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級行政單位

中國省級行政單位

中國省級行政單位是指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域,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以及2個特別行政區。

省自治區有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省級行政單位
  • 省級行政區域:34個
  • 自治區:5個
  • 直轄市:4個
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附:副省級城市,省自治區,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建設兵團,特別區,香港,澳門,附錄,

直轄市

四個直轄市分別為: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簡稱京。位於華北平原西北端。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都,遼時為陪都,稱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號。1928年始設市。現轄16區、2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1.68萬平方公里。200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36.3萬人。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學、教育中心和交通樞紐。北京還是馳名中外的遊覽勝地,主要名勝古蹟有長城、故宮、天壇十三陵頤和園香山等。

上海

上海簡稱滬。地處中國東部海岸中段、長江入海口處。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轄18區、1縣。全市面積5800平方公里。2002年末戶籍人口1334.7萬人。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

天津

天津簡稱津。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渤海。金元時代稱直沽,為漕運要地,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稱天津並設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始設市。現轄15區3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2002年末戶籍人口919.05萬人。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並有一定的工業技術基礎。天津也是華北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天津的名勝古蹟主要有市區的寧園、天后宮、大沽口炮台,薊縣獨樂寺,黃崖關古長城及有“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風景區。

重慶

重慶簡稱渝。位於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地。隋唐屬渝州。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黨政府陪都。1997年,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3個地級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下轄15區、4縣級市、17縣、4自治縣。全市面積8.23萬平方公里。2002年末,全市總人口3107萬人。重慶是綜合性工業城市,有長江三峽、枇杷山、縉雲山等旅遊勝地。

附:副省級城市

有十五個: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濟南、青島、南京、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武漢、成都、西安

省自治區

二十八個省和自治區
二十三個省分別為:
省級行政單位
簡稱
省區行政中心
河北 省
石家莊 市
山西 省
太原 市
遼寧 省
瀋陽 市
吉林 省
長春 市
黑龍江 省
哈爾濱 市
江蘇 省
南京 市
浙江 省
杭州 市
安徽 省
合肥 市
福建 省
福州 市
江西 省
南昌 市
山東 省
濟南 市
河南 省
鄭州 市
湖北 省
武漢 市
湖南 省
長沙 市
廣東 省
廣州 市
海南 省
海口 市
四川 省
川或蜀
成都 市
貴州 省
黔或貴
貴陽 市
雲南 省
滇或雲
昆明 市
陝西 省
陝或秦
西安 市
甘肅 省
甘或隴
蘭州 市
青海 省
西寧 市
台灣 省
台北 市
五個自治區:
名稱
簡稱
行政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
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區
拉薩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

河北省

簡稱冀,向來為京畿重地,河北在戰國時期大部分屬於趙國和燕國,所以河北又被稱為燕趙之地。河北位於東經113°04'至119°53',北緯36°01'至42°37'之間,地處華北,漳河以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地,北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其餘為河北平原,面積為18.88萬平方千米。東與天津市毗連,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轄石家莊、唐山、邯鄲、保定、滄州、邢台、廊坊、承德、張家口、衡水、秦皇島等11個地級市,省會為石家莊。

山西省

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省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等11個地級市,共85個縣,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市府東街。名勝古蹟歷史名人眾多。

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內蒙古,首府為呼和浩特。位於中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面積118萬平方公里。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全區分設9個轄地級市,3個盟;其下又轄12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包頭市 、巴彥淖爾、赤峰、烏蘭浩特、烏蘭察布、烏海、呼倫貝爾、通遼、鄂爾多斯等為自治區內主要城市。主要山脈有大興安嶺、賀蘭山、烏拉山和大青山。東部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廣布。年均氣溫-1~10℃,全年降水量約50~450毫米。已探明礦藏60餘種,稀土、煤、銀等儲量巨大。

黑龍江省

簡稱黑,中國最東北的省份,面積為45萬多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7%。省會哈爾濱。位於東經121°11′-135°05′,北緯43°25′-53°33′。北部、東部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有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00多條,多處平原海拔50-200米。西部屬松嫩平原,東北部為三江平原,北部、東南部為山地。

吉林省

簡稱吉,吉林省源於吉林市。省會長春市。地處東經122-131度、北緯41-46度之間,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位於中國東北中部,處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腹心地帶。北接黑龍江省,南接遼寧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300公里。東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廣闊的平原。轄長春市1個副省級市、吉林、四平、通化、白山、遼源、白城、松原6個地級市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

遼寧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簡稱遼,寓意“遼河流域,永遠安寧”,省會為瀋陽市。遼寧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通向世界、連線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2011年遼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GDP突破2萬億元,達到22025.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7位。

陝西省

簡稱陝或秦,也稱“三秦”,是中國的西北地區的一個省,省會西安市,位於中國內陸的腹地,屬於黃河中游和長江上游,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面積約21萬平方千米,人口3733萬,下轄10個地級市。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居於連線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陝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西為“陝西”。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歷史上較長時期一直簡稱為“秦”。

甘肅省

地處黃河上游,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2°3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甘肅省因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唐代曾在此設定隴右道,故又簡稱甘或隴。轄12個地級市和2個自治州,省會蘭州。古屬雍州,是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與蒙古接壤,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縱橫45.37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4.72%。

青海省

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轄6州、1地、1市、51個縣級行政單位,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有漢、藏、回、土、撒拉、維族、蒙古、哈薩克等民族。青海省簡稱青,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簡稱新,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占中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地處73°40′E~96°18′E,34°25′N~48°10′N之間,社會文化充滿內地和中亞交匯的獨特風情。截至2010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簡稱寧,是我國自治區之一,也是面積較小省區之一。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山東省

古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西部連線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山東歷史悠久,在中華文明的發祥與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重要貢獻,最廣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貢獻有九分之一強,GDP總量位於廣東和江蘇之後,名列中國第三位。

河南省

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簡稱“豫”,因其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省會鄭州,東與江蘇、山東、安徽相鄰,南連湖北,西接陝西,北與山西、河北結合,承東啟西、聯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詩詞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內文物古蹟、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園、商丘古城、嵩山、雲台山等聞名海內外。河南是中國經濟大省,2011年GDP總量列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為中國第四大經濟區。

江蘇省

簡稱蘇,省會南京,是中國科教第一省,人均經濟第一省,經濟總量第二省。自古便是富饒之地、魚米之鄉。而今,江蘇又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自1978年以來,江蘇經濟年均增長16%。在這片僅占全國1%的土地上,創造著約占全國1/10的GDP經濟總量。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兼具南北色彩,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江蘇在經濟、教育、科技、文化、歷史、交通、旅遊、國防、工業、金融、航運、對外貿易、城市化建設等各項指標方面都是位於全國前列,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省。

浙江省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 、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浙江省是中國面積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人口絕大部分屬江浙民系,其中吳語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98%以上,部分江浙民系人口使用徽語方言,另有閩南語、蠻話、蠻講、畲話、官話等方言人口分布在省內個別縣市。浙江經濟規模在中國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位列第四。

安徽省

東部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簡稱“皖”,位於華東地區,省會合肥市。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原明代南直隸現安徽、江蘇、上海)東西分置而建省(東為江蘇),始稱江南左布政使司,駐地南京;1667年改為安徽布政使,省名取自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市)兩府首字,省府遷安慶。中華民國沿襲清代建置,置安徽省。安徽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長江流經安徽段俗稱“八百里皖江”,以長江、淮河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

江西省

簡稱贛,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屬於江南地帶,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內主要河流贛江而得簡稱(贛)。自古以來物產富饒、人文薈萃,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江西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人口4456.75萬(2010年),由11個地級市組成,省會南昌市。省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

福建省

簡稱“閩”,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公元前221年,秦朝置閩中郡,治東冶(今福州),從此福建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出中國的版圖上。福建省陸地平面形狀似一斜長方形,東西最大間距約480千米,南北最大間距約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屬中亞熱帶,閩東南部分地區屬南亞熱帶。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2.4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達13.6萬平方千米。福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全省擁有較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

台灣省

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台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占領過。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重歸中國的版圖。1949年後,由於南京國民政府戰敗南遷,台灣與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的狀態。50多年來,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台灣六十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闢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的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台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

湖北省

簡稱“鄂”,在中國中部、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於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陝西省為鄰。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95%,居全國第14位。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省會是中部地區的副省級城市、中部地區龍頭城市——武漢市。宜昌市、襄陽市、荊州市為主要城市。

湖南省

是一個重要省份,位於長江中游南部。大部分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境內湘江貫穿南北,又簡稱為湘。具有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 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連湖北。湖南依江畔湖,風景秀麗,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中西部經濟最發達的省區之一,轄13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共有136個縣級以上行政單位,省會設長沙市。設有國家級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其中,岳陽、常德、衡陽為區域中心城市。

廣東省

簡稱“粵”,省會廣州,轄21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廣州、深圳),地級市19個。廣東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廣東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一面,內部有三大民系,與中國北方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廣東人口已超一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廣東商業蓬勃,經濟實力已超越新加坡、台灣和香港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文化最開放的省份。經濟居中國各地之首。主要河流有珠江。

廣西壯族自治區

地處中國華南,位於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簡稱桂。廣西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背靠大西南。廣西周邊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等省接壤。是中國與東協之間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是華南通向西南的樞紐,是全國的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全自治區聚居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首府南寧是東協十國和中國團結合作的聚會地點,素有綠城之美稱。

海南省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從此,海南成為中國第五個經濟特區,海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海南島位於中國南海北部,是僅次於台灣島的全國第2大島。包括海南島、南海島礁和海域,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省。簡稱瓊。

四川省

簡稱“川”、“蜀”,介於東經97°21'—108°31'和北緯26°03'—34°19'之間,位於中國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21公里;與7個省(區、市)接壤,北連青海、甘肅、陝西,東鄰重慶,南接雲南、貴州,西銜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都。四川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物產豐富,享有“天府之國”美譽;因為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分“川峽路”(四川盆地)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以及“夔州路”(合稱“四川路”)得名,又因岷江、沱江、烏江以及嘉陵江(古代稱“江”為“川”)得名。現系“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雲南省

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省會昆明,簡稱滇。戰國時期,這裡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占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雲南省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貴州省

簡稱黔,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轄6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省會貴陽市。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市,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面積約17.6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8%,人口約3474萬。貴州是我國的能源大省,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猶以水力和煤最為突出。貴州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

西藏自治區

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接壤。北部和東部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為鄰。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餘人。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佛教人文景觀,也使西藏成為旅遊聖地。

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別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簡稱“建設兵團”、“兵團”)位於中國新疆,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兵團屬於中國計畫單列的省級單位,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受中國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領導,總部駐烏魯木齊市。

特別區

兩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

中國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香港位於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在廣東省深圳市深圳河之南,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及附近島嶼,總面積1098.51平方公里。2002年底,香港總人口為681.58萬人,其中常住居民為662.53萬人,流動居民為19.05萬人。

澳門

中國於1999年12月20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澳門位於珠江口西岸的一個半島上,包括附近的凼仔島和路環島,總面積約25.8平方公里。2002年末,澳門居住人口為44.2萬人。

附錄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山西省 太原市
遼寧省 瀋陽市
吉林省  長春市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江蘇省  南京市
浙江省   杭州市
安徽省   合肥市
福建省   福州市
江西省   南昌市
山東省   濟南市
河南省   鄭州市
湖北省   武漢市
湖南省   長沙市
廣東省   廣州市
海南省   海口市
四川省   成都市
貴州省   貴陽市
雲南省   昆明市
陝西省   西安市
甘肅省   蘭州市
青海省   西寧市
台灣省   台北市
中國省級行政單位名稱及簡稱記憶新口訣
四川省綿陽中學李忠良
解放初,周恩來總理為了全國人民快速記住中國的30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而編制了膾炙人口的一首七言詩。中國增設了海南省、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重慶市,省級行政單位增加至34個。為了把這4個新的省級行政單位納入歌訣,很多人修改了周總理的歌訣,但是我看了都覺得不夠理想,要么超出4句,要不就是沒有完全包括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通過我反覆斟酌,修改為以下四句,詩中包含著對祖國深深的祝福,祝全天下的中國人幸福、吉祥、安康!暨中國60周年大慶之際,以此讓全國人民更好地記住中國的大好河山!
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
澳港西台貴雲川。(澳門、香港、西藏、台灣、貴州、雲南、四川)
四市二寧甘青陝,(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寧夏、遼寧、甘肅、青海、陝西)
海內五江福吉安!(海南、內蒙古、江蘇、江西、浙江、黑龍江、新疆、福建、吉林、安徽)
下面是我總結的簡稱口訣,每一句內各省之間都是有一定關聯的,方便記憶而且容易對應到地圖上!
黑吉遼,京津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上海)
桂瓊粵閩浙皖蘇,(廣西、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安徽、江蘇)
晉冀魯豫湘鄂贛,(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西)
陝渝雲貴圍著蜀,(陝西、重慶、雲南、貴州、四川)
台港澳,藏青新,(台灣、香港、澳門,西藏、青海、新疆)
還有甘寧內蒙古。(甘肅、寧夏、內蒙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