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濕地資源

中國濕地資源

2014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率(即濕地率)為5.58%。與第一次調查同口徑比較,濕地面積減少了339.63萬公頃,減少率為8.82%。其中,自然濕地面積4667.47萬公頃,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87.08%。與第一次調查同口徑比較,自然濕地面積減少了337.62萬公頃,減少率為9.33%。

據了解,第一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於2003年完成。為進一步摸清“家底”,掌握濕地資源動態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強化濕地保護政策,國家林業局從2009年開始組織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本次調查歷時5年,到2013年結束。制定了專門技術規程和技術標準,組建了國家和省級濕地調查領導小組,確定了技術支撐單位和質量檢查單位。在遙感數據全國覆蓋的前提下,運用3S技術與現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統一採取了遙感數據室內判讀、現地驗證和實地調查、調查結果室內修正的工程流程。調查共投入2.2萬人、近4億元,獲取成果數據2.6億條,由包括8位院士在內的多學科、多行業專家組成的成果鑑定委員會認為,調查成果科學、準確、真實、可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濕地資源
  • 外文名:the uses of wetland resource
調查情況,具體對策,

調查情況

根據《濕地公約》定義,本次調查將濕地分為5類,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579.59萬公頃、河流濕地1055.21萬公頃、湖泊濕地859.38萬公頃、沼澤濕地2173.29萬公頃、人工濕地674.59萬公頃。從分布情況看,青海、西藏、內蒙古、黑龍江等4省區濕地面積均超過500萬公頃,約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50%。我國現有577個自然保護區、468個濕地公園。受保護濕地面積2324.32萬公頃。兩次調查期間,受保護濕地面積增加了525.94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由30.49%提高到現在的43.51%。
對調查成果的分析表明,我國的淡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庫塘濕地之中,濕地維持著約2.7萬億噸淡水,保存了全國96%的可利用淡水資源,濕地是淡水安全的生態保障;我國濕地有濕地植物4220種、濕地植被483個群系,脊椎動物2312種,隸屬於5綱51目266科,其中濕地鳥類231種,濕地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庫”;濕地淨化水質功能十分顯著,每公頃濕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為降解污染髮揮了巨大的生態功能;同時,我國濕地儲存的泥炭對應對氣候變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若爾蓋濕地面積80萬公頃,儲存的泥炭高達19億噸。
調查結果反映出,我國濕地保護還面臨著濕地面積減少、功能有所減退、受威脅壓力持續增大、保護空缺較多等問題。此外,從管理角度看,國家還未出台濕地保護條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撐十分薄弱,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有待提高。

具體對策

國家林業局將從六個大的方面採取更有針對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強濕地保護管理。一是從巨觀引導方面完善濕地保護規劃。按照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2002-2030年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制訂更有針對性、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實施規劃,並認真抓好落實。二是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進濕地保護的制度建設。按照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有計畫地、逐步地建立包括自然濕地保護制度、退化濕地恢複製度、濕地生態補償制度、濕地保護紅線制度、濕地生態系統評價制度、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濕地保護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框架。三是強化依法“治濕”,制訂出台全國濕地保護條例。四是著眼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提升,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濕地等,通過採取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生態補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五是強調科學“管濕”,提升濕地保護管理的科技支撐水平。重點針對濕地保護模式、濕地退化機理及修復關鍵技術,以及科學合理利用濕地的模式等重要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提高整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六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濕地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珍視濕地、愛護濕地、保護濕地,支持做好濕地保護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