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

中國載人航天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國家當時將這個項目命名為“714工程”(即於1971年4月提出),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然而,中國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後,發現中國無論是在研製隊伍、經驗方面,還是在綜合國力、工業基礎方面搞載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個項目就擱到了一邊。

基本介紹

發展戰略,航天工程,研究歷史,大事記,綜述,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

發展戰略

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套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套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
中國載人航天
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套用問題。
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實現了工程第一步任務目標。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技術;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是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的收官之戰。
2010年9月中央批准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研製建設工作,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以空間實驗室為起步和銜接,按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兩個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套用;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60噸級的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套用。

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套用問題。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套用問題。
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務和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的七次飛行任務,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為實施第三步戰略任務做準備。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目標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和服務技術;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開展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空間科學套用;為開展載人登月等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等。

研究歷史

載人航天是指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太空飛行器在太空從事各種探測、試驗、研究、軍事和生產的往返飛行活動。載人航天的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深入地認識地球及其周圍的環境,更好地認知整個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特殊環境從事各種試驗和研究活動,開發太空及其豐富的資源。載人太空飛行器由載人航天系統實施,載人航天系統由載人太空飛行器、運載器、太空飛行器發射場和回設施、航天測控網等組成,有時還包括其它地面保障系統,如地面模擬設備航天員訓練設施。
根據飛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載人太空飛行器可分為載人飛船、太空船太空梭三類。載人飛船按乘員多少,又可分為單人式飛船和多人式飛船。按運行範圍,可分為衛星式載人飛船和太空站進行載人航天活動,又是一種重複使用的運載器。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開始了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東方紅三號等多顆通信衛星的研製工作。
進入80年代後,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套用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特別是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並命名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統中,核心是載人飛船,載人飛船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來進行研製。“921工程”正式上馬時中央就提出了“爭8保9”的奮鬥目標, 即1998年要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突破,1999年要爭取飛船上天。中國唐家嶺航天城,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做了物質條件的保證。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這次飛行成功為中國載人飛船上天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2001年1月1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無人飛船。2002年3月2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無人飛船。2002年12月3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是38歲的楊利偉。他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後,他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
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於12日09時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也是第一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
出艙活動出艙活動
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27日16時48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翟志剛身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時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順利完成空間出艙活動和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後,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2011年11月01日05時58分,主要任務是與天宮一號對接。升空後2天,”與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標誌著中國成為繼蘇、美後第3個自主掌握次自動交會對接的國家,也標誌著中國已經初步掌握了自動空間交會對接。
2012年6月16日,我國第四艘載人飛船神舟九號於18點37分24秒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景海鵬劉洋劉旺順利升空,航天員景海鵬第二次參加飛行任務;劉洋成為中國首位參載入人航天飛行的女航天員。18日約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0分安全返回。
2013年6月11日,我國第五艘載人飛船神舟十號於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飛船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一號組成組合體在太空中飛行,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將對後續的天宮二號即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六艘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航天員景海鵬第三次參加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進行太空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駐留時間將首次長達30天。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景海鵬成功打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艙門,兩位航天員順利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景海鵬成為第一個進入天宮二號的航天員。

大事記

綜述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今日將發射升空。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神舟一號

實現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國載人航天計畫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鮮為人知的是,這枚載人航天工程的“先鋒官”,竟是由地面試驗用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作為中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號

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中國第二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至此,飛船按預定計畫,在太空飛行了7天。圍繞著飛船的測控和回收,中國航天測控人員決戰太空,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神舟二號”是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其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它的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真實件。

神舟三號

載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於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等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飛船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與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相比,“神舟三號”飛船的發射,在運載火箭、飛船和發射測控系統上,採用了許多新的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號

突破中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於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中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
“神舟四號”飛船是在“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神舟四號”飛船是第四艘無人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飛行中,飛船相繼完成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任務。

神舟五號

中國首位航天員進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誌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任務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六號”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飛船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

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太空人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
將與“天宮一號”實現對接
隨著“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將依次發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對外宣布,2011年下半年將發射神舟八號飛船,實施中國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
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神舟號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頤黎透露,,並有很重大的改進,但尚未對外公布。
按照工程交會對接階段的任務規劃,“神舟九號”是否載人,”後對任務全面評估才能決定。“神舟十號”計畫是載人飛行。另據透露,“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的對接中,有望出現女太空人的身影。兩名中國女航天員已經在進行相關訓練。

神舟九號

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
托舉神九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這是長征火箭的第165次發射,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

神舟十號

台北時間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許,中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征太空。
與以往神舟飛船相比,神舟十號是中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套用性飛行。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了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

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套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套用和試驗。神舟十一號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
飛行乘組由兩名男性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神舟十一號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研製,飛船入軌後經過2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 。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個過渡,為中國建造載人空間站做準備。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我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將長達33天。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類社會的現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整個市場的各個角落。中國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開發太空資源的基礎——載人航天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