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編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9)·上編》內容簡介:語言是人類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語言的發展變化,記錄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促進著社會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而社會的發展變化也會促進語言的發展變化,或者引發各種語言問題。語言研究者,社會管理者,以及所有對語言與社會關係感興趣的人士,都可以透過語言來把握社會,都應當關注社會重大變革對語言的影響,以便通過科學制定語言規劃來解決這些語言問題,來解決這些語言問題所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以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 當前中國社會最為突出的變化是快速發展的城市化(或稱“城鎮化”)進程。新中國早期的城市化率很低,且長期徘徊不前。1950年城市化率為11.2%,1978年為17.92%,年增長率約為0.23%。改革開放之後,城市發展問題受到特別重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1980年城市化率為19.4%;1998年為30.42%,2008年為45.68%,年增長率超過1.3%。2009年中國城市化率已達47%,預計2010年將達到50%。世界城市化率2000年為48%,估計現在為50%,這就是說,中國的城市化已經與國際平均水平大體相當。 2009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並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有關部門也正考慮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居住證制度,以方便農業人口逐步向城鎮轉移。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編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468頁
  • 開本:16
  • 定價:50.00
  • 作者:“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課題組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0073111, 9787100073110
  • 品牌:商務印書館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9)·上編》: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發布

作者簡介

周慶生教授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際雙語學學會(香港)常務理事,國際人類學民族學聯合會(聯合國)語言人類學分委會執委。研究領域涉及語言政策、語言規劃、語言狀況、語言傳播、語言與文化、雙語教育等方面,主攻社會語言學。出版著作十餘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80餘篇

圖書目錄

總述
第一部分 工作篇
語言文字工作新進展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開徵求意見
相關部委語言文字工作
地方語言文字工作
漢語國際傳播狀況
語言文字工作60年

第二部分 專題篇
上海世界博覽會語言環境建設新進展
廣播電視領域語言狀況
華文教學與華語傳播
影視劇語言狀況
民族地區法庭審判中少數民族語言使用問題
語言信息產業發展狀況
網路語言使用狀況調查
手語使用及相關問題
社會生活中的民間隱語
關於“中式英語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的社會反響

第三部分 熱點篇
漢字熱
地名用語用字問題
熱字、熱詞和熱語
火星文現象
第四部分港澳台篇
香港國語近況
澳門語言政策和語文狀況
台灣語文生活近況
第五部分參考篇
歐盟官方語言平等政策面臨的挑戰
吉爾吉斯共和國東乾語使用狀況
巴西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
韓國“世宗學堂”發展狀況
巴基斯坦語言狀況與語言規劃
日本人名用字規範問題
波札那應對語言消亡威脅的策略
附錄
《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範(第1部分:通則)》
少數民族文字報紙名錄
語言生活大事記
圖表目錄
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後記

後記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9)》上編(簡稱《報告》)即將出版了,這是繼《報告(2005)》問世以來的第五本《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
《報告》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套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規劃”的一個重點項目,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直接指導下,在商務印書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把握政策導向,反映語言生活現狀,聚焦社會熱點,揭示語言問題,提出政策建議,不斷總結改進,踏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研究路徑,練就了一批科研隊伍,成為《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系列中的一個創新品牌。
遵照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領導的意見,本年度的研究工作,在繼續按照以往程式和機制操作的基礎上,著重抓了《報告》的社會性和可讀性問題。把提升《報告》的社會性和通俗易懂性,貫穿到組稿、撰稿和改稿的各個環節,努力使《報告》更加適合社會及相關部門的需要。這進一步提升了《報告》的質量,但由於加大了統稿、改稿的工作量,部分影響了出版進度。對此,我們將在來年的工作中統籌兼顧,解決統稿滯後問題。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副司長王鐵琨,一如既往,積極參加課題組的重要會議,提出許多重要的指導性意見,會同資深審訂陳章太、戴慶廈、陸儉明、邢福義,副主編郭熙、周洪波,審稿小組成員陳敏等,在策劃、審稿、改稿及終審中,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忘我奉獻,為《報告》的圓滿出版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章太先生繼續擔任課題組的“常務”審訂,從項目策劃到成果出版,審閱評議了大量稿件。郭熙先生和周洪波先生繼續對課題組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序言

語言是人類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語言的發展變化,記錄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促進著社會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而社會的發展變化也會促進語言的發展變化,或者引發各種語言問題。語言研究者,社會管理者,以及所有對語言與社會關係感興趣的人士,都可以透過語言來把握社會,都應當關注社會重大變革對語言的影響,以便通過科學制定語言規劃來解決這些語言問題,來解決這些語言問題所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以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
當前中國社會最為突出的變化是快速發展的城市化(或稱“城鎮化”)進程。新中國早期的城市化率很低,且長期徘徊不前。1950年城市化率為11.2%,1978年為17.92%,年增長率約為0.23%。改革開放之後,城市發展問題受到特別重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1980年城市化率為19.4%;1998年為30.42%,2008年為45.68%,年增長率超過1.3%。2009年中國城市化率已達47%,預計2010年將達到50%。世界城市化率2000年為48%,估計現在為50%,這就是說,中國的城市化已經與國際平均水平大體相當。
2009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並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有關部門也正考慮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居住證制度,以方便農業人口逐步向城鎮轉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