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合集之一/中國雜文

《當代合集之一/中國雜文》的主編是鐘惦棐。 《當代合集之一/中國雜文》收錄蔣子龍、何龍著名雜文作家的雜文代表作《真話難說》、《“公偷”》、《美國的“燒烤俱樂部”》、《速成時代》、《不一樣的懲罰》、《流行》、《愛民主義教育》、《中國為什麼出不了李普曼?》、《索賠醫治日本偏執狂的良方》、《死而無“願”》、《流行歌曲創作指南》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合集之一/中國雜文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82頁
  • 開本:16
  • 作者:鐘惦棐 劉成信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原來如此,真是頓開茅塞。可是這番話卻使我為西湖抱不平了。這樣一個內容豐富的西湖,為什麼採取了這個公墓形式來表現呢?我不能不說了,我小時候很喜歡讀曼殊的詩,但這次一見到他這個土饅頭加上一個華表,把我原有關於他很灑脫的形象,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且不提武松,就說蘇小小吧,那個紅漆的亭子裡……”這是來自鐘惦棐主編的《當代合集之一/中國雜文》的節選部分。

作者簡介

鐘惦棐(1919-1987)雜文佳作《“何必曰利”》等。

圖書目錄

鐘惦棐
“何必日利”
費孝通
為西湖鳴不平
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
唐達成
論等“行情”
戲擬撒謊俱樂部成立大會之
發言
宋振庭
唯一律癖
孫悟空的行狀
真理是很樸素的
馬尾巴、蜘蛛、眼淚及其他
大眼眶子的“批評家”
談“聚堆”
聽悄悄話要當心
笑話的威力
不正之風的根
學真本領與爭衣缽
歷盡劫波,相逢一笑
收藏家的品格
談當皇帝
味的循環圈
漫談關羽
荒蕪
談讀書
媚外一例
蕭乾
“上”人回家
真話萬歲
這十年
唉,知識分子
黃秋耘
犬儒的刺
借古諷今辯
算盤心理
歷史的啞謎
李銳
大魚網主義
從“對話”想起孔夫子
吳祖光
“相府門前七品官”
“右”辯
方成
過堂
從滑稽到幽默
從臭蟲扯出的話題
說運動
黃裳
談“癖”
論焦大
“表叔”的遐想
西太后與現代化
羅竹風
雜家

文摘

為西湖鳴不平
費孝通
作為一個蘇州長大的人,要到頭髮花白才去訪游西湖,只這件事已夠說明我是個凡俗入骨的人了。也真巧,輪到我去訪游的時候,那是今年年初,又正是西湖下裝的時節,露出了半個湖底。我即使要充風雅也沒有客觀條件。我的游法更不對頭,借了輛汽車,請了位指引人,匆匆地有些像趕任務。這種殺風景的搞法,追記起來自然不免都是些殺風景的話了,這樣說來,還要追記什麼呢?那是因為儘管西湖不大歡迎我,而我卻替西湖要抱不平。不平則鳴。“百家爭鳴”想來能包容我這些話,說說也好。
殺風景的話起於殺風景的事。當然,還得先打招呼.殺風景的事可能由於殺風景的人看出來的。一牽涉到美不美,大概離不了主觀,也就容易有主觀主義。如果有人扣我這個帽子,毫無怨言。
為了趕訪游任務,指引人替我選擇了一條最經濟的路線,從“平湖秋月”下車,繞孤山後面,到西泠橋。橋頭盤桓一下,坐車去岳王廟,回旅館。最經濟的意思是在最短時間看到最多古蹟為標準。古蹟可真看到不少:不妨屈指數一數,差不多有一打的墳。我回到旅館,坐定了,似乎有所發明地向指引人發表了我的結論,西湖原來是個公墓,而且這個公墓還有一個規格,一律是土饅頭,洋灰水泥或是二合土。
這個殺風景的結論引得我的指引人不勝驚訝,我知道他想說,你真是個凡夫俗子,水平低。可是他的修養好,態度好,不扣帽子,耐心地要幫助我。於是他委婉地講給我聽了一番道理。道理是這樣的:西湖的美,美在它包容了歷史上積累的美人美事。人民愛好白居易和蘇東坡的詩,這點感情化成了白堤和蘇堤,人民愛林和靖的不甘心服務於封建王朝,化成了孤山上的梅妻鶴子。甚至為了紀念反封建的英雄,把武松都拉來西湖,還有,偉大的女性,從為戀愛而犧牲的蘇小小,到為革命而犧牲的秋瑾也永遠留在西湖上。西湖是一首史詩,包括愛國主義的岳飛在內。他說到這裡,停了一下,話沒有出口,可是我聽出了他吃住的聲音:“你怎么只看見些土饅頭呢?”
原來如此,真是頓開茅塞。可是這番話卻使我為西湖抱不平了。這樣一個內容豐富的西湖,為什麼採取了這個公墓形式來表現呢?我不能不說了,我小時候很喜歡讀曼殊的詩,但這次一見到他這個土饅頭加上一個華表,把我原有關於他很灑脫的形象,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且不提武松,就說蘇小小吧,那個紅漆的亭子裡,半個地球模型,還有一個應該是罩兔子用的鐵絲網,在那一點上表示出了她是個一往情深、堅貞不拔的女性典型?更使人忘不了的是那個十足官僚菩薩型的岳王塑像,和那一排有如惠泉山玩具鋪里的岳王字畫,哪個慧眼能看出一絲愛國主義英雄氣魄來?我這一說,指引人的修養受到了考驗。他勃然而起:“這是古蹟,這是民族形式。你想把它們毀了?”我不摸內情,原來其中確有文章。我無意中觸到了他的心事。“這是個鬥爭,你也同意那些要毀壞古蹟的人嗎?”
P3-5

序言

《中國雜文》(百部)
總序
劉成信
人類的文學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彩。隨著社會的推進、發展,其分門別類日益精細——從最初的歌曲、舞蹈、神話、故事等逐步演繹出詩、散文、小說、戲曲、直到二十世紀初,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融合,又有了電影、電視劇等。
有一種文學藝術雖然在中國問世兩千餘年,由於後人未給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紀初,才從文學藝術譜系中分野出來,這就是古老面年輕的雜文。
人類和自然界大體都遵循適者生存的法則萌芽、生長與消弭。兩千多年來,雜文本應與小說、詩、散文、戲劇、音樂、電影等蚌妹藝術一道,繁花似錦、根深葉茂。然而,它沒有像先賢們渴望的那樣,而是纖弱的,時生時滅,時有時無,同其他汗牛充棟的文學藝術作品相去甚遠。
時序到1915年,十華文學藝術寶庫迎來新曙光,一個精靈出現了——雜文在多災多難的十華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接受了!
雜文這個新成員一俟來到華夏,其特性便與眾不同——首先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它主張順應歷史潮流。它不重複生活,不還原歷史,不演繹過去,而最突出的展示將來,預期社會走勢,判斷人間是非。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便告之,它嚮往和平、民主、科學、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雜文憎惡專制、昏聵、愚昧、野蠻、特權、貪婪、奴性、虛偽及假惡醜。雜文與其他文學藝術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就融於文學大家族,與各種文學藝術形成天然的血肉聯繫。它不像小說那樣刻畫人物,而是粗線條勾勒人與事:它不像詩、散文等那樣纖細、抒情、而是明白如話,開誠布公。但雜文能夠調動各種姊妹藝術如寓言、故事、說唱、戲曲、元雜劇等“為我所用”。
雜文一俟來到華夏,它就友好地“拿來”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多種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學,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選擇,才能解析身邊社會的變數;雜文不是社會學,但只有掌握瞬,息萬變的時代脈搏,才能適應人間叢林法則:雜文不是歷史學,但人總應撥開歷史霧障,略知歷史長河的走向;雜文不是生理學不是心理學,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讀人生,理順人際關係;雜文不是方法論,但它無處不閃爍著思想方法的光芒;雜文不是文藝學,但它評價文藝現象既深刻又形象:雜文不是美學,但每篇優秀雜文無不抨擊假惡醜,無不嚮往美、讚揚美……
理解雜文、認識雜文,才能與雜文為友,才懂得雜文的大愛。雜文真的是半部百科全書。
雜文打撈歷史風塵,知恥近乎勇。雜文對於文化批判,社會批判,歷史批判,人性批判,世世代代惹來不知多少是非。
嫉妒雜文、討厭雜文者,甚至欲將雜文從百花園中斬草除根,所以,雜文往往難以長成大樹,多少代都不能像其他文學藝術那般枝繁葉茂。有人說雜文偏激,有人說雜文片面,有人說雜文招惹是非,更有人對雜文產生各種各樣的誤解。以至於把雜文稱為烏鴉,恨不得把一切不祥之物都推到雜文身上。
雜文,曾為作者“惹”下多少禍根,有人曾因雜文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多少代雜文人曾為自己帶來難以洗清的污穢。
然而,實踐證明,雜文確能為民眾造福,世世代代多少志士仁人,曾為雜文洗刷了一切不實之詞,它為人們啟蒙,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本書作者總計三百八十位,分當代、現代、歷代。
我們試圖把1915年《新青年》“隨想錄”誕生前的雜文劃為歷代,1915年到1949年劃為現代,從1949年到當今劃為當代。
1915年“隨想錄”之前稱之為雜文,主要是根據作品性質、特點,而不是按劉勰在《文心雕龍》所談的“雜文”。
當代作家選五十位,每人一部雜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幾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現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雜文,七萬多字,另有四十多位雜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後選七十多位歷代雜文作家,均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註解、題解、古文今譯。
當代五十位雜文作家大體是根據五點遴選的。
一、雜文創作時間超過二十年;二、曾創作有影響的雜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創作經典性雜文作品:四、作品強調思想傾向的同時,藝術性也不為之忽視;五、曾在國內組織帶領作家創作雜文卓有成就者。
二十多年來,我曾在助手們協助下選編各種版本雜文集五十餘部,選編如此大型雜文叢書,對我是一種嘗試,深知其難度。這部《中國雜文》(百部)整整花費我四年時間。雜文作品浩如煙海,讀數百冊雜文集、數百萬篇雜文作品,難免掛一漏萬,特別是這部大型叢書在國內尚無參照系,錯訛在所難免,恭請諸位指正。
選編者2012年11月10日
於長春雜文選刊雜誌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