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簡稱航天機電)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

2001年7月,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17年11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 總部地點北京
  • 成立時間:1999年7月1日
  • 公司類型:國有
企業介紹,資質榮譽,總經理致辭,業績產品,

企業介紹

1999年7月1日,國防科技工業十大集團公司在北京召開重組大會,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7月,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目前擁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0餘萬人,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近5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擁有“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名。從集團公司走出的兩院院士有21位,現有8位。2008年,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主要經營業績指標進入中央企業A類行列。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由140個企事業單位組成。其中包括四個大型研究院:中國長峰機電技術研究院、中國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研究院和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三個大型科研生產基地:中國江南航天工業集團公司、中國三江航天工業集團公司和湖南航天工業總公司。集團公司共有11萬餘職工,其中近40%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製生產體系;擁有亞洲最大的仿真中心、國內最先進的目標特徵實驗室、電磁輻射實驗室等多個一流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實力雄厚;具備航天產品及其他高科技產品的開發生產實力、系統工程決策能力和管理經驗;擁有多 位德高望重、國際知名的航天老專家和一大批中青年科技帶頭人,以及一支思想好、技術精、能攻善戰、敬業奉獻的職工隊伍。

資質榮譽

有1人榮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當選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員,1人獲得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3人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42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9人當選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目前,集團公司擁有8名兩院院士,35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4名國家級專家,59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貼。10年來,新增3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62名全國技術能手、31名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93名國防科技“511人才工程”高級技能人才和11名“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
集團公司秉承航天傳統文化優勢,大大助推了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大大提升了集團公司整體形象。十年來,有1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3家單位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京區近30家單位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另外,近年來還先後有30家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0餘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模範職工之家、職工小家,5家單位被評為全國和諧勞動關係優秀企業。
繼榮獲國資委年度任期“科技創新特別獎”之後,集團公司又被中國企業評價協會評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100強”第一名,創新指數最高,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創造特別獎、組織管理獎。擁有中國第一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國內外專利申請2498件,發明專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國內外有效專利717件(其中發明專利117件),計算機軟體登記206件,有效商標428件(省市著名商標3件)。

總經理致辭

“打造國際一流的航天防務公司”是航天科工的發展目標,“放飛神劍,收穫和平”是航天科工對社會的莊嚴承諾。
自1956年創建以來,中國航天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經濟的騰飛和民族精神的弘揚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中華民族高科技產業的象徵。今年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成立11周年,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10年來,航天科工在武器裝備建設、改革發展、科技創新、科學管理、隊伍建設、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航天科工資產總額較成立時增長近3倍,總資產突破1000億元;營業收入較成立時增長6。18倍。2007年,在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航天科工被評為 A級。
站在新的起點,航天科工將繼續順應世界發展潮流,視維護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促進社會發展為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與此同時,航天科工將繼續堅持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加強軍民兩用技術和民用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讓航天技術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釋放出更大的能量,造福於全社會,造福於全人類。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致力於在航天防務、信息技術和裝備製造三大產業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世界知名度。當前,航天科工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自主創新,大力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人才強企戰略、質量制勝戰略,堅持始終把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始終把國防武器裝備建設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始終把軍民融合作為發展的重要方略,始終把改革調整作為發展的重要舉措,始終把自主創新人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始終把質量安全作為發展的重要抓手,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發展的關鍵所在,始終把科學管理和風險管控作為發展的重要保障,始終把黨的建設作為推進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工程,走出一條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力爭早日將自身建設成為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
總經理、黨組書記:許達哲

業績產品

1999年7月1日,隨著國防科技工業體制的戰略性改組,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正式組建成立。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國務院直接管理。主要承擔各類飛彈武器系統及其它航天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兼營多類民用產品,同時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以及對外工程承包、招標採購、勞務輸出等業務。
40多年來,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各條戰線的大力支持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始終以發展航天技術、壯大國防實力為立業之本,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不斷提高飛彈武器的科技含量,為國防現代化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在完成軍品任務的同時,依靠航天科技工業的優勢,促進和帶動了地方經濟建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70年代末期,在中央“軍民結合”方針的指引下,航天科技工業積極調整產業方向,走出軍工小天地,進入經濟主戰場。先後為幾十個行業提供了數千種民用產品,逐步形成了“聯合起來求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以“大、名、特”產品為方向,以高新技術產品為龍頭,在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汽車及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在航天防務方面,航天科工建立了完整的防空飛彈系統、飛航飛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飛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電子信息技術及套用是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支柱性產業。航天科工開發了一系列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服務國家經濟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統,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信息技術被列為國家重點工程的航天金稅工程,成功推出百萬元版增值稅專用發票防偽稅控系統,大大提高了票據管理效率,為打擊經濟犯罪提供了先進可靠的科學技術手段,被朱鎔基總理稱讚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造發明”。目前,集團公司正在與國家稅務總局共同將萬元版專用發票防偽稅控系統推向所有一般納稅人企業。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形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智慧卡及非接觸式IC卡研究、生產和套用開發基地,先後開發了金稅專用卡、銀行密碼支付系統等高科技產品,其智慧卡終端機銷量一直穩居同行業首位。航天金卡廣泛用於銀行、稅務、海關、市政、交通、郵電等十幾個行業,先後作為專用卡服務於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98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並經悉尼奧運會組委會正式確定,作為2000年奧運會專用門票卡。
正在飛行中正在飛行中
航天機電集團公司開發的IP網路電話系統,是擁有完全中國智慧財產權的電話伺服器產品,其獨有的智慧型化容錯和語音數據修補技術為國際領先,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以色列之後第四個掌握網路電話集成系統技術的國家。
利用航天的信息安全技術優勢,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研製生產了抗惡劣環境計算機、防信息泄露安全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率先在國際網際網路上建立了虛擬專用網,通過加密處理,大大提高了公共網路上私有專用網路的安全性能。
各種雷達設備、衛星地面接收天線和數字接收設備,其技術性能得到預警、制導、氣象觀測、交通管制、精密測量、廣播通信等領域的一致認可,具有了相當的生產規模。探地雷達系統,可對深達28米的地下進行探測並數字成像,在探察地下物、檢測施工質量等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高可靠性的VSAT衛星數據通信系統,成本價格比同類進口產品低1/3,且安裝使用方便,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立體通信網專用設備。
利用航天技術尤其是特種技術二次開發生產的光機電一體化民用產品,形成了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又一支柱產業。
航天機電集團公司開發、生產的工業過程控制系統和多種型號數控產品,以其高技術優勢,大幅度提高了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效率,加速了傳統工業領域的現代化進程。被列為國家三大定點生產基地之一的數控集團,經過“八五”國家級攻關和技術改造,已具備了年產上千套數控系統的能力,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並出口國際市場。
用先進的航天設計技術、仿真空氣動力學計算、薄殼輕型焊接結構生產工藝承接的眾多人物塑像、城市雕塑、景觀造型等工藝工程,如香港天壇大佛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和澳門“盛世蓮花”等都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贏得了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
在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過程以及北京2008奧運會舉辦過程中,航天科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彰顯了強大的航天高科技實力和中央企業“頂樑柱”的作用。
市場化改革
1999年,國家對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其中,原航天工業總公司一分為二,組建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新任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夏國洪對此次改革的影響的看法
徹底推向市場的改革
航天是一個很特殊的領域,它既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同時也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我國航天工業發展40多年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據統計,我國40年來對航天的投入總和,尚不到美國在這一領域一年的投資。我國的年投入水平甚至只有印度的1/6。在如此低投入的基礎上,我國能確立世界航天大國的地位,堪稱奇蹟。但是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夏國洪認為,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市場經濟意識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舊的航天管理體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的發展。這種不適應導致航天科技工業經濟效益差、人才嚴重流失,並成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中最困難的行業之一。
夏國洪告訴記者:“在此前,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經歷了四次大調整,即由最早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變為七機部、航天部、航空航天部、航天工業總公司。1993年的改革雖然撤部建立公司,向經濟實體轉變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總公司的政府職能並未取消,國家也沒有授予資產經營的權力。因此,本質上還是一家政企不分的行政性公司,就整體而言,並沒有跳出計畫管理體制的框子。”夏國洪認為:這次改革不同了,改組後的航天機電集團和科技集團,徹底解除政府職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企業,如果說1993年的改革是把我們推向了市場經濟的門檻,那么這次改革是把我們徹底推向了市場經濟的海洋,是使航天工業徹底走向市場的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革。給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徹底轉變觀念是關鍵
機遇和挑戰並存。市場經濟是海洋,它同樣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夏國洪認為,從長遠發展看,不走向市場,航天工業將沒有希望。如何儘快掌握市場經濟規律,徹底轉變觀念是航天工業能否在市場經濟下再創輝煌的關鍵。夏國洪認為,轉變觀念是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企業所必須的,但對於航天更為迫切。航天由於其特殊性,長期以來在計畫經濟下形成的等靠要觀念,在成本、供需關係方面都缺乏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夏國洪說:航天是高技術產業,技術優勢是航天參與市場競爭的最大優勢。但是,據統計,這些年來,航天系統部級以上科技成果就達1萬多項,產品轉化率卻不足15%。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技術變不成產品,產品變不成商品,技術優勢就轉化不出市場優勢、資金優勢,就勢必形成抱著金飯碗討飯的局面,從而導致效益低、收入低、人才流失,嚴重影響航天事業發展,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市場經濟特別注重成本,而成本觀念也是航天最欠缺的。夏國洪說:“長期以來,我們眼中沒有市場,自認為行業特殊,很少考慮成本。計畫經濟時期,航天產品被稱為七專產品,由國家指定專門企業生產,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配套就很成問題。因此,培育市場觀念要從每一個環節入手,包括我們的科研設計部門,把設計思想轉移到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模組化也是市場經濟對航天科技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