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鳥類區系

中國鳥類區系

中國鳥類區系包括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青藏區、西南區、華中區、華南區七個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鳥類區系
  • 分類: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等
  • 華北區:產褐馬雞、長尾雉、石雞等
  • 蒙新區:大鴇、毛腿沙雞、沙百靈、沙雀等
  • 青藏區:有雪雞、雪鶉、高原山鶉、藏雀等
  • 東北區:產潛鳥、松雞、鷦鷯、太平鳥等
簡介,分布類型,氣候影響,

簡介

全世界現存鳥類約有156個科9 000餘種。我國有81個科(占51.9%),1186種,占世界鳥類總數的13%,比多鳥的國家——印度還要多,超過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洲,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雉科的野生種(各種野雞)有56種,約占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鶴15種,我國就有8種,約占世界總數的53%;全世界畫眉科共有46種,我國有34種,約占世界總數的74%。
我國不僅鳥的種類多,而且有許多珍貴的特產種類。例如,羽毛絢麗的鴛鴦、相思鳥,產于山西、河北的褐馬雞,甘肅、四川的藍馬雞,西南的錦雞,台灣省黑長尾雉和藍腹鷳,產於我國中部的長尾雉,東南部的白頸長尾雉,還有黃腹角雉綠尾虹雉,等等。有不少鳥類,雖不是我國特產,但主要產於我國境內,如丹頂鶴黑頸鶴等。

分布類型

一、東北區
潛鳥、松雞、旋木雀岩鷚鷦鷯太平鳥等,其中,松雞科的種類經濟價值最大。山鶉雉雞也很繁盛,同時是許多種候鳥的棲息地。
二、華北區
產褐馬雞、長尾雉、石雞等。扁嘴海雀在東部沿海地區繁殖。還有廣泛分布在古北界的一些種類,如岩鷚、旋木雀、鷦鷯、山鴉交嘴雀等。有不少南方鳥類夏季遷來營巢育雛,如水雉山椒鳥卷尾黃鸝繡眼鳥等。
三、蒙新區
本區所產鳥類適應沙漠生活,主要有大鴇毛腿沙雞、沙百靈、沙鵬、沙雀等。丹頂鶴在本區東部的沼澤地帶繁殖。
四、青藏區
本區產有雪雞雪鶉高原山鶉藏雀、高山地雀,兀鷲等高山型種類,以及西藏毛腿沙雞、沙百靈、雪雀等高原草原種類。雪雀在鼠兔的洞穴棲息,正如蒙新區的沙鵬與黃鼠鳥鼠同穴”一樣,是一種特殊的適應現象
五、西南區
在本區內,畫眉亞科和雉科在種類和數量上都占優勢,並有許多特產種類。
也有不少北方鳥類沿著橫斷山脈進入本區,如戴菊旋木雀、岩鷚、長尾雀等。南方鳥類見於本區的還有鵯、太陽鳥、啄花鳥等。
六、華中區
本區有產於北方的種類,如灰喜鵲白頭鵯攀雀等。南方種類更多,如須鴷、山椒鳥畫眉、啄花鳥等科中的許多屬和種。特產種類僅有金雞、黃腹角雉、紅腹角雉小隼白頸長尾雉等。
七、華南區
本區鳥類非常豐富。除與華中區共有許多著名的科以外,還有鸚鵡草鴞犀鳥咬鵑、闊嘴鳥、八色鶇和平鳥太陽鳥科的大部分種類。另外,有其他科的熱帶種類,如原雞、綠孔雀縫葉鶯等。台灣產有一些特有種,如藍鷳火冠戴菊等。鰹鳥西沙群島集群繁殖。

氣候影響

全球性氣候變化是否會導致中國鳥類區系成分的改變 ?
從地理區系看,我國地跨古北、東洋 2 個動物地理界,鳥類區系比較豐富。除了在兩界過渡地帶鳥類組成比較混雜外,每個界都有自己相對穩定和集中的鳥類組成。而近 20 年來受到氣候變暖條件的影響,引起的鳥類區系的自然變化,這方面應該最應予以重視。在統計的受氣候變暖影響的120種鳥類中,有 88 種(73.3 %)
鳥類是東洋界種,很明顯,氣候變暖對東洋界鳥類的影響要超過對古北界和廣布種鳥類。並且在受影響的東洋界鳥類中,有許多的分布範圍已經進入到古北界內,對近10年 (1995~ 2005) 來東北地區鳥類物種數目調查發現,在東北地區增加新記錄的 30種鳥類中,有 7 種為東洋界種, 如中白鷺、鷹鵑 Cuculus sparverioides 、棕背伯勞、紫嘯鶇等。邢蓮蓮和楊貴生 (2003)對內蒙古鳥類進行多年觀察研究結果表明,近年來有眾多鳥種的分布區發生了變化。不少東洋界的鳥類向北擴展到內蒙古南部地區繁殖,如鷹鵑、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紅嘴藍鵲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等。他們認為可能是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在自然狀況下, 一個地區的鳥類區系組成應該是動態的,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現在鳥類區系變化的速率可能更快。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靜止地看待鳥類區系,對鳥類區系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鳥類多樣性的影響所知甚少,這種狀況對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和保護極為不利,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並進一步開展鳥類區系及其變化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