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都

中國馬都

中國馬業協會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將“中國馬都”稱號授予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馬都
  • 地理位置:錫林郭勒盟
  • 氣候條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馬都核心區
  • 註冊時間:2010年4月25日
  • 授予單位:中國馬業協會
歷史簡介,中國馬都誕生,中國馬都核心區,

歷史簡介

內蒙古的錫林郭勒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草原之一。草原類型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場等,是我國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溫帶草原,聞名中外的塞北產馬區就在這片草原上,馬匹品種主要以蒙古馬、錫林郭勒馬為主,這裡的烏珠穆沁馬、上都河馬等,都是蒙古馬的傑出代表。
中國馬都
錫林郭勒盟歷史上一直是馬業大盟,馬業發展歷史悠久,馬匹品種優良,馬業基礎比較完善,作為蒙古馬種的古老產地,自周、秦以來,這一地區就有大量馬匹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原。如,唐代在北邊設馬市,貢馬多來源於此;明、清宣化、大同等邊塞重鎮,每年向塞外市馬定額達三四萬匹,也多出於此;從遼、金、元到清代,位於錫林郭勒草原南部的察哈爾草原逐步成為了主要養馬地。特別是清代,在察哈爾全境內組織蒙古族發展養馬業成為了一個壯麗的景觀,全國軍馬大多取給於此,太僕寺這一馬政機關的名稱,卻作為地名永久地留存了下來,成為了往日錫林郭勒馬業輝煌的見證及永恆驕傲的印記。

中國馬都誕生

據2009年牧業年度統計,全盟馬匹數量為10.24萬匹,占全區總飼養量的13%,其中能繁基礎母馬3.5萬匹,中國馬業協會對授予錫林浩特市為中心的錫林郭勒盟為“中國馬都”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以各方專家組成的評審組深入錫林郭勒賽馬場、馬文化產業園區項目選址、蒙元文化苑、貝子廟景區等地實地考察。在聽取錫盟匯報後,評審組專家對錫盟打造"中國馬都"工作以及馬業發展提出了具體建議,並希望錫盟通過打造"中國馬都",整合馬業資源,帶動文化、旅遊、體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中國馬業協會於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將“中國馬都”稱號授予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中國馬都
錫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視馬都打造工作,先後成立了由盟行署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馬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盟市兩級馬都推進工作機構,舉全盟之力推進馬都打造和馬產業發展。與多家開發商接觸,就中國馬都打造及馬文化園區項目建設初步達成了共識。委託中國馬業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專家編寫了《錫林郭勒盟馬產業發展規劃》及馬文化園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還組織專家到國外考察了發展馬業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了打造中國馬都的思路。其中,中國馬都核心項目馬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15億元,分兩年建設完成,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打造:內容包括中國馬匹交易中心、馬術馬業學院、馬文化博物館、高山草原耐力賽道、大型室內綜合馬術館、馬匹改良測試中心等設施。
中國馬業協會還與錫盟政府簽訂了為期十年的戰略合作協定,最終目標是帶動牧民養馬致富,促進草原生態旅遊,弘揚馬背民族的傳統文化,引領中國現代馬業發展。
2014年9月,時任內蒙古宣傳部烏蘭部長視察錫林郭勒盟時強調,要圍繞建設馬競技之都、馬文化旅遊之都、馬繁育之都、馬交易之都、馬產品生產之都,著力打造馬文化產業園區,不斷提升“中國馬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在蒙古馬品種繁育上做文章,加快推進馬匹繁育工作,開展優良馬匹和蒙古馬的純種繁育,為馬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馬源。要充分發揮馬文化資源和地區特色優勢,精心打造《蒙古馬》大型馬文化全景式演藝項目,充分挖掘馬文化內涵,精心打磨演出劇目,提高劇目品質,把《蒙古馬》打造成展示馬文化的標誌性文化演出項目及長期駐場演出的精品劇目。要結合自身實際,發揮特色優勢,發展好文化演藝產業,探索演藝產業發展路徑和運營模式,更好地發揮文化演藝項目對旅遊業的帶動作用,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時任錫林郭勒盟盟委書記於永泉表示,我盟依託豐厚的馬文化資源、馬產業基礎和優勢,打造以馬為主題的優秀劇目對促進草原生態旅遊,弘揚馬文化,帶動牧民養馬致富,引領馬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盟委、行署將對全盟馬文化產業發展和《蒙古馬》演藝項目給予全力支持,進一步挖掘馬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遊品牌新亮點,把馬產業打造成經濟產業和文化產業。

中國馬都核心區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作為中國馬都的核心地區,2013年-2017年,錫林浩特市成功承辦了五屆中國馬術大賽.
中國馬都
2014-2016年連續三年舉辦了中國馬術大賽馬活動。2013年,在中國馬術大賽中創造了飛馬30秒拾哈達的金氏世界紀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