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文·當代部分:劉洪波集

中國雜文·當代部分:劉洪波集

《中國雜文(百部)(卷五)·當代部分:劉洪波集》收入當代雜文作家劉洪波五十篇左右的文學作品。本叢書遴選的雜文作家大致有以下特點:一、雜文創作時間超過二十年;二、曾創作有影響的雜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創作經典性雜文作品;四、作品強調思想傾向的同時,藝術性也不為之忽視;五、曾在國內組織帶領作家創作雜文卓有成就者。《中國雜文(百部)(卷五)·當代部分:劉洪波集》適合文學愛好者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雜文·當代部分:劉洪波集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80頁
  • 開本:16
  • 作者:劉洪波 劉成信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341622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雜文(百部)(卷五)·當代部分:劉洪波集》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作者簡介

劉洪波,1966年生,湖北仙桃人。雜文家,評論家,就職於新聞界。198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有圖書館館員、大學教師、新聞記者經歷。在多家報刊撰寫個人專欄,著有《文化的見鬼》《高雅的落俗》《蒼蠅的光榮》《讀出滑稽》《淳樸的異議》等。

圖書目錄

隋煬帝“功業”
感情代理
“皇帝來哉”
快樂之源
現代化一種
“官民”
“預後”問題
大小穩定
最兇惡的綁架者
氣數與人道
不認識的魯濱遜
“情婦”比較論
頂級師爺
化石社會
混向比較
載歌載舞
“健康”的死者
打撈不出的歷史
行人與行狗
政治生病學
最划算的“英雄”
無根的義勇
三個民工的死
何謂悽苦生活
虛偽的生命關懷
盛世略編
造個國家玩兒玩
把目光移向社會底層
我們就這樣“重商”
雜文是人的寫作
那些溫暖讓人悲涼
為什麼我們總是“典型”?
被時代列車落下的人
黨代表為什麼不能“載譽歸來”
平凡人,大地般的沉默和堅實
一個樂於尋找替罪羊的民族是
幼稚的
千萬別往心裡去
一個“話語權”成果
一個窮人與國家的距離
“壞人”是怎樣煉成的
大話深圳之趕超香港
寫作不應是“勇敢者遊戲”
電線桿上的尋人啟事
病牙護疼記
安樂死不是一個輕鬆話題
最終倒霉者
權力美學與視覺秩序
人民必須不怕麻煩
蔑視民眾的精英敘事

序言

自序
劉洪波
自1992年開始寫雜文,至今剛好二十年。但這不是一本紀念集。
這個社會在二十年里有巨大變化。總體性敘事,應算歷史最好的時期。但所謂時弊,也是在與時俱進的。上億的貪賄數額,拆遷衝突激烈到自焚的程度,滅門慘案和當場擊斃的訊息不時而有,失業者變得常見而且被視為無能。資本所有者爭取更大的利益同時反對“一人一票”的民主,知識界開始以“烏合之眾”來看待人民,這都是很少的。
與社會信息化、傳播網路化相應的,寫作變成了一件與速度有關的事情。意見附載於媒體,也適應了媒體的節奏。寫作者開始無意識地重複,跟隨著變幻的事件,以及“主流思想”,實際上失去了獨立判斷、意見堅持和辨識能力。寫作開始不再面對內心,而是面對廣場,進一步地說,所謂聲音的廣場,其實不過是市場而已——意見的市場、傳播的市場。市場潮流取代了見識的展現和思想的掘進,什麼是好賣的,什麼就被大量生產出來。
“公民寫作”以對立於臣民寫作的方式,樹立了寫作面對大型社會建構時的一種態度。但寫作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公共表達,而不與個人相遇,尤其不與寫作者個人的體察與心靈相遇,失去的不只是文字之美,還包括文字的本真。“寫手”代替寫作者、作家,意味著寫作是一種操作技術,而非面向個體、面向心靈、面對真疼實痛的思考。在所有的個體都被排除之後,公共性實際上成了一種虛假,大而無當。空疏無力。
我看到寫作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困境。繁榮後面的荒蕪,潮流背後的碎片,個人被排除後的單調,眾口一聲後面的模板思想。我並未能在這種時代病症之外,只是努力保持一點兒清醒,避免加入這步伍壯觀的急行軍。我願意以“個我”或者“私民”的角度,去觀察公共事務,提供真正的一己之見。
2012年3月1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