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總經理)

劉石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總經理)

劉石泉,男,漢族,湖北大冶人,1963年1月出生,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畢業,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研究員。地地戰術飛彈總體技術專家。

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石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大冶
  • 出生日期:1963年1月
  • 職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 畢業院校哈爾濱工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人物履歷,研究方向,個人榮譽,

人物履歷

1978年8月,在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現哈爾濱工程大學)飛彈工程系飛彈總體設計專業學習;
劉石泉
1982年8月,任航天部基地設計所技術員;
1984年9月,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固體力學專業學習;
1987年2月,任航天部、航空航天部基地設計所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94年1月,任航天總公司基地設計所裝備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
1995年7月,任航天總公司、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基地裝備系統副總設計師;
1999年9月,任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基地副主任、黨委常委、裝備系統副總設計師;
2000年4月,任航天機電集團公司基地副主任、黨委常委、科技委主任、裝備系統副總設計師;
2001年5月,任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基地副主任、黨委常委、科技委主任、裝備系統總設計師、副總指揮;
2007年4月,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九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2011年12月,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院長;
2013年1月,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2019年2月,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研究方向

自參加工作以來,長期致力於地地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研製。在某型號研製中,在國內首次建立了飛彈在彈性發射台支承條件下彈性動力學分析模型;在國內首次提出用連續質量單元法對子母彈頭結構進行振動特性分析,並計算出子母彈頭局部結構固有頻率和動載荷。在某新型號研製中,主持完成結構最佳化設計;提出頭體分離方案,採取措施解決了頭體分離出現大姿態擾動問題,減少了彈上火工品12路及對彈上供電要求和單機繼電器數量,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創造性地提出和實現燒蝕過渡方案。解決了噴管耐燒蝕、抗沖刷等問題;提出並首次在地地飛彈上採用彈道修正加軟體延時爆高方案,解決了彈頭爆高問題,並降低了製造成本;提出最佳化發射流程方案,使發射準備時間縮短40%以上;提出技術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有翼再入體在高超音速條件下,第四類激波產生熱脈衝對前翼的燒蝕問題;主持完成我地地飛彈首次高海拔地區飛行試驗,提出方案,飛彈落點精度優於戰技指標要求。他提出採用兩種方式的突防方案實現飛彈武器系統有效突防,該方案原創性特徵顯著,創新性強,使用效費比高,拓展了套用前景;他提出一系列技術方案和措施,主持完成某工程兩個型號大量了的關鍵技術攻關,其中一個型號已完成設計定型,另一型號即將定型。
劉石泉

個人榮譽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航天總公司“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先後獲得“全國十大傑出職工”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4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5篇,獨立編著了《彈道飛彈突防技術導論》,與梁立孚先生合作編著了《飛行器結構力學》。
被譽為“敢啃硬骨頭的航天專家”
1996年被評為第三屆湖北十大傑出青年。1963年出生於茗山鄉劉福八自然村的一個貧寒家庭。12歲時以優秀的成績考入高中。當時家中非常困難,連油鹽有時也沒吃的。為了掙錢供他讀書,父親到遠離家鄉50多公里的殷祖,幫助造紙廠運草,母親則到附近的紅衛站台,給別人挑鐵,換取幾個零用錢。
1978年,年僅15歲的劉石泉以總分349的優異成績考上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為了讓他讀大學,家裡把唯一的一台"大橋"牌縫紉機都給賣了。
1982年畢業後,劉石泉來到湖北鄂西北三江航天集團設計所工作。為了充實自己,1984年又考入華中理工大學繼續深造,三載寒窗後又回到了三江集團。
1986年以來,劉石泉先後在國家和省、部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6篇。在科研工作中,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被集團領導稱為"能打硬仗的青年",榮記二等功。1991年破格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時年28歲,成為集團最年輕的"小高工"。航天高級工程師的任務是搞創造發明。1992年初,劉石泉被任命為某新型號預研組組長。在領導和老專家的支持下,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通過蒐集大量技術資料,思考探索,計算分析,模糊的東西逐漸清晰起來,編寫出新型號總體方案論證技術報告,配合新型號總設計師敲定了設計原則,完成了新型號改進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992年4月,某型號方案聽證會在北京舉行,年僅31歲的劉石泉,成了共和國新一代型號設計方案的發言人。55分鐘的匯報,描繪出了一幅新型號產品的藍圖,答辯論證,精闢簡潔,使在坐的航天專家讚不絕口。三江集團的新型號設計方案順利通過。"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祖國培育了我,我就要為祖國爭光、爭氣!"劉石泉經常說,"任何一項工作,我們能幹好而沒有乾好就是犯罪。"研製任務壓力大,更要靠集體、靠領導、靠大家的智慧,靠自己多乾點、多累點、多想點。每次做產品試驗,他總是認真細緻地查問題,找原因,力爭做到萬無一失。他常對同事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能幹上航天很不容易。我們的試驗一冒煙就是幾百萬,這是多少農民的血汗啊。一旦失敗了,我們又怎么對得起我們的衣食父母!"
1995年7月,由劉石泉所在的三江航天集團參與研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海海域飛彈發射圓滿成功。此前,江澤民總書記和中央有關領導參觀了劉石泉和他的同事們共同研製的產品,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