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文百部·當代部分:當代合集之3

中國雜文百部·當代部分:當代合集之3

《中國雜文百部·當代部分(第6卷):當代合集4》主要內容包括:歷史的回聲、雜感小集、鸚鵡的傳說及其他、春日偶寄、信札偶抄、白頭宮女說玄宗、題未定草、美食家自白等。本收為中國當代雜文集,由劉成集,王大海等編著。馬忠平,王芳,吳俊為《中國雜文百部·當代部分(第6卷):當代合集4》的責任編輯。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雜文百部·當代部分:當代合集之3
  • 作者:王大海 等
  • 頁數:182頁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開本:16開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雜文百部·當代部分(第6卷):當代合集4》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王大海
歷史的回聲
雜感小集
鸚鵡的傳說及其他
春日偶寄
信札偶抄
白頭宮女說玄宗
題未定草
胡平
美食家自白
失語
犬儒的世故
馬識途
小題反做
高壓鍋的哲學
並非荒唐的建議
諶容
活著的滋味
死的想法
孫越生
蚯蚓現象
米博華
“新國粹派”宣傳提綱
還有敵人么
什麼性質的掌故
林鐵紅林亞光
阿Q真地闊了起來
王蒙
誣告有益論
講演術
珍重生命
誡賢侄
郭振亞
阿Q的訴訟狀
悼豬
吳國光
不死鳥
朱學勤
我們需要一場靈魂拷問
我時常想起魯迅、胡適與錢穆
“中原”心態
冰心
無士則如何
范榮康
我不知道
哭先師計公
丹赤
“老揣”與“老踹”
拜風,拜拜!
林蘭
“中國吃不窮”研討會獲獎論
文摘登
施蜇存
匹夫無責論
閒話孔子
許家祥
“集體”詠嘆調
假如海瑞當市長
阿Q的祖先
“籠子”難做
冀汸
論法捷耶夫之死
過場戲
流沙河
尷尬二十四
Y先生語錄(摘抄)
回望流年
詹詹草

序言


人類的文學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彩。隨著社會的推進、發展,其分門別類日益精細——從最初的歌曲、舞蹈、神話、故事等逐步演繹出詩、散文、小說、戲曲。直到上個世紀初,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融合,又有了電影、電視劇等。
有一種文學藝術雖然在中國問世兩千餘年,由於後人未給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紀初,才從文學藝術譜系中分野出來,這就是古老而年輕的雜文。
人類和自然界大體都遵循適者生存的法則萌芽、生長與消弭。兩千多年來,雜文本應與小說、詩、散文、戲劇、音樂、電影等姊妹藝術一道,繁花似錦、根深葉茂。然而,它沒有像先賢們渴望的那樣,而是纖弱,時生時滅,時有時無,同其他汗牛充棟的文學藝術作品相去甚遠。

時序到1915年,中華文學藝術寶庫迎來新曙光,一個精靈出現了——雜文在多災多難的中華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接受了!
雜文這個新成員一俟來到華夏,其特性便與眾不同——首先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它主張順應歷史潮流。它不重複生活,不還原歷史,不演繹過去,而最突出展示將來,預期社會走勢,判斷人間是非。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便告之,它嚮往和平、民主、科學、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雜文憎惡專制、昏聵、愚昧、野蠻、特權、貪婪、奴性、虛偽及假惡醜。雜文與其他文學藝術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就融於文學大家族,與各種文學藝術形成天然的血肉聯繫。它不像小說刻畫人物,而是粗線條勾勒人與事;它不像詩、散文等那樣纖細、抒情,而是明白如話,開誠布公。但雜文能夠調動各種姊妹藝術如寓言、故事、說唱、戲曲、元雜劇等“為我所用”。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它就友好地“拿來”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多種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學,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選擇,才能解析身邊社會的變數;雜文不是社會學,但只有掌握瞬息萬變的時代脈搏,才能適應人間叢林法則;雜文不是歷史學,但人總應撥開歷史霧障,略知歷史長河的走向;雜文不是生理學不是心理學,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讀人生、理順人際關係;雜文不是方法論,但它無處不閃爍思想方法光芒;雜文不是文藝學,但它評價文藝現象既深刻又形象;雜文不是美學,但每篇優秀雜文無不抨擊假惡醜,無不嚮往美、讚揚美……
理解雜文、認識雜文,才能與雜文為友,才懂得雜文的大愛。雜文真的是半部百科全書。

雜文打撈歷史風塵,知恥近於勇。雜文對於文化批判,社會批判,歷史批判,人性批判,世世代代惹來不知多少是非。
嫉妒雜文、討厭雜文者,甚至欲將雜文從百花園中斬草除根,所以,雜文往往難以長成大樹,多少代都不能像其他文學藝術那般枝繁葉茂。有人說雜文偏激,有人說雜文片面,有人說雜文招惹是非,更有人對雜文產生各種各樣的誤解。以致於把雜文稱之為烏鴉,恨不得把一切不祥之物都推到雜文身上。
雜文,曾為作者“惹”下多少禍根,有人曾因雜文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多少代雜文人曾為自己帶來難以洗清的污穢。
然而,實踐證明,雜文只能為民眾造福,世世代代多少志士仁人,曾為雜文洗刷了一切不實之詞,它為人們啟蒙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本書作者總計三百八十位,分當代、現代、歷代。
我們試圖把1915年《新青年》“隨想錄”誕生前的雜文劃為歷代,1915年到1949年劃為現代,從1949年到當今劃為當代。
1915年“隨想錄”之前稱之為雜文,主要是根據作品性質、特點,而不是按劉勰在《文心雕龍》所談的“雜文”。
當代作家選五十位,每人一部雜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幾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現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雜文,七萬多字,另有四十多位雜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後選七十多位歷代雜文作家,均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註解、題解、古文今譯。
當代五十位雜文作家大體是根據五點遴選的。
一、雜文創作時間超過二十年;二、曾創作有影響的雜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創作經典性雜文作品;四、作品強調思想傾向的同時,藝術性也不為之忽視;五、曾在國內組織帶領作家創作雜文卓有成就者。
二十多年來,我曾在助手們協助下選編各種版本雜文集五十餘部,選編如此大型雜文叢書,對我是一種嘗試,深知其難度。這部《中國雜文》(百部整整花費我四年時間。雜文作品浩如煙海,讀數百冊雜文集、數百7-篇雜文作品,難免掛一漏萬,特別是這部大型叢書在國內尚無參照系,錯訛在所難免,恭請諸位指正。
選編者2012年11月10日
於長春雜文選刊雜誌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