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外傳

中國美院外傳

《中國美院外傳》是201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健雄。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美院外傳
  • 作者:趙健雄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
  • 頁數:35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3046094
  • 商品尺寸:23.8 x 16.8 x 2.6 cm
  • 商品重量:599 g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現在的中國美術學院,當年成立時叫國立藝術院,是民國最高藝術學府,後來隨時代風雲幾經變遷,先後改稱國立藝專、中央美院華東分校、浙江美院……
因為聚集了一批頂級教育家與藝術家,它的歷史幾乎就是20世紀中國藝術教育史與半部藝術史。
趙建雄所著的《中國美院外傳——時代的顏色》講述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其精彩曲折與意味深長,遠遠超出人們想像;《中國美院外傳——時代的顏色》中藝術家們在困厄與創造中展現出來的人格,甚至稱得上偉大。

編輯推薦

趙建雄所著的《中國美院外傳——時代的顏色》觀察將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發生髮展及它與社會變革與意識形態的關係,梳理美院乃至20世紀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擷取美院歷史上頂級的教育家和藝術家,以點帶面的展現了中國美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那些波瀾起伏乃至匪夷所思的人物與故事,足以讓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師和藝術。

媒體推薦

在信息的海洋里,這套書恰如一葉扁舟,載著浙江歷史與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駛入了我們躁動不安的精神世界。面對喧囂的現實,它向我們展示了知識的力量以及知識分子的力量,而它本身也成為這種力量有效的延伸之一了。
——劉恆
從這裡出發,了解浙江,了解中國。
——余華
我迄今至少有三個遺憾,就是沒有在合適的時候受到過這三所學校的沐浴。
——麥家

作者簡介

趙建雄,文化學者,著有《中國傳統石雕》、《金匱問道》、《當代流行語》、《濁世清心——晉書隨筆》、《吃相》、《姑妄言之》等近20種。

目錄

一 新畫派:像太陽一樣升起
1928 蔡元培:倡導美育 以代宗教
1929 林風眠:調和中西 順應時代
1930 林文錚:主持教務 藝術救國
1931 吳大羽:相信天才 從心出發
1932 李金髮:象徵詩歌 寫實雕塑
1933 劉既漂:引領圖案 投身建築
1934 方乾民:崇尚現代 反映本質
1935 李超士:粉畫先驅 收藏痴漢
1936 “一八藝社”的年輕戀人和木鈴木刻研究會
二 西遷與回歸:被中止的藝術現代化
1937 羅工柳與彥涵:不約而同 奔向延安
1938 滕 固:切戒浮華 反對偏頗
1939 傅 雷:拒絕妥協 拂袖而去
1940 王子云:奔赴西北 搶救國粹
1941 呂鳳子:揮毫籌款 自主辦學
1942 陳之佛:既已上鉤 脫身有術
1943 傅抱石:感應時代 施展抱負
1944 潘天壽:初掌藝專 一心教學
1945 謝海燕:學術自由 兼收並蓄
1946 李可染:困而知之 無涯惟智
1947 汪日章:偶然背後 或有必然
1948 黃賓虹:超凡脫俗 畫之大者
三 外西湖時期及其終結:革命與革命者的沉沒
1949 倪貽德:身著戎裝 接管學校
1950 劉開渠:雕塑人生 風雨隨形
1951 江 豐:革命大局 重於一切
1952 龐薰琹:遊學西洋 潛心民間
1953 王流秋:歸國抗戰 傳奇一生
1954 周昌谷:平和美艷 求而難得
1955 莫 朴:忠心為黨 無怨無悔
1956 金 冶:六道輪迴 世事難料
1957 那些“右派”們:幾乎全是“左派”
1958 宋秉恆:明知無效 也要投入
四 建設中國畫的教育體系:再造傳統
1959 潘天壽:大膽上書 竟獲重任
1960 吳茀之:無情歲月 有情人生
1961 陸儼少:以戴罪身 教山水畫
1962 陸抑非:性靈天趣 溢於筆下
1963 陸維釗:蜾扁專家 當仁不讓
1964 沙孟海:既能險絕 復歸平正
1965 鄧 白:恢復青瓷 著作十卷
五 文革與後文革:紅海洋的潮起潮落
1966 張永生:造反闖將 獲囚半生
1967 鄭勝天: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1968 蕭傳玖:懸樑牛棚 悲憤辭世
1969 劉鴻逵:平生故事 說與同窗
1970 席德進:另類人生 光耀彼岸
1971 顧生岳:大局出發 選擇工筆
1972 吳山明:魚和熊掌 可以兼得
1973 趙延年:木刻奇才 魯迅傳人
1974 劉國輝:從勞改犯 到國畫家
1975 方增先:順時就勢 得己所哉
1976 陳寧爾:紅色經典 撥亂反正
1977 徐永祥:天下為公 捨我其誰
1978 全山石:蘇俄油畫 中國傳人
1979 查 立:傾心現代 種瓜得豆
1980 林 琳:領先群倫 不羈畫魂
1981 潘公凱:繼承父業 守護理想
1982 王德威:從小革命 忘我工作
1983 肖 峰:大難不死 圖貞觀治
1984 陳宜明:傷痕美術 留諸青史
六 當代藝術集群:那些耀眼的光焰
1985 張培力:從新空間 到新媒體
1986 吳山專:紅色幽默 鋼鐵引擎
1987 谷文達:傳統前衛 兼於一身
1988 王廣義:注重闡釋 以拙勝巧
1989 肖 魯:兩聲槍響 改變一生
1990 黃永砯:出其不意 乃至無意
1991 宋永紅:相信直覺 出諸本能
1992 邱志傑:關注生活 追求參與
1993 耿建翌:曲線情緒 直線精神
1994 趙無極:表現虛空 揮灑自由
1995 朱德群:得其意蘊 忘其形態
1996 吳冠中:筆墨變化 當隨時代
1997 王 澍:培養哲匠 和而不同
1998 許 江:以葵自喻 渴望燃燒
後記:曹氏兄弟及美院與一座城市的關係
主要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