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於1987年2月在哈爾濱正式組建,前身為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是衛生部地方病專家諮詢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地方病學分會、衛生部地方病防治專業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基地。中心承擔著全國地方病防治監測、科學研究、技術諮詢、人才培養、健康教育、突發事件處理、信息情報、考核驗收、學術交流等工作任務。多年來,中心共完成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發表了大量優秀文章,並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多次被國家及黑龍江省評為地方病防治先進集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 領導機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職能:地方病防治監測、科學研究
  • 曾用名: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哈爾濱醫科大學地方病控制中心
根據衛生部(1986)衛地字第11號檔案《關於建立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的通知》和1987年9月黑編(1987)132號檔案規定,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按廳級事業單位管理。隸屬黑龍江省衛生廳領導,由哈爾濱醫科大學代管。1993年5月黑編(1993)72號檔案規定,同意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增掛黑龍江省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牌子,原機構規格不變。1996年10月黑編(1996)194號檔案規定,同意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改變隸屬關係,改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領導。
2002年1月18日,衛生部下發衛人發[2002]21號檔案和2002年5月黑編(2002)77號檔案規定,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更名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更名後,機構規格、編制數額、經費渠道均不變。業務上受衛生部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直接領導。
中心設有克山病防治研究所、大骨節病防治研究所、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地氟病防治研究所和《中國地方病學雜誌》編輯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博士點2個。現有工程院院士1人,職工總數129人,正高職25人,副高職34人,中級34人,初級22人,工勤人員14人。
地病中心現任領導班子成員,黨委書記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兼),主任、黨委副書記孫殿軍,副主任徐秀玉,副主任周晉,主任助理申紅梅。
地病中心的地方病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克山病營養性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說;揭示了大骨節病病因與T-2毒素的關係;在世界上首次詳細描述了大骨節病的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在國內外率先成功複製出接近人類發病特徵的大鼠克汀病動物模型;長江三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區防治措施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系統地研究了飲茶型氟中毒的流行特徵、發病機制及除氟方法,制訂了國內外首部磚茶氟含量衛生標準;克山病、大骨節病、地氟病近20年的全國監測獲得了大量調查資料和科研數據,為國家制定有關地方病的政策法規、防治規劃與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全國5次大規模的碘缺乏病監測,為我國制定碘缺乏病可持續性消除機制提供了基礎數據。在2004年啟動的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地方病防治項目實施過程中,地病中心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指導作用。2007年地病中心又牽頭組織了全國10個省份的碘缺乏病高危地區重點調查項目,對重新審視我國碘缺乏病的防治進程和調整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地病中心還加強了健康教育和信息系統建設,製作了各種健康教育科普片和宣傳材料;建立了地方病年報統計、重點監測和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地方病防治項目的資料庫,這些技術舉措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功效。
由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和哈爾濱醫科大學地病中心主辦的《中國地方病學雜誌》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預防醫學衛生學類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AJ)、荷蘭《醫學文摘》(EM)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環境科學與污染管理,CSA:ESPM)收錄。
地病中心共培養博士研究生72人,碩士研究生116人,研究生課程班3期,專升本1期, 大專班3期,專業證書班2期,地方病各種培訓班51期。
地病中心自1987年以來,共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及項目130項,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0項;發表專著13冊,發表論文1000餘篇;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先後同美國、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10餘所疾病預防與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