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

中國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

《中國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
  • 作者:鄒旋 
  • ISBN:9787516149928
  • 類別:論文
  • 頁數:373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1版1次)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本書在綜述開放型經濟發展理論基礎上,探索內陸開放型經濟運行機理,建立體現經濟開放、地域分工與產業空間演進、要素區際開放和產品區際貿易等系列開放型經濟發展理論模型,並分別以重慶市的數據和除西藏外的西部11省市數據對區域開放、要素開放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內陸開放對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和內陸開放對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等方面做了系列實證研究。
本書本書分析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背景,構建了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在分析和借鑑現有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的基礎上,分別從產業開放演進、要素自由流動和商品區際貿易三大方面分別設計了西部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目標模式,並探索其各自的實現路徑;最終把產業、要素和產品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三位一體”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著作最後,以重慶為案例,解析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的探索歷程。

作者簡介

鄒璇,男,1973年9月生,漢族,湖南祁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湖南大學高層次引進人才、套用經濟學學科帶頭人,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博導。
2009——2011年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分別於2003年和2009年獲得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評為講師,2007年破格評為副教授,2010年破格晉升學校教授、2011年破格晉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授,2013年評定為套用經濟學博士生導師。
目前主要從事空間經濟學與新貿易理論、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產業經濟理論與套用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的研究。近年在《Journal of Asia-Pacific Studies》、《管理世界》等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40餘篇,獨著2部,合著4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主持省部級項目5項,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40餘項。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2項第一);教學上,主講中高級個體經濟學、中高級總量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城市經濟學以及區域經濟學。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選題背景
二 選題目的與意義
三 主要內容與觀點
四 研究思路與框架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現狀
第一章 理論基礎
一 概念內涵
二 理論基礎
第二章 內陸開放型經濟運行機理及實證
一 運行機理
二 經驗實證
三 機理與實證小結
第三章 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背景
一 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面臨的困境
二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需要轉型
三 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背景
四 西部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現狀
第四章 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設計
一 設計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的思路
二 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梯級
三 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設計
第五章 現有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及路徑借鑑
一 學術界對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及路徑的探索
二 地方政府對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三 當前西部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模式與路徑初探
第六章 西部地區要素空間最佳化模式與路徑
一 要素空間最佳化機理
二 西部地區的要素空間流動現狀
三 內陸地區要素空間最佳化思路
四 西部地區要素空間最佳化模式與路徑
第七章 西部地區產業開放演進模式與路徑
一 產業開放演進機制
二 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和空間分布現狀
三 內陸地區產業開放演進思路
四 西部地區產業開放演進模式與路徑
第八章 西部地區貿易空間最佳化模式與路徑
一 西部地區貿易空間最佳化機制
二 西部地區國內區際貿易現狀
三 西部地區貿易空間最佳化思路
四 西部地區貿易空間最佳化模式與路徑
第九章 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總模式與總路徑
一 總模式:“三位一體”梯級開放演進總模式
二 總路徑:“五位一體”開放演進總路徑
第十章 案例剖析: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探索
一 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二 重慶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歷程
三 重慶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
四 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路徑
五 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取得的成效
六 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