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理科學院大運河文化南方發展研究中心

大運河文化,屬於獨一無二的“活”的文化遺產,跳出“點”的概念,以層絡劃分之---包括大運河物質文化和大運河非物質文化(文學、地理學、水利學、藝術學、歷史學、制度學、政治學,民俗學、民族學、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等等)。物質文化是指在開鑿大運河過程之中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大運河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古代信息,對研究古代中國社會、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等等領域,是一部《大運河百科全書》;對研究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文化態度、審美價值等傳統文化概念,是一部“運河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最新版《行動指南》把大運河文化特點歸結“它代表了人類的遷徙和流動,代表了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不斷的交流,並代表了因此產生的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總之,大運河文化,是大運河遺址文化蓄藏著的活化石文化。大運河文化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心態文化層:
b.制度文化層:因為運河經濟實踐約定俗成的社會行為規範,有可持續性,例如-當代運河還在通航;
d.心態文化層:大運河文化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精神文化、社會意識等概念,是大運河文化靈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