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腔

中國秦腔

《中國秦腔》是2009年百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育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秦腔
  • 作 者:蘇育生 
  • 出 版 社:百家
  • 出版時間:2009-3-1
  • ISBN:9787807039013
  • 頁數:307
  • 字數:269000
  • 紙張:膠版紙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於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中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
眾多,民眾性娛樂活動之廣泛.在國內也是罕見的。這個地方產生著秦腔.秦腔又滋潤著這個地方。秦腔是太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所以,從清代的《秦雲擷英小譜》,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秦腔記聞》,乃至後來的《關於秦腔源流的研究》、《秦腔聲韻初探》、《秦腔音樂》、《秦腔史稿》、《中國秦腔史》、《秦腔劇目初考》、《秦腔音樂概論》、《秦腔音樂唱板淺釋》等等,都為闡釋秦腔,為秦腔的發展和建設做了重要的貢獻。這一本《中國秦腔》,是這種研究的繼續,雖不敢說它是集大成之作,但它論述的學術性,資料的豐富性,且結構的新穎和文采斐然,無疑是秦腔研究的重要收穫。

目錄

一、秦腔概論
(一)秦腔開創了我國戲曲音樂中板腔體的結構方法
1.板腔體音樂結構原則
2.板腔體音樂結構方法
3.秦腔的板式及伴奏形式
(二)秦腔開創了我國戲曲劇本分場結構的形式
1.以一對上下句為基礎,使秦腔劇本簡約並具通俗性
2.根據劇情需要.對有不同容量和作用的場子進行有機的組合
3.秦腔分場結構形式豐富和提高了戲曲文學的表現力
(三)秦腔促進了我國戲曲表演藝術進一步綜合發展
1.秦腔的演出形式更加自由靈活
2.秦腔使表現手段的綜合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
3.秦腔給各個行當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4.秦腔的表演藝術風格
(四)秦腔開創了梆子腔系統的先河
1.以秦腔為代表的梆子腔的共性
2.秦腔的流傳及其途徑
二、秦腔的孕育和形成時期(唐至明末)
(一)秦腔聲腔溯源
1.秦腔聲腔源於唐代變文的詩讚體音樂
2.西調豐富和發展了秦腔聲腔音樂
3.勸善調是秦腔基本曲調——“二六板”的胚胎
(二)秦腔戲曲文學溯源
1.秦腔戲曲文學源於唐代變文詩讚體韻文
2.秦腔戲曲文學得益於民間說唱文學
3.從《刺中山》看秦腔劇本與民間說唱文學的淵源關係
(三)秦腔表演藝術溯源
1.漢代百戲
2.唐代梨園
3.歌舞戲
4.參軍戲
(四)秦腔的形成
1.《缽中蓮》中“西秦腔”表明秦腔最晚形成於明末
2.秦腔當產生於同州、蒲州地區
3.關於秦腔活動的記載
三、秦腔的發展時期(清初至乾隆年間)
(一)秦腔在陝西的發展
1.乾隆年間陝西秦腔
2.西安梨園會館
(二)“花雅之爭”與秦腔譽滿京師
1.“花雅之爭”
2.魏長生譽滿京師
3.魏長生的表演藝術
4.魏長生的弟子們
5.秦腔禁而不止
(三)秦腔早期劇目
1.明末清初秦腔劇目片斷
2.乾隆年間的秦腔劇目
3.嘉慶、道光年間的秦腔劇目
四、秦腔的成熟時期(清嘉慶至清末)
(一)各具特色的秦腔流派
1.同州梆子
2.西府秦腔
3.漢調桄桄
4.西安亂彈
(二)豐富多彩的秦腔劇目
1.秦腔劇目的內容
2.江湖二十四大本
(三)流派紛呈的秦腔表演藝術
1.潤潤子
2.陳雨農
3.李雲亭
4.黨甘亭
5.劉立傑
五、秦腔的改良時期(二十世紀初至四十年代末)
(一)新型的秦腔團體——陝西易俗社
1.國內的戲曲改良運動
2.易俗社的成立
3.改良舊劇的指導思想——《甄別舊戲草》
4.著名劇作家及其代表作
5.著名演員及其表演藝術
6.易俗社的影響
(二)爭奇鬥豔的秦腔班社
1.西安榛苓社
2.西安三意社
3.西安正俗社
4.西安秦鐘社
5.西安尚友社
6.蘭州化俗社
7.蘭州新興社
8.隴東平樂社
9.寧夏覺民社
10.青海雲雨社
(三)陝甘寧邊區的新秦腔
1.民眾劇團的成立
2.馬健翎及其代表作
3.陝甘寧邊區其他劇團
六、秦腔的繁榮與振興時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
(一)秦腔的改革和發展
(二)參加全國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
(三)陝西省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大會
(四)整理改編優秀傳統劇目
(五)以劉毓中、蘇育民為旗幟的演出陣容
(六)三大秦班進北京、下江南
(七)最早的秦腔藝術片《火焰駒》、《三滴血》
(八)周總理唱秦腔
(九)在“振興秦腔”中發展
(十)西北五市秦腔名家新秀交流演出
(十一)“秦之聲”——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十二)秦腔藝術研究及其成果
(十三)秦腔走出國門
1.秦腔第一次到日本
2.《千古一帝》在日本
3.秦腔在歐洲
4.秦腔在韓國
5.日本學者的秦腔情緣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