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

安徽銅陵以悠久燦爛的青銅文化而聞名於世,有著“中國古銅都”的美譽。已連續舉辦11屆的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是目前國內惟一以銅產業為主的博覽會,並成為安徽省規模較大、規格較高、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博覽會。

基本介紹

  • 展會名稱: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
  • 舉辦地點:中國安徽
  • 主題:銅產業
  • 展會類別:金屬類
  • 名譽:中國古銅都
  • 時間:2012年10月31日(第十二屆)
歷史背景,歷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第一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2),第二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3),第三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4),第四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5),第五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6),第六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9),特點,第七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1),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4),第九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6),第十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8),第十一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10),第十二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12),青銅文化意義,

歷史背景

博覽會最初的形式是1989年金秋,以銅陵花卉博覽會的形式出現,當時正值國慶40周年,為表達銅陵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銅陵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在國慶花展的基礎上,舉辦首屆花卉博覽會。一時間,山城銅陵成了花的海洋、美的世界,造型別致的景點引人駐足,聲光、電動等高科技產品運用,使花展更具藝術魅力。同時,以花卉展覽為依託,輔以體育賽事、文藝演出,並引起強烈反響。1989年、1990年、1991年,連續三屆花卉博覽會的最大收穫是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拓寬了工作思路,越來越多的銅陵人開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花展,思考作為內陸城市的銅陵應該如何走出一條適合自身情況的加快經濟發展之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國內許多地、市立足本地,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充分利用各自的文化資源優勢辦節,並把突出經濟、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作為辦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適應市場經濟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1992年上半年,時任市長汪洋召集有關部門和有識之士徵詢辦會意見,並派員赴外地辦會城市學習考察。市政府在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決定改變過去那種就文化抓文化,就經濟抓經濟的傳統做法,以青銅文化為突破口,利用銅文化這一“唯我獨有”的優勢,“搭文化台,唱經貿戲”,擴大開放度,使銅陵地方辦會活動更具有生命力,更具地方特色。銅陵因銅得名,以銅立市,舉辦以青銅文化為主題的以文促經活動,不僅可以更好地弘揚青銅文化,激發全市人民愛我家鄉建設銅陵的熱情,更可以藉此擴大銅陵在國內外的影響,提高銅陵的知名度,為經濟發展創造機遇,從而推動銅陵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
1992年10月前後,銅陵市政府和銅陵有色公司聯合舉辦了’92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來賓參會。’92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也是首屆青銅文化節,從當年起到1996年,銅陵市連續舉辦了五屆青銅文化節。特別是1994年,首次以省政府名義主辦,極大地提高了青銅文化節的規格,擴大了規模。2004年,為適應會展經濟的需要,銅陵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文化節”改為“博覽會”,為保持辦節的連續性,時間上依然沿襲以前的屆次,即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6年,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華民族促進委員會的共同支持下,舉辦了第九屆青銅文化博覽會。

歷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

第一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2)

1992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於1992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在銅陵市舉行, 由銅陵市人民政府主辦,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協辦。主要活動由四大部分—組成,一是青銅文化部分,主要有:文化節開幕式;首屆亞洲文明暨中國青銅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首屆“銅都杯”中國當代銅工藝品大獎賽;中國古銅都青銅文化展;二是科技經貿部分,主要有: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國內經濟技術協作洽談會;銅陵工業品展銷會;銅陵市紡織展銷定貨會;銅陵市大型科技市場;銅陵市第四屆人才市場; 中國銅商品市場;商業一條街;三是文化體育部分,主要有:銅陵市第四屆花展;銅陵市首屆銅都燈會;銅都書法、美術、攝影展;昆明民族歌舞團、銅陵市京劇團黃梅劇團文藝專場;中國古文化集郵展;七城市老年書畫展:四是旅遊觀光活動。
青銅文化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確立了銅陵中國古銅都的地位。92年10月6日-10日,在市天井湖賓館召開了首屆亞洲文明暨中國青銅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由銅陵市人民政府和安徽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聯合舉辦,百餘名中外學者、專家參加了會議,其中有4位中科院學部委員,32位教 授和20位副教授,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家級新聞單位分別在節目播出黃金時間和報紙醒目版面進行了報導,在 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與會的中外專家、學者在深入充分的論證後確認;銅陵地區古代采、冶銅歷史悠久,規模巨大,延續時間長,采冶技術先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古銅都。專家、學者的這一結論,對銅陵舉足輕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使銅陵能夠以銅文化在國內地方文化中獨樹一幟,增強市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博覽會期間,全市科技,工交、商貿、經協、物資等部門和廣大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與來銅的各地經貿代表團和國內外客商進行了廣泛接觸,科技交流。經貿洽談空前活躍、碩果纍纍。據統計,文化節會期間,全市共簽訂各類項目和協定231項,比上年花卉博覽會增加90項:經貿治談成交總額84427.62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倍,其中契約金額48436.58萬元,增長2.25倍,協定金額355991.40萬元,增長48.8%;直接利用外資1568.38萬美元。
銅陵舉辦青銅文化博覽會,引起了較大反響,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來賓,文化節期間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德國、新加坡、菲律賓、韓國以及香港、台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2省市10多個市縣及省直部門的80多個代表團參加了文化節的有關活動。省委副書記孟富林、副省長邵明及省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出席了博覽會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程思遠。中顧委委張勁夫等領導同志分別發來賀信、賀電、對銅陵市舉辦文化節表示熱烈祝賀。博覽會期間、銅陵還同甘肅金昌市、湖北黃石市簽訂了協定,結為友好城市。舉辦青銅節、使銅陵市在海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增強,對外交往上了—個新台階。

第二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3)

1993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銅陵市政府又繼續舉辦了"93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重點有三部分內容:一是青銅文化系列活動。主要有國內外3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的中國青銅文化研究籌備會,展出銅陵古老的彩冶銅歷史、銅陵出土的青銅文物、觀代銅工藝品和中國古銅都青銅文化展等。二是經貿活動。主要有國內20多所科研院校3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的科技成果交易會及對外經貿洽談會、國內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銅陵市工商企業產品展銷會、銅商品交易會 等。三是舉辦了’93銅陵——自貢恐龍燈會和鋼陵市第五屆花展、銅陵首屆時裝大獎賽等多種民眾性文化活動。燈展有大、中型造型21組、各類宮燈260隻;花展有27個企事業單位參加,展出各種花卉15萬盆。各類文化活動觀眾達40萬人次。
在歷時一個月的青銅文化節期間,以青銅文化為橋樑,突出唱好經貿戲,取得了較好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文化節期間共簽訂了各類項目契約和協定118項,其中科技20項、經貿98項,科技、經貿洽談成效總額達21。4億元聲 其中契約金額4.2億元,協定金額17.2億元。
’93青銅文化研究進一步深化。10月5日至7日,在天井湖賓館召開了中國鋼陵青鋼文化研究籌備會,來自北京、廣東、湖北、江西、河南、內蒙古等全國各地的20多位專家、學者聚會銅陵,深入細緻地研究和探討了銅陵地區古代采冶銅地歷史,再次論證了銅陵作為中國古銅都的地位是名副其實的。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討論通過了“成立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研究會倡議書”,起草了學會章程草案,會址設在銅陵,並擬訂出版《青銅文化研究》學刊,全國第一家青銅文化研究機構在銅陵產生,意義重大。

第三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4)

1994年9月24日至10月24日,歷時一個月,銅陵市政府承辦了’94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本屆文化節由於首次以省政府名義主辦,規格之高,來賓之多、影響之廣泛、氣氛之熱烈,均超過往年。本屆文化節內容十分豐富,青銅文化方面有安徽省第四屆文化藝術節、銅陵市第三屆文化藝術節,銅陵——重慶大型燈展、青銅文物及工藝品展、銅陵市書畫展、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機車隊表演和全國女籃聯賽,海政歌舞團應邀來銅參加在本市休息館內舉辦的文化節開幕式並作了精彩表演。
科技經貿方面活動有:銅陵市商品展銷供貨會、工業產品展銷會、經濟技術協作洽談會,以及銅陵市人才勞務市場交流會。本次文化節吸引了國內外3000多名政治界、經貿界、科技界、文化界和新聞界人士參加,其中境外賓客近百人,分別來自日本、加拿大、淡大利亞、台灣、香港、澳門、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待黨政代表團共40批180多人,中國駐省各記者站40多名記者進行了觀場採訪,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解放日報》、香港《文匯報》等十多家新聞單位作了專題報導。本次文化節,全面超額完成了預定指標,取得了實效。據統計,全市簽訂的各類項目契約和協定總計212項,其中科技65項、經貿147項;經貿洽談成效總額82707萬元,其中契約金額80707萬元,意向性協定金額2000萬元;直接利用外資570萬美元。本屆文化節顯著的特徵就是規格提高,檔次上升,其影響力均超過往屆。

第四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5)

1995年12月23日至28日,結合銅陵長江大橋通車慶典、銅陵市又舉辦了’95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此次活動以大橋慶典為重點,內容十分豐富、氣氛濃烈,在我市民眾慶典活動歷史上可稱為規模空前,水平空前,影響空前的一次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交通部副部長李居昌,毛澤東的女兒李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小林三郎,世界者名橋樑專家、美籍華人邵文中教授等3000多名中外嘉賓參加了大橋慶典及文化節活動。著名歌唱家董文華、閻維文、拉姆措、鄔小雲、著名笑星郭達、蔡明、著名主持人程前、周濤來銅參加了文化節開幕式的文藝演出。
主要活動內容:銅陵公路長江大橋通車典禮、’95青銅文化節開幕式、青銅文化展、地方文獻展、大地走紅藝術展,古金牛洞遺址展、山谷碑林竣工典禮、全國男排甲級四強賽、科技交易洽談會,國際經貿懇談會,國內經貿治談會,銅陵工業產品成果展等。本次文化節,科技經貿成效顯著、取得預期效果。據統計、全市簽訂的各類契約和協定總計169項、其中科技9項經貿160項、經貿洽談成交總額107370萬元,其中契約金額90386萬元、協定金額16984萬元,契約利用外資514.2萬美元。

第五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6)

1996年10月12日是銅陵市四十周年紀念日。為提高活動效果,減少重複投入,經請示省政府同意,將市慶活動與青銅文化節合併同時舉行,實行統一調度, 總體安排。本次活動,項目內容豐富,指導思想明確,參與人員廣泛,氣氛熱烈祥和,規格高,來賓廣,經貿實,意義大。
其主要特點一是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由四大部分二十項組成,重點有建市四十周年慶祝大會、’96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開幕式,建設成就展、焰火晚會,千人大秧歌舞表演等;
二是來賓眾多,代 表廣泛,國家和省直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國內外友好城區、兄弟地市黨政代表團、國際友人,在銅工作討的老領導等共3000多人參加了市慶和青銅節活動。
三是主題突出,思想鮮明,本次活動突出思想教育主題,回顧銅陵艱苦創業歷程,宣傳四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業績,進一步號召動員全市人民繼續發揚“自強不息,敢於爭先”的青銅精神,奪取兩個文明建設的更大勝利。
四是科技經貿,務實求效,據統計,成交技術開發項目44項,簽訂投資契約3項,總投資25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108萬美元,簽訂對外貿易契約5項,總金額745萬美元,簽訂各類經濟技術協作契約40項,各廠礦企業簽訂產品物資購銷契約128個,契約金額406334萬元。

第六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1999)

199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紀念日,在世紀之交,澳門即將回歸祖國之際,銅陵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隆重的慶祝活動,同時舉辦’99中國銅陵青銅文化節。此次活動,國慶與文化節並舉,以市委市政府名義舉辦的活動有6項,由部門開展的有16項,合計22項。市國慶領導小組和青銅文化節組委會按照“隆重熱烈、規模適度、講求實效、注意節儉、安全有序”的原則,精心組織、精心實施,經過各活動承辦單位卓有成效的工作,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

特點

1、主題突出、內容鮮明。 本次活動,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為契機,突出愛國主義主題,重點安排了國慶座談會、招待會、升國旗儀式,“祖國頌”大型文藝晚會等重大活動,全市各單位也相應開展了活動,以各種形式謳歌,讚美偉大的祖國,廣大市民從中受到了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系列慶祝活動,宣傳了建國50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市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示了銅陵銅文化的巨大魅力,振奮和感召全市上下,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埋頭苦幹,紮實工作,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努力把銅陵建設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城鄉一體、環境優美、生活富裕,具有濃厚的的銅文化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和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政治上達到了激發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愛國愛市,振奮精神,更加積極地投身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目的。
2、隆重熱烈、規模適度。 本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活動和青銅文化節活動,氣氛隆重熱烈,內容豐富眾多,由5大塊組成:一是大型國慶活動,主要有國慶座談會、國慶招待會、升國旗儀式、“祖國頌”大型國慶文藝晚會等活動;二是青銅文化節活動,主要有’99中國青銅文化節開幕式文藝演出《銅都頌》、大型音樂歌舞詩劇《青銅魂》公演、青銅文物展和編輯發行《青銅文化研究》等活動;三是科技經貿活動,主要有科技成果(信息)交易會、對外經貿洽談會、國內經貿技術洽談會、工貿聯手、開拓市場懇談會、銅商品市場開業及銅製品展銷會等活動;四是文藝體育活動,主要有“銅都之光”文藝調演、大型燈花藝術展、民間藝術大匯演、銅陵書畫展、銅陵市攝影藝術展、國家級體育賽事等活動;五是國慶重點工程竣工儀式,主要有銅南公路通車,五松山劇場改造、長江中路改造等。
3、突出重點、講求實效。 青銅文化節期間,我市外經、經貿、科技、協作、工交、廠礦企業、商貿旅遊等部門主動利用政府搭的文化台,通過多種形式與來銅的國內外客商進行廣泛的經貿洽談和合作交流,取得了實效。據不完全統計,科技成果交易洽談會共成 交各類科技項目27項,共中契約15項、協定12項。對外經貿洽談總計簽訂契約14項,契約總金額為1649萬美元,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1398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為564萬美元,經貿出口契約為105萬美元。其中有的項目在洽談會後已開始實際操作。國內經濟技術洽談會共簽訂各類經協項目協定(契約)14項,其中:經濟技術項目7項,協定引進資金30648萬元,協定外投資金1500萬元;產品購銷7項,契約金額1357.2萬元。銅製品展銷會共有16個省市40多家企業,參展品種400多種,春中各類銅材、銅製品1000餘種,銅工藝品300餘種,現場交易額20萬元左右。簽定意向協定15份,協定金額110萬元。本次展覽通過實物與圖像資料相結合,展示了琳琅滿目的銅製品世界,使我市的銅生產、加工企業大開眼界。市商務系統在文化節期間組織所屬企業開展商品促銷、優質服務活動,舉辦各類展銷會、訂貨會、供貨會15個,其他燈會花展、商貿旅遊等行業也借“節”生財、效益可觀。
4、來賓眾多、影響廣泛。 本次文化節吸引國內外政治界、經貿界、科技界、文化界和新聞界3000多名人士參加,其中境外賓客近百名,主要來自墨西哥、德國、巴西、芬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市委市政府接待處接待來賓團組59個332人次。其中省部級領導團組6個32人,省直部門團組20個96人,老幹部團組718人,友好城區團組2個7人,兄弟市地及周邊縣團組21個122人,其它團組3個58人。來賓包括國家有關部委、省六大班子和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在銅工作過的老幹部和現職地級以上領導、省內兄弟地市及友好城區代表等。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和文化部發來賀電賀信,省黨政軍領導陳光琳、楊多良、張潤霞、 楊洪立出席文化節開幕式,在銅工作過的老領導任克禮、徐樂義、朱農等應邀出席。《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安徽日報》等10多家新聞機構40多名記者來銅現場採訪。

第七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1)

舉辦青銅文化節,既是銅陵作為青銅文明的發祥地對傳統青銅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是促進銅陵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手段。“弘揚青銅文化、振興銅陵經濟”,是我們舉辦青銅文化節的一貫宗旨。從1992年至今,我們已連續舉辦六屆青銅文化節,以銅為媒,以銅會友,以文促經,對促進銅陵和安徽的經濟社會發展、加強銅陵與國內外的交流合作、提高銅陵的知名度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4)

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實現了由節慶活動向會展經濟的探索。舉辦青銅文化博覽會在我市歷史上是第一次,以青銅文化為主題的博覽會在該市歷屆節慶活動中也是首次。市委市政府根據形勢發展,審時度勢,決定舉辦青銅文化博覽會,是在充分吸取過去七屆青銅文化節的基礎上,依託銅陵源源流長的青銅文化底蘊和顯現勃勃生機的銅經濟基礎,實現節慶活動向會展經濟的過度和轉型。為此,在今年的青銅文化博覽會中,“注重實效,市場化運作”的辦會原則得到較好的體現和驗證。博覽會總體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了“突出主題,民眾參與,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總體辦會原則,圍繞銅文化和銅經濟做文章,積極探索,大膽創新,較好地將展覽貿易、科技論壇、青銅文化、旅遊觀光和民眾娛樂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走出一條具有銅陵地方特色的會展經濟之路。儘管在今年在博覽會活動中,體現銅文化和銅經濟的活動專業化程度還不夠高,品牌化塑造更需要一段時間,但不可否認,我們在藉助青銅文化的品牌,發展銅陵的會展經濟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雖然這只是初步的淺層的,但為今後加快銅陵會展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博覽會的組織方面,通過引進競爭機制,對部分活動或項目試行市場化運作,採用廣告代理、有償服務、自籌自助、適當補貼等方式,既節省了活動經費,降低了辦會成本,也為今後把活動推向市場化積累了經驗;同時通過協會,也培養和鍛鍊了一批年輕有為、踏實能幹的辦會人才。
博覽會活動規模規格得以提升,創歷史之最。一是博覽會爭取到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支持。得益於銅陵獨特的青銅文化歷史背景和現有的蓬勃發展的銅經濟基礎,得益於過去歷屆七次文化節的成功經驗,經過組委會及辦公室的不懈努力,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得到了中國貿促會的重視和支持,該會明確支持我市舉辦本屆博覽會,為青銅文化博覽會爭取國家級機構認可並由其主辦、協辦開了一個好頭。二是博覽會活動項目之多、涉及範圍之廣創歷屆博覽會(文化節)之最。本屆博覽會共由開幕式暨大型文藝晚會、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古代青銅文化暨《青銅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等26項活動組成,涉及到文化、科技、經濟、群體等方方面面,不僅促進了銅陵經濟發展,也極大地豐富了全市人民的節慶文化生活,滿足了廣大民眾精神追求需要。三是成功舉辦了博覽會開幕式暨大型文藝晚會。這是我市第一次在室外舉辦博覽會開幕式,第一次在室外並且是在晚間舉辦大型文藝演出,第一次組織近2萬人的集會活動。特別是《歡樂中國行---銅陵印象》由中央電視台舉辦並在央視三台黃金時間連續播出,對宣傳和推介銅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弘揚銅文化,發展銅經濟”的會展思路日益明確。博覽會籌備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明確了“弘揚銅文化,發展銅經濟”辦會目標,這一目標得到成功實現。今年博覽會雖然共有五大類20餘項活動,但市委市政府始終將工作重點放在“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博覽會投資貿易洽談會”、“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高層論壇”和“中國古代青銅文化暨《青銅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等活動上。通過舉辦青銅文化博覽會,在向外界展示銅陵獨特的歷史人文風貌的同時,更注重通過博覽會這一有效載體,成功搭建了一個招商引資、以商會友的平台,為促進作用。“中國古代青銅文化暨《青銅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等活動舉辦,進一步印證了銅陵作為中國古銅都的歷史地位。而我市的“由銅立市、因銅建市、依銅興市”的發展歷程,無不說明發展銅經濟在銅陵經濟社會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因為如此,第八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投資貿易洽談會才得以吸引八方客商,成效明顯。可以看出,通過舉辦青銅文化博覽會,“弘揚銅文化”與“發展銅經濟”二者之間實現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堅持“弘揚銅文化,發展銅經濟”的辦會思路,儘管這一思路還有待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城市魅力得以充分展示,民眾參與度增強。本次博覽會吸引了國內外政治界、經貿界、文化界、科技界和新聞界等2000多名客商賓朋,特殊是兩院院士、全國知名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院(所)長及國內在青銅研究方面權威專家學者等來銅研討座談參觀考察,更加凸顯了我市獨特的城市吸引力;而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由議長、市長、執行長率隊的外國友城政府代表團,由企業家組織的經貿代表團,還有來自外國駐滬總領館的領事官員,加上來銅參加文化教育交流的學生代表近表總計近50名外賓外商參加博覽會,這在銅陵歷史上也是少見的。這些都大大提升了銅陵在海內外的知名度,真正做到了“讓世界了解銅陵,讓銅陵融入世界”。如果說博覽會的舉辦是銅陵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而市民民眾的高度參與,更加說明了博覽會是全市人民的節日。參加博覽會各項活動的不僅有中外來賓,專家學者和各級領導,更多的是廣大市民民眾。國慶暨博覽會期間,民眾文化豐富多彩,好戲連台。無論是場面壯觀、氣勢宏偉的大型文藝晚會《歡樂中國行-----銅陵印象》與國慶大型焰火晚會,還有薈莘了各種名優糧酒食品的一條街和氣氛熱烈,老少皆宜的廣場文化活動------市第七屆青銅歌手大獎賽等活動,都為節日的銅陵人民奉獻上一道文化大餐,極大的豐富了城鄉居民節日文化生活,有力的推動了全市精神文化建設。

第九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6)

2006是銅陵市建市50周年,第九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也同時舉行。本次節慶活動的主題是“青銅的故里,發展的都市,創業的樂園”。整個活動自9月中旬開始至11月底結束,為期近三個月。節慶期間,共有來自國內外的2000多名嘉賓參加了相關活動。此次活動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一是博覽會爭取到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的共同支持、聯合參與舉辦。結合重點活動項目,邀請了國家建設部、全國城雕委和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有關領導擔任活動組委會名譽顧問,指導博覽會舉辦。
二是活動項目多,範圍廣,層次高。本屆博覽會各級各類活動近30項,涉及到文化、科技、經貿、旅遊等方方面面。9項重點活動中,有多項屬全國性的,甚至是國際性的。
三是活動邀請了眾多的來賓。地廳級以上領導100多人,各類專家、學者和國內外新聞界的記者有近500人,美國格雷舍姆市、英國哈爾頓市、德國馬爾巴赫市等6個國際友城的外賓有35名,國內一些兄弟市縣及部分知名企業代表1000多人。
四是成功舉辦了博覽會開幕式。約1.5萬名觀眾和中外嘉賓參加了開幕式。中央電視台承辦了開幕式文藝演出《相約銅陵》大型演唱會,內地及港、澳、台眾多歌手表演了精彩的節目,現場氣氛隆重熱烈、場面壯觀、高潮迭起。
五是經貿洽談活動成果豐碩。本次活動,充分利用盛會的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成了一批牽動性強、發展後勁大的重大項目,如投資69.5億元的銅陵電廠六期擴建項目、投資額達40億元的紡織工業城項目、投資6750萬美元的秸稈發電項目等;據統計,投洽會期間我市共簽約合作項目56個,總投資額近170億元人民幣。這些項目投資領域廣泛,涉及銅加工、電子、精細化工、建材、紡織服裝、基礎設施及服務業等。項目的實施,將對擴大我市經濟總量,提升產品檔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重要作用。舉辦節慶活動還進一步激活了第三產業,促進了餐飲服務、交通運輸、旅遊商品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六是銅陵的知名度、美譽度得到了擴大和提高。節慶期間,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安徽電視台、安徽廣播電台、香港《大公報》和《商報》、新華網、人民網、今日網、搜狐等都以不同形式報導了開幕式盛況,進一步提高了銅陵作為中國生態山水銅都在海內外的形象。

第十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08)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博覽會組委會的具體組織指揮下,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第十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於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我市成功舉辦。本屆博覽會在總結前九屆辦會經驗的基礎上,以“銅文化、銅產業,新銅都、新發展”為主題,按照“隆重、祥和、求儉、務實”的原則和“突出時代特徵、突出銅陵特色、突出招商引資、突出民眾參與”的要求,高起點策劃、高標準組織、大力度推進、高質量完成,起到了宣傳銅陵,加快發展,凝聚人心、鍛鍊幹部的良好效果。整個節會組織嚴密、主題突出、氣氛熱烈,層次高、聲勢大、影響大,節會品牌效應、開放平台效應更加突出地顯現出來,有效地提高了銅陵的對外開放度、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展示了銅陵人民的精神風采和青銅文化的獨特魅力,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廣大媒體的充分關注。

第十一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10)

2010年10月12日晚,素有“中國古銅都”的銅陵秋雨綿綿,一場盛大的文藝演出,拉開了第十一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帷幕。博覽會吸引了來自近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以及多名國內外青銅文化研究學者前來參與。第十一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於2010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舉辦,將開展博覽會開幕式暨專場文藝演出、經貿洽談活動、歡樂嘉年華、首屆中國(銅陵)國際銅雕大賽、2010年青銅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攜手新加坡”銅陵城市建設與發展論壇、“中科院—銅陵”科技成果對接會、銅陵白姜產業化發展研討會、廣場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博覽會堅持“隆重、節儉、安全”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會展經濟模式,努力把本屆青銅文化博覽會辦成一次提升城市形象、激勵發展鬥志、促進對外開放、豐富市民生活的綜合盛會。

第十二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2012)

第十二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於2012年10月31日隆重開幕。
第十二屆青銅文化博覽會開幕式第十二屆青銅文化博覽會開幕式
據了解,本屆博覽會由開幕式暨專場文藝演出、投資貿易洽談會暨台商投資環境說明會、銅台經貿合作對接交流會、第二屆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展、尋寶·走進銅陵、銅基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第三屆“銅都杯”銅藝設計大賽、國際友好城市專項交流活動等分項活動組成。出席第十二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的嘉賓有國內友城、省內兄弟市和周邊縣代表,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代表,世界各地的雕塑藝術家,以及300多名客商齊赴盛會。
據了解,此次開幕式暨專場文藝演出不對外售票,其中70%以上門票將通過贈送的形式,讓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的城管環衛、教育、衛生醫療、鄉鎮社區等系統單位的職工代表、農民代表、“銅陵好人”、勞動模範等到現場觀看。銅陵市廣播電視台將現場直播,通過電視、調頻廣播讓市民不出家門也能觀賞到整個開幕式暨專場文藝演出的盛況。
此外,公安、供電、醫療衛生等部門以及各大電信運營商也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和方案,對開幕式當天的車輛調度、行車路線、安全保衛及會場秩序進行了細化和部署,確保開幕式暨專場文藝演出順利進行。

青銅文化意義

(一)青銅文化得到新的繼承和發展。高規格的青銅文化研討會,使我們充分了解到了中國青銅文明發展的全貌及其在國際青銅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和影響。全國城市雕塑高層論壇、節慶中華協作體論壇的舉辦,都是充分地藉助了青銅資源,大打青銅文化品牌,著力展示銅文化特點,銅陵市城市雕塑建設被業內人士譽為“銅陵現象”。大型音舞詩畫《青銅神聖》引起了媒體和觀眾的強烈共鳴。系列青銅文化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拓展了青銅文化內涵,鞏固了青銅文化品牌,有效地宣傳了銅陵市獨特的城市魅力。
(二)促進了銅陵經濟加快發展。青銅文化博覽會的舉辦加快了銅陵對外開放步伐,推進了銅陵“科教興市”戰略的實施,促進了銅陵工商企業產品的銷售,大大加速了銅陵經濟質和量的提升,增強了銅陵市在安徽乃至全國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銅經濟發展十分迅速,2007年銅陵市銅產業主營收入已達500億元,銅陵有色集團控股公司已進入世界銅精煉企業前10強,銅加工形成了桿、管、線、板、帶,各類銅工藝品達200多種,青銅雕塑屢獲殊榮。
(三)銅陵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擴大和提高。節慶期間,眾多賓客到訪,增加了對銅陵的了解和關注,有的還表達了投資合作的意向,為招商引資、擴大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九屆青銅文化博覽會,先後與日本、德國、智利等國家的有關市縣結成友好城市,進一步深化了國際交往,推動了銅陵走向世界。每屆青銅文化博覽會,都邀請眾多記者採訪,通過各家報紙、電台、電視台、網路等媒體報導以及新聞發布會、開幕式盛況公開播出等形式,大大宣傳了銅陵,宣傳了青銅文化。
(四)進一步增強了城市凝聚力。青銅文化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凝聚了各級領導和銅陵市廣大幹群的智慧和心血,振奮了全市上下銳意改革、勇於進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城市向心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為推進改革創造了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由於博覽會內容豐富,項目眾多,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全市各個層面都需要緊密協作與相互配合,形成了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的熱潮,大大強化了政群、城鄉及部門間的關係。
(五)進一步改善全市投資環境。銅陵以辦節為動力,加大文明城市建設力度。開展了“微笑在銅都優質月”活動;市容市貌得到綠化、美化;修建了多座全國知名的大型青銅雕塑;建設和維修了數十條城市道路;城市供電、供水和燃氣有了長足發展,城市服務功能不斷提高,投資環境日益最佳化。
(六)發展會展經濟的經驗有所豐富和增加。會展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實際操作中,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式,著力藉助青銅文化的品牌,積極開展銅陵會展經濟的嘗試和探索。對廣告代理引入競爭機制,嚴格按招標的要求進行運作;對節慶期間全市公共廣告資源統籌使用,利用活動冠名、指定用品等形式,同時藉助三翻頁廣告牌、交通護欄廣告、彩虹門等載體,進行會展招商,引來了資金,降低了辦會成本,參與企業和主辦方實現了雙贏;邀請了國內外多名會展方面專家和全國有重要影響的50餘家節慶組織代表來銅,對銅陵市會展經濟發展破題,出謀劃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