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狼尾草

中型狼尾草

中型狼尾草為上繁性牧草,葉量大,喜暖的旱中生到中生植物。多年生疏叢型,高草,鬚根系具橫走根莖。細胞染色體:2n=3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型狼尾草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禾本目 Gramin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黍亞科 Panicoideae
  • :黍族 Trib. Paniceae
  • 亞族:蒺藜草亞族 Subtrib. Cenchrinae
  • :狼尾草屬 Pennisetum
  • :[艹/戾]草組 Sect. Gymnothrix
  • :長序狼尾草 Pennisetum longissimum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葉片線形,扁平或對摺,有時邊緣外卷,長5—55cm,寬4—11mm。穗狀圓錐花序柱形,直立或稍彎曲,排列較疏鬆,長5—15cm,寬4—8mm(剛毛除外),
中型狼尾草
花序主軸多少有毛,小穗單生,有時2—3枚簇生,易脫落,長3—4mm,其下常有與其一道脫落的剛毛所圍成的總苞且殘留在主軸上的總梗極短,剛毛較粗壯,暗紫色,老後黃褐色,長10—15mm;第一穎長1—1.5mm,第二穎長為小穗的1/2—3/4,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內稃膜質,或退化,第二小花兩性,雄蕊3枚,花葯桔黃色,花柱基部聯合,上部2裂,柱頭羽毛狀,於小穗頂端伸出。

生長環境

我國雲南、四川、貴州,湖南、陝西,甘肅,青海省海拔500—2000m左右,較為乾燥的吐1坡,路旁、田埂均有所見。

主要價值

孕穗至抽穗期莖葉比為58:42,第二年抽穗至開花期的莖葉比為1:1,植株含水量較大,—般為65%,牲畜喜食其嫩葉。水牛則采其全株。從表34—2看出,中型狼尾草開花以前粗蛋白質含量較高,成熟後下降較快。
中型狼尾草在旱地上種植,每公頃產乾草4200kg,第二年可達1.95萬kg。在武昌水肥較充足的土壤上種植,每公頃可產乾草15.87t(刈4次)。中型狼尾草的突出優點是它富含較高的賴氨酸,約達1.17%(表34—3),為亞熱帶地區的牲畜提供了較豐富的賴氨酸。

繁殖方法

在我國昆明地區栽種播種頭一年播種至出苗期約需13—22天,出苗到抽穗期約需93天,抽穗到種熟期約需54天,生育期151—160天,在武漢地區栽種,第一年從播種至出苗約需13天,出苗至抽穗115天,抽穗至成熟需31天,生育期159天(表34—1)。天,在武漢地區栽種,第一年從播種至出苗約需13天,出苗至抽穗115天,抽穗至成熟需31天,生育期159天(表34—1)。中型狼尾草再生性強,在昆明,第一年刈割2—3茬,在武漢可刈4次。第一年分櫱51—77個,單株葉面積224.2cm2。該草花果期在7—10月,每天早7時至12時開花,結實率較低,種子長圓形,灰黃色,千粒重1.5g。其根系發達,但多分布於地表20—25cm土層內。
本種適應在我國亞熱帶地區的西部、西南部及其鄰近地區乾濕季變化明顯的氣候環境。在分布區內,習生於乾燥的山坡、路旁,地埂。土壤從褐紅壤至褐土,pH4.5—8.0。分布區的降水量為600—1500mm,年均氣溫12—22℃,相對濕度53—79%,日照1250—2250小時。種子成熟後,無明顯休眠期,易建植,並很快形成群落,抑制其他雜草入浸。

栽培技術

在四川、雲南,貴州海拔1000—2000m、華中海拔500m、西北黃土高原海拔1000—1500m左右的平坦坡地及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種植效果較好。
播前要求整地。在昆明5月下旬,雨季前播種,華中及黃土高原4月下旬播種。播種前種子要除剛毛。條播,行距35—40cm,覆土1cm,施種肥150kg/ha.出苗後,缺水時灌溉1次,全生育期灌水2—3次,刈割應在孕穗至初花期為宜,留茬高5cm,每次刈割後追施氮肥300—450kg/ha。收種子在 10月中,下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