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猶太人(漢化的猶太人)

中國猶太人(漢化的猶太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猶太人是指生活在中國並且基本上漢化猶太人

猶太人在更早的漢朝就已經來到了中國。從唐宋年間一直到清朝,猶太人都一直生活在一個相對隔離的社群中,大部分都居住在開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猶太人
  • 外文名:Jews Chinese(英)/Yhudim Sini(希)
  • 中國猶太人:開封猶太人和其他社群
  • 起源:古代以色列王國的失蹤的十支派
歷史,發展,

歷史

中國猶太人是指生活在中國並且基本上漢化的猶太人,猶太人在中國的歷史既悠久又神秘。雖然中國關於猶太人最早的文獻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到8世紀間,但猶太人可能在更早的漢朝就已經來到了中國。從唐宋年間一直到清朝,猶太人都一直生活在一個相對隔離的社群中,大部分都居住在開封。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幾乎所有的中國猶太人都放棄了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信仰。不過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一些國際猶太人組織開始幫助中國猶太人恢復他們的傳統。
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隨著中國向西方開放通商口岸以及割讓半殖民地,許多猶太人移民到中國的上海、香港等商業中心。隨後又有數萬名猶太人為了躲避俄國的大革命和納粹的屠殺而來到中國。
在貿易擴大和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有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宗教背景的猶太人暫時性或永久性地居住在中國當代的商業中心。
在中國開展共產主義運動高潮的時代,有不少著名的外國顧問和技術專家也是猶太人。其中不少人甚至入了中國國籍,成為永久居民。
在公元後的頭兩千年內,猶太人逃離家園並散布在整個歐亞大陸上,其中以中亞地區最為集中。到9世紀時,已經有大量的猶太商人通過各種渠道來到中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和割讓半殖民地,隨之許多猶太人在英國的保護下來到中國。他們中的大部分都來自當時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或伊拉克。在20世紀的頭幾十年內,又有許多猶太人來到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和香港。
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更多的猶太人以難民的身份逃入中國。在1930和1940年代,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在西歐的屠殺也大批地湧入中國,這些難民多屬歐洲籍。其中上海和哈爾濱以接納猶太難民的數量而聞名世界。
幾個世紀以來,因為通婚以及文化同化,開封猶太人已經和漢人沒有多少區別,中國政府也不承認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少數民族。除非這些遺棄了祖先信仰的猶太人重新皈依猶太教(Judaism),否則他們不具備移民以色列的條件。
今天許多中國猶太人的後裔還生活在漢族和回族社群中。
今天,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華人和猶太人正在幫助中國猶太人復興他們的傳統。這在當代中國是尤其重要的,因為任何隸屬於少數民族的中國人都可以享有免除計畫生育限制和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門檻等等諸多優惠權利。關於中國的猶太教和猶太人的學術研究也成為了西方學者的焦點,在20世紀末取得了不少成果。
歷史上遷入中國的猶太人都源於古代以色列王國的失蹤的十支派。
中國猶太人中最著名的一支,開封猶太人,是在北宋時期從中國西北部伊斯蘭教地區遷入中國的河南省。
早期記錄:文獻資料顯示,因為類似的風俗,中國的猶太人常常被其他中國人錯認作穆斯林。在元代1329年到1354年的編年史文獻中,人們找到了可能是中國人對中國猶太人的最早的稱呼:“竹忽”、“朱乎得”(很可能來自於希伯來語的יהודים,“猶太人”的意思)。這段編年史提到中國政府命令所有的中國猶太人進京。
然而,在中國之外的關於中國猶太人的記錄要比這早得多。一名9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認為猶太教徒也是在廣府被屠殺的幾個宗教派系之一。在8世紀,遷入中國的猶太人的數量已經非常之多,以至於中國政府必須指派特定的官員來管理、監督他們。
在元代,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和摩洛哥使節伊本·巴圖塔分別來到中國,在他們的遊記中都提到了中國猶太人的存在。
現代西方對於中國猶太人的最早正式記錄可以追溯至17世紀在北京的耶穌會傳教士的文獻。
1605年,一位年輕的中國猶太人拜見了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告訴他中國猶太社群信奉一神教。據說,當這位猶太人看到基督教的《聖母子圖》時,他誤認作是描繪《希伯來聖經》里的人物利百加和以掃或雅各的繪畫。他還告訴利瑪竇他來自開封,在那裡生活著大量的猶太人。
利瑪竇派遣了一位中國教徒去拜訪開封。隨後,其他的耶穌會教士(大部分都是歐洲人)也拜訪了這座城市。他們發現開封猶太社群建造了自己的禮拜寺,該寺面朝東,收藏了大量的書刊手稿。
起源:公元76年(漢朝年間),羅馬帝國皇帝提圖斯(Titus)占領耶路撒冷,隨後最初的一批猶太人經由波斯遷入中國。一位歐洲神甫在1900年的論述中提到了一種假設,認為猶太人有可能在宋代從印度沿海路來到中國。
在開封發現的三根有碑銘的石碑(Stele)為人們提供了三種假設。最古老的一根追溯到1489年,紀念一個猶太會堂的建造,上面記載著猶太人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
19世紀:移居上海的第一波猶太人在19世紀下半葉到達,許多是來自伊拉克的西班牙系猶太人。最早來到的一位是伊利亞斯·大衛·沙遜,在1845年為他父親在孟買的公司開設了上海分公司。從此逐漸有一些猶太人從印度移居上海,大部分都是從孟買來的老沙遜洋行(David Sassoon & Co)職員。這個社團主要由"亞洲" 、德國和俄國猶太人組成,也有少數來自奧地利、法國和義大利。猶太人在對華貿易中占據可觀的份額,他們控制了大部分的鴉片和孟買棉紗的貿易。還有一些人服務於租界的市政機構,例如新沙遜洋行(E. D. Sassoon & Co.)的股東哈同就曾先後任職於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20世紀:在20世紀初,上海作為貿易中心,吸引了從許多西方國家來的猶太人在此工作、居住。

發展

1940年時,估計在中國的猶太人口共有36,000人 。最初來自中東、途徑印度和香港前來經商的Sephardic猶太人,都在上海經營一些實力雄厚的洋行,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後來從俄國來了大批猶太難民,使得猶太人在上海的地位有所下降。
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數千名俄國猶太人(許多人是反共人士)與東正教徒一起遷移到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其中包括以色列總理的祖父和父母,俄國首相的家庭。
二戰時期:另一波18000名猶太移民,在1930年代從德國、奧地利和波蘭進入上海。那時上海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對各種移民都很寬容,。1943年,日本占領軍要求這18,000名猶太人, 正式名稱為"無國籍難民",重新安置在上海虹口區一塊面積3/4平方英里的區域裡, 這一時期進入上海的猶太人總數等於前往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紐西蘭和南非的猶太人人數的總和。許多在中國的猶太人後來前往創建了現代以色列國。
在大屠殺期間,上海由於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不需要簽證的地方之一,成為猶太難民的一個重要的避風港。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猶太人對中國人提供了大量幫助,如 雅各布·羅森菲爾德博士,作為戰地醫生為共產黨軍隊提供幫助,而莫里斯·科恩成了孫中山的保鏢,還有許多住在香港的著名猶太商人在戰爭期間為中國難民提供了慈善捐助。
戰爭後期,納粹代表施加壓力,要求日軍制定計畫,消滅上海猶太人,這一計畫被猶太社團的領袖獲悉。日本人付諸實施之前,戰爭就結束了。
20世紀後半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9年中國成立了人民政府,大部分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或者西方,只有少數人留了下來。值得注意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2個最著名的住在中國的同情共產黨的外國人,沙博理伊斯雷爾·愛潑斯坦,都是猶太血統。薩拉·埃馬斯,一個在中國長大的猶太移民,成為兩國建交後第一個從中國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人。
21世紀:今天有15箇中國城市建起了猶太會堂,供猶太僑民和本地猶太人禮拜。
2005年,以色列駐華大使館在長城舉辦了Hanukkah慶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