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城

中國科技城

中國科技城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即素有“西部矽谷”和“智慧之城”美譽的綿陽,綿陽是中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研發與生產基地,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全國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市、全國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科技城
  • 外文名稱: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 別名:綿陽(Mian Yang),涪城,綿州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四川盆地
  • 下轄地區:涪城區、遊仙區、經開區等
  • 政府駐地:高新區火炬大廈
  • 電話區號:0816
  • 郵政區碼:621000
  • 地理位置:中國四川盆地西北部
  • 面積:2萬平方千米,城區約110平方千米
  • 人口:總人口約540萬,城區約110萬人
  • 方言:四川方言綿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涪江、安昌江沿岸的城市觀光帶、富樂山、西山、南湖、仙海等景區
  • 機場:綿陽南郊機場
  • 火車站:綿陽站、綿陽南站、綿陽北站
  • 車牌代碼:川B
  • 市花:月季花
  • 市樹:香樟樹
  • 建城歷史:2200多年
  • 城市精神:開放、誠信、文明、和諧
介紹,建設,西部崛起科技城,自主創新領風騷,鍛造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科技城,開發西部發展高地,城市名片,

介紹

素有“蜀道明珠”、“富樂之鄉”美譽的綿陽是中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成渝經濟區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全國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全國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市,建成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中國科技城
綿陽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省會成都90千米。幅員面積20249平方千米。總人口540萬。轄兩區六縣一市,代管省政府科學城辦事處。綿陽市區建成區面積約110平方千米,城市常住人口約110萬。
暢通便捷的交通,把綿陽與世界各地連在了一起。成綿、綿廣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綿遂高速公路寶成鐵路穿境而過,成綿樂城際高速鐵路即將於2013年竣工通車。這裡擁有二類鐵路口岸和公共保稅倉庫;綿陽南郊機場已開通可達北京、上海、廣州等航班;正在建設中的貨櫃貨棧打通了陸海聯運的快捷通道,以綿陽為中心的“鐵、公、機”聯運立體運輸網路已經形成。
綿陽科技資源豐富。這裡聚集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等18家國防科研院所,西南科技大學等10所大專院校,以及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綿陽)科技城大數據產業研究院等專業研究機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5個、國家技術中心4個,薈萃了包括26名兩院院士在內的17萬餘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專家800多名。2001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綿陽科技城的決定。
綿陽科技城是科技產業城,科技城發展的關鍵在產業,產業的核心是工業。
綿陽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實施“兩個拳頭”構建六大產業集群的工業發展思路,一手抓長虹、攀長鋼、九洲、新華、巴蜀電力公司等骨幹企業的發展,培育一批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特大型企業,打造綿陽工業的參天大樹;另一手抓中小企業群的發展,圍繞骨幹企業發展配套企業,加快發展一批銷售收入過10億和億元的企業,著力構建電子信息產業、冶金產業、建材產業、汽車零部件及特種汽車製造產業、生物醫藥及食品產業、紡織產業等六大產業集群,打造綿陽工業的一片“森林”。
綿陽是一座智慧之城。綿陽歷史悠久,自公元前201年漢高祖設定涪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綿州大地物華天寶,秀美的山川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聖賢人傑。蠶桑始祖(黃帝元妃)嫘祖、人文始祖大禹、針灸祖師涪翁、文昌帝君張亞子、唐代大詩人李白、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詩畫巨匠文同、蜀中才子李調元、文學大師沙汀生於斯土,長於斯土。新中國成立後,以研製中國核子彈、氫彈而聞名海內外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等當代科學家,則為這座“智慧之城”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而今天的綿陽科技城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創新為動力,以打造創新示範基地為目標,努力建成製造中心、研發中心和服務中心,把綿陽打造成一座創新城市。
綿陽市委、市政府按照科技城建設的規劃,提出打造百萬人口大城市、把綿陽建成西部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城市之一、基本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現代化城市水平的戰略。
綿陽是一座優秀旅遊城市。綿陽市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人文資源和集中的科技資源,紮實做好旅遊這篇大文章。綿陽市正以“走近兩彈一星、體驗原始山水、探源李白文化、休閒神奇綿陽”為主開放題,全力打造以“兩彈一星”科技博物館和中華科學家雕塑園為代表的科技城城市景觀、李白故里、王朗高端生態旅遊景區、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羅浮山溫泉之都、西羌猿王洞、七曲山風景區,努力把六大景區建成全國一流的精品景區。
綿陽城市現代化水平,城市環境水平,城市文化品位得到迅速提升。秀美的山川,宜人的氣候,優良的人居環境,綿陽市正逐步成為中國最佳宜居城市。
綿陽科技城必將成為一座創新城市,必將成為中國西部一顆耀眼的明珠。

建設

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一場以“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在我國“兩彈一星”誕生地的四川綿陽再掀波瀾。這場大討論的主題是,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惟一命名的科技城,在新的形勢下,綿陽如何才能更好地釋放科技潛能,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如何在觀念創新與機制創新上求得更大的突破,把綿陽建設成為我國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和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大城市。

西部崛起科技城

“建設好綿陽科技城,是鄧小平先生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要論斷的具體實踐,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這是2001年國務院在《關於建設綿陽科技城有關問題的批覆》中的一段話。
綿陽,這個位於祖國西部的地級市因此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之所以贏得這一機遇,是因為這裡不僅擁有20世紀60年代中期把我國第一顆核子彈送上天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而且還有著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和西南磁學研究院等國家的“獨生子”為代表的國防科研院所18家。它們在核物理及其套用、空氣動力學磁性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研究領域代表著中國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這樣一個地處中國西部腹地、城區人口不足60萬的中等城市,卻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達17萬人,其中“兩院”院士就多達26名。
如何把綿陽如此雄厚的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產業優勢?2000年9月4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綿陽科技城的戰略決策。按照“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思路,綿陽人發揚“兩彈”精神,借科技之光,走軍轉民之路,創造出被有關專家稱譽的“西部速度”。全市80餘家“軍轉民”企業生機勃發。其行業和領域涉及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機電一體化和環保產業。其中,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環保工程研究中心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我國第一套電子束輻照煙氣脫硫脫硝工業化試驗裝置,在北京等地得到廣泛套用。該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對於控制和治理燃煤電廠及其它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效果良好,成為當今惟一能同時脫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煙氣淨化技術。
綿陽全市已孵化和培育出各類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且前景頗為看好的科技型企業900餘戶,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8%以上。在今年上半年,僅60平方公里範圍的科技城內就實現GDP198.3億元,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躍居西部城市前列。

自主創新領風騷

在綿陽市委書記譚力看來,科技城建設的抓手是產業,載體是企業,核心是自主創新。他認為“科技城理當去爭當科學發展的模範和自主創新的先鋒。”
長虹是綿陽的一張“名片”,也是我國民族工業自主創新的典範。在全中國消費者中,每4台彩電就有1台產自長虹。2007年6月22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BL)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顯示,長虹品牌價值達到583.25億元,三年淨增152.52億元,高居中國500最具價值家電品牌第二位。企業的銷售收入也由2003年的141億元攀升為2006年的231億元。而支撐這一“超越”與“嬗變”的背後,是長虹人對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的孜孜追求。近3年間,長虹總共獲國家專利450件,平均每兩天多時間就有一項新成果或新專利問世。
而在綿陽,這種“堅持創新,求索卓越”的企業遠遠不止一個“長虹”:由綿陽新華公司開發出的491Q、491Y系列汽油發動機,填補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汽車行業的技術封鎖和資源壟斷,為我國輕型汽車自主創新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由綿陽九洲集團自主開發出航管產品專用晶片“九洲之芯”,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由綿陽龍華公司研發的國家“火炬計畫”項目聚碳酸酯(PC)薄膜遠銷美國、歐洲、韓國,成為我國第二代身份證防偽膜的獨家供應商。從2001年以來,綿陽先後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博士後工作站5個、各級生產力促進中心10家,共實施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畫項目591項,其中20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高於西部各省和全國平均水平。
一大批前景看好的重大工業項目也於去2006年相繼在綿陽破土動工。由長虹集團總投資160億元的中國第一條等離子屏項目,由攀長鋼總投資上十億元的1萬噸鈦材、50萬噸棒材項目,由華瑞公司投資15億元的汽車整車項目等幾大重點項目當前正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這些項目達產後,綿陽將新增工業產值500億元以上,相當於綿陽現有工業產值的總和。

鍛造競爭新優勢

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
2012年,綿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46.42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19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706.22億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增加值421.01億元,增長10.47%。與2011年比較,工業化率提高0.4個百分點。
讓政府回歸到市場的“本位”。從2001年開始,綿陽就開始率先在四川進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削減審批項目的基礎上,把31個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278個服務項目集中到“政務超市”——市行政服務中心合署辦公。自2011年以來,綿陽又在全國首家推出了“一章對外”的行政審批辦法,實行同步審批、限時辦結,以進一步地砍減審批項目、縮短審批流程,讓權利在陽光下運作。同國內許多城市在招商引資中的“拼政策”、“拼優惠”相比,綿陽更注重產業的配套和自身比較優勢的發掘。幾年間,圍繞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綿陽相繼引進以沃爾瑪、微軟、西門子、菲利普和拉法基等世界500強企業為代表的數百家企業赴綿陽投資發展,其內外資到位額連年居整個四川省前列。據說沃爾瑪當初在對綿陽進行實地考察之後,惟獨看中了綿陽市政府辦公所在的那塊“地盤”,最後的結果,是市政府讓出了兩座樓中的一座,由於辦公室一時周轉不靈,市長們召集工作會議不得不四處打起了游擊。也就在這幾年中,綿陽還啟動了“招才引智”工程,先後引進各類科技管理人才9000多人,到綿創辦企業和實施項目的博士、碩士500餘名。

城市名片

中國科技城,巴蜀富樂鄉。
中國科技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