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文學論壇

2022年6月5日,中國生態文學論壇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生態文學論壇
  • 活動時間:2022年6月5日
活動歷程,活動內容,

活動歷程

2023年中國生態文學論壇8月30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辦。論壇發布了“首批生態文學推薦書目”,《樹梢上的中國》等10部作品入選。同期啟動內蒙古生態文學周,並為大地文心·內蒙古生態文學創作基地揭牌。

活動內容

本次論壇是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系列平行論壇之一。論壇上,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等11位長期關心支持生態文學發展的作家、學者,期刊、出版機構及網際網路平台代表發言,共話生態文學時代使命,探索繁榮發展路徑。
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冀曉青說,生態是文學發生成長的土壤,文學又是推動生態文化建設的載體和媒介。從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到《詩經》的“野有蔓草”“蒹葭蒼蒼”,再到巴金《鳥的天堂》,不同時代的作家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代對自然生態的嚮往與追求,實踐證明,文學和生態之間是深層次的互動關係。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龍其林說,中國當代生態文學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這個時間段恰好是中國逐步走向開放、重新融入世界的過程。文學與全球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生態時代的中國文學創作具有全球化的特徵:一是生態文學表現的地理空間是全球範圍內的;二是生態文學所關注的問題都是與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存密切相關、人類共慮的問題;三是生態文學作為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從邏輯上講也屬於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全人類所共同擁有。
龍其林說,中國作家在生態文學作品中對於全球化的關注,是古典中國世界觀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薰陶下的對於世界生態秩序、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種全新思考與構想,是中國文學及文化對於人類生態文明的重要貢獻。我相信,隨著全球化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中國生態文學對這一現象將會進行更為集中的書寫,通過文學作品表達對全球性生態危機的理解與想像,也將在對全球化進程中形成更為自覺的生態意識。期待著中國作家創作出更多視野開闊、境界高遠、富於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優秀生態文學作品。
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國作協多次舉辦中國生態文學論壇、組織生態文學作家採風和徵文活動,編輯出版《大地文心》系列生態文學作品集。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和中國作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新時代生態文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把繁榮生態文學、弘揚生態文化擺在生態文明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國各地積極推進生態文學發展,生態文學創作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態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