨別出自己發出的聲波,這說明即使與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會被別的聲波所干擾。
以昆蟲為食的蝙蝠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回聲定位系統,因此有“活雷達”之稱。藉助這一系統,它們能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飛行和捕捉食物,在大量干擾下運用回聲定位,發出波信號而不影響正常的呼吸。它們頭部的口鼻部上長著被稱作“鼻狀葉”的結構,在周圍還有很複雜的特殊皮膚皺褶,這是一種奇特的生物波裝置,具有發射波的功能,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高頻率生物波。如果碰到障礙物或飛舞的昆蟲時,這些生物波就能反射回來,然後由它們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使反饋的訊息在它們微細的大腦中進行分析。這種生物波探測靈敏度和分辯力極高,使它們根據回聲不僅能判別方向,為自身飛行路線定位,還能辨別不同的昆蟲或障礙物,進行有效的迴避或追捕。蝙蝠就是靠著準確的回聲定位和無比柔軟的皮膜,在空中盤旋自如,甚至還能運用靈巧的曲線飛行,不斷變化發出波的方向,以防止昆蟲干擾它的信息系統,乘機逃脫的企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