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鹽業史

中國鹽業史

《中國鹽業史》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本書分為古代編、近代編、當代編、地方編,講述了中國悠久的鹽業發展史。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鹽業史
  • 頁數: 826頁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 第1版 (1997年1月1日)
ISBN: 7010023182
條形碼: 9787010023182
尺寸: 20.4 x 14.8 x 4.2 cm
重量: 839 g

內容簡介

撰寫《中國鹽業史》,是1987年3月在昆明召開的鹽學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上提出來的。當時大家認為,中國鹽業歷史非常悠久。由於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鹽的稅利收入是歷代官府的重要財源,國家對鹽業的控制很嚴,鹽業與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以至社會、文化的發展都有密切關係。中國製鹽技術,特別是井礦鹽區的深井鑽鑿技術,歷史上曾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對世界石油、採礦業有重要影響。國內外史學界長期以來就很重視對中國鹽史的研究,並出版了許多重要著作。新中國成立以來,鹽業同整個國民經濟一樣,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是我國鹽業史最新的篇章,也是最輝煌的篇章。因此有必要撰寫一部專著,全面地、系統地、實事求是地反映我國鹽業從古到今發展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近40多年的經驗,以促進當代鹽業的改革與發展。
這個想法,在原輕工業部鹽務總局局長、鹽學會理事長張圻之的倡導下,商得中國鹽業總公司和中國鹽業協會領導同志的讚許和支持,決定由總公司主持並組織本書的編纂工作。1990年6月,由當時的總公司經理張鐵誠和協會理事長劉兆才主持,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了第一次鹽史編輯工作會議,組成了編輯委員會和編輯部;決定古、近代鹽史約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汕頭大學有關的專家學者執筆;當代和地方鹽史由中國鹽業總公司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鹽業部門組織力量撰寫。各編具體分工如下:
古代編
主編 郭正忠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著者 緒論 郭正忠
第一章 黃惠賢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第二章 吳麗娛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第三章 郭正忠
第四章 陳高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第五章 劉淼 汕頭大學副研究員
第六章 陳鋒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近代編
主編 丁長清 南開大學教授
著者 緒論 丁長清
第一、二章 劉佛丁 南開大學教授
第三、四章 丁長清
當代編
主編 唐仁粵 中國鹽業總公司高級經濟師
著者 緒論 劉兆才 唐仁粵
第一、二、三章 鄭立志 中國鹽業總公司經濟師
第四、五章 朱正迪 中國鹽業總公司高級經濟師
地方編
主編 唐仁粵
著者 高增運 芮和林 田汝林 王德元 景恕
郭碧秋 劉玉林 劉全武 朱義仁 江希品
施樹林 劉民俊 陳輝 朱正迪 葉大鵬
李秀文 顧望 李武 李克明 邵仁 黃正學 黃循吾 李福德 梅同森 黃培林 房建昌 李發福 金耀奎 王明建 黃增榮 包慶福等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著者們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克服了工作繁忙、崗位變動甚至身染重病等諸多困難,堅持寫作,反覆修改。正是這種在事業上執著追求、在工作上友好合作的態度,保證了本書能基本上按時完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鹽業部門為寫好本地區的鹽史稿,成立了專門班子,做了大量工作,並為其它篇章蒐集了不少重要資料。一些院校的專家、學者,如郭正忠、丁長清、劉佛丁等,多次為鹽業部門參加編史的同志介紹國內外研究中國鹽業史的情況和自己治史的經驗,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地方編史的同志也與本地區高等院校一些有關的專家學者密切聯繫,取得他們的幫助;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所以,這本書無論在分工和工作方法上,名副其實地是全國鹽業部門與院校的專家學者們合作的產物,發揮了各方面的優勢。這是一次良好的合作,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合作。
本書古代編若干章節,曾請已故專家彭澤益等先生審閱;當代部分各章,曾請劉洪軒、劉兆才、曹鳳泉、湯德興、譚洽等同志審閱;地方編各章,由各該省、區、市鹽業部門領導同志審閱。中國歷史博物館、江蘇省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博物館、泰州市博物館、四川省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市檔案館、陝西省法門寺地宮博物館、山東省煙臺市博物館、萊州市博物館、四川忠縣、邛崍、雲陽、巫溪、巫山文管所,成都、三峽博物館、浙江海鹽縣博物館、山西運城垣曲博物館等單位積極為本書提供有關的文物圖片和文獻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攝影、繪圖部門和 《圖譜》組在提供圖片和繪製鹽業歷史地圖方面給予了熱情的幫助。人民出版社歷史編輯室編審、本書責任編輯張維訓同志,對書稿詳為審閱,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意見。謹對這些同志和單位表示衷心的謝意,並在本書有關部分註明。
撰寫本書的主要倡導人張圻之同志,不幸於1994年7月12日因病逝世。生前他曾為編寫本書做了大量組織工作,重病中還一再詢及寫書的情況,卻未及見到本書的出版。特於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上古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鹽業
第一節 先秦時代的鹽和鹽業
一、古文字中的鹵與鹽
二、自然鹽的發現和有關“鹽神”的傳說
三、“煮海為鹽”和有關“鹽宗”的傳說
四、先秦時期鹽的類別、生產和流通
五、先秦時期的鹽政
第二節 秦漢時期的鹽業
一、食鹽產區的增加
二、食鹽生產的技術和工藝水平
三、秦漢鹽政和鹽業生產者的身份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鹽業
一、食鹽產區的擴大及其分布
二、食鹽生產技術
三、鹽政和鹽業生產關係
第二章 隋唐五代的鹽業
第一節 隋唐五代的鹽業生產
一、食鹽的品類及其套用
二、鹽的分布與生產發展
三、三類食鹽的產制技術
四、鹽業生產者的組成和發展
第二節 隋及唐前期的弛禁政策與稅制變遷
一、鹽的弛放與自由流通
二、食鹽資源國有化的加強與鹽稅徵收
第三節 專賣制的建立與唐代後期的鹽法改革
一、第五琦和劉晏榷鹽法的創建與貢獻
二、榷鹽法的整頓與杜佑、李巽鹽法改革
三、唐朝中晚期的鹽法改革與爭議
第四節 就場專賣制下的食鹽運銷和流通
一、運銷方式與鹽價的變化
二、流通區域的界定與運輸網路的形成
三、鹽商在食鹽運銷中的作用與表現
第五節 唐代後期的鹽業管理
一、度支、鹽鐵分掌制下的鹽政機構
二、鹽利的使用分配與有關鬥爭
第六節 五代十國時期的鹽法與食鹽流通方式
一、表配製與場務榷售相結合的五代中原王朝專賣方式
二、劃界銷鹽制的演進與五代私鹽法令的強化
三、關於十國流通方式及博征制的一點探討
第三章 宋遼夏全時期的鹽業
第一節 宋代食鹽的生產與技術進步
一、鹵畦技術進步與小口鹽井問世
二、食鹽生產體制與所有制形態
第二節 宋鹽的管理和流通
一、鹽司統系與鹺官賞罰
二、包裝倉貯與運輸體制
三、榷賣分銷和引鈔鹽制
第三節 官紳商民間的鹽利分配
一、官府的鹽利及其分割
二、官府對鹽民勞動的侵奪
三、鹽商與官府分享鹽利
第四節 鹽子獄案與私鹺刑名
一、法外私鹺與鹽子獄案
二、私鹽條法及其變衍
第五節 宋代食鹽政策的歷史變遷
一、池井土石鹽區的鹺法
二、海鹽地區的鹽法變遷
三、兩宋鹽法變遷概述
第六節 遼國的鹽業
一、契丹鹽產與鹽務管理
二、阿保機發跡與遼鹽體制的變遷
第七節 西夏鹽業與青白鹽法
一、羌夏鹽產及其分布
二、青白鹽利與青白鹽法
三、青白鹽的貿易與夏宋和戰
第八節 使司治下的金國鹽業
一、金代鹽業的發展與特色
二、金代的鹽使司與鹽務管理
三、金代鹽業的經營體制
第四章 元代的鹽業
第一節 鹽業生產概況
一、鹽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二、鹽業生產技術
第二節 鹽務管理機構和鹽戶
一、鹽運司和鹽場
二、行鹽地面
三、鹽戶的狀況
第三節 鹽的運銷
一、運銷方式的演變過程
二、商運商銷(行鹽法與和糴法)
三、官運官銷(食鹽法和常平鹽局法)
四、私鹽和鹽徒
第四節 鹽價和鹽課
第五章 明代的鹽業
第一節 鹽產區分布與鹽業管理機構的建立
一、鹽區鹽務機構的設定
二、明廷內外官鹽政機構
三、御史巡鹽制
第二節 鹽業生產與灶戶
一、食鹽生產技術
二、灶戶的身份與地位
三、灶戶賦役負擔
四、鹽業生產資料所有形態
第三節 食鹽運銷與配給
一、開中法
二、引鹽運輸及其組織
三、票鹽行銷
四、戶口鹽的配給
五、食鹽的市場銷售
第四節 私鹽的興盛
一、《大明律》中的私鹽法
二、勢要奏討“占窩”及私販鹽斤
三、稅使對鹽政的破壞
第五節 鹽課收入在國家財政中的地位
一、各鹽運司、提舉司鹽課收入
二、鹽課折銀
三、增引、加斤與加價
四、鹽課銀分配
第六章 清代鹽業
第一節 清初鹽業的恢復與鹽業管理制度的確立
一、明末清初鹽業的破壞與恢復
二、以官督商銷為特徵的管理系統
第二節 清代的食鹽生產
一、鹽產區分布與生產管理
二、製鹽工本與灶戶狀況
三、海鹽、池鹽、井鹽的品種與生產技術的進步
四、食鹽產量
第三節 清代的鹽商與食鹽運銷
一、鹽銷區劃分與運銷制度
二、引額分配
三、引鹽的配運與掣驗
四、食鹽運銷的幾種形式
五、鹽價變化的受制因素及影響
六、鹽商報效與商人資本流向
第四節 清代的私鹽問題
一、私鹽種類及其泛濫原因
二、緝私制度與律令
第五節 清代的鹽課徵收
一、場課、引課與雜項徵收
二、浮費泛濫及其禁革
三、鹽斤加價
四、鹽厘徵收
五、鹽課歲入在財政中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