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魚類行為生態學實驗室

中國海洋大學資源增殖生態學研究室(原名“中國海洋大學魚類行為生態實驗室”,2013年更名),是中國海洋大學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張秀梅教授於1999年組建,主要從事從事魚類行為生態學、漁業資源保護學及增殖生態學、海洋生物棲息地修復與保護、河口海岸生態學以及動物生理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洋大學 資源增殖生態學研究室
  • 外文名:Lab of Marine Stock Enhancemengt Ecology
  • 原名:魚類行為生態學實驗室
  • 更名時間:2013年
  • 成立時間:1999年
實驗室概況,師資力量,承擔課題,學術成果,實驗室制度,文體活動,展望,

實驗室概況

資源增殖生態學研究室屬於中國海洋大學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張秀梅教授組建於1999年。張秀梅教授於1986年至1993年在日本東京海洋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7年在日本水產工學研究所做博士後,1999年回國後組建了魚類行為生態學實驗室,歷經15年的風雨艱辛,實驗室取得了一定成就。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博士研究生7人,碩士研究生21人。15年中由無到有,實驗室購置了水文絞車、浮游生物網、多功能水質測試儀、測深儀、水下照度計(MINOLTA T-1)、低照度水下攝像系統、小型流速儀(VR-101)、GPS定位系統等相關海上調查的儀器設備,4套不同水體體積、自動控溫式海水全封閉循環水槽、THZ-82氣浴恆溫振盪器、光照培養箱、紫外分光光度計(UV2120)、冷凍離心機、酶標儀(Multiskan Ascent)、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螢光分光光度計等相關研究試驗儀器設備,為各個項目的實施以及實驗室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試驗平台。在15年中魚類行為生態學實驗室培養了無數優秀的研究生並在各研究所或院校成為科研技術骨幹,其中朱傑、陳慕雁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朱傑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陳慕雁在本實驗室任教,洪磊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黃海所工作。郝振林、雷舒涵、韋柳枝、卞曉東、劉奇和董曉煜分別作為交流生在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學習。田濤、於曉明、王茂林、劉奇和郝振林現任教於大連海洋大學、其中田濤為副教授。王曉傑任教於上海海洋大學,董曉煜任教於青島農業大學,呂紅建任教於西南大學,卞曉東、張鵬就職於水科院黃海研究所,雷舒涵就職於青島大學,於沛民在農業部工作,郭棟、段妍就職於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

師資力量

張秀梅,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獲日本東京水產大學水產學博士學位,19941997年日本水產廳水產工學研究所博士後。主要從事魚類行為生態學、漁業資源保護學及增殖生態學研究。
張沛東,副教授,漁業系副主任。2006年獲中國海洋大學博士學位,留校任職,2012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學訪問交流。主要從事海洋生物棲息地修復與保護、河口海岸生態學的研究。
陳慕雁,副教授。2007年獲得中科院海洋所博士學位,2007年至2009年在美國南卡萊羅納大學做博士後,2010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客座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動物生理生態學方面的研究。
李文濤,講師。20007月和20108月分別獲得中國海洋大學農學碩士學位和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淺海和河口區域水生植物的生理和生態以及相關生態環境修復的研究。

  

承擔課題

(2013年)
1. 主持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黃渤海生物資源調查與養護技術研究” (課題號:200903005)子課題—黃海中部海藻場資源養護效果評價與示範,2009-2013,(142萬元)2.主持國家海洋局公益專項“基於生態系統的典型海域生物資源綜合修復與調控技術研究及示範”(課題號:200905019)子課題—萊州灣生物棲息地環境修復與生態調控,2009-2012,(372萬)
3. 參加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 (課題號:201003068)子課題—黃海珍品增殖型海洋牧場高效利用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2010-2014,(147萬)
4.參加農業部專項“西南大西洋公海變水層拖網探捕” 2010-2012,(60萬)
5.主持農業部專項“庫克群島專屬經濟區鮪魚延繩釣探捕”2011-2013 (50萬元)
5.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許氏平鮋資源增殖效果評估新方法及其套用基礎研究”(課題號:31172447),2012-2015。(60萬)

學術成果

魚類行為生態學實驗室學術氛圍濃厚,每年發表在國際、國內期刊的文章數均保持在20篇以上,並有多項專利申請,多次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
發明專利(2010-2013年)
(1)一種利用焦炭淨化水質吸附孢子的人工藻礁
(2)一種插板組裝型鋼渣碳酸固化體藻礁
(3)一種移植海草的儲放裝置
(4)一種渦流式活蝦運輸裝置
(5)人工上升流浮式水生生物資源增殖礁及其製作方法
(6)一種潛水員用的海草移植裝置
(7)梯田型水生生物資源增殖礁及其製作方法
(8)一種苗繩—貝殼複合式人工藻礁
(9)一種貝類標誌放流貝殼缺刻標記方法
(10)一種兼顧藻類附著和海草移植的人工藻礁
(11)一種具有生物絮凝作用的人工藻礁
(12)一種收集大葉藻種子的方法
獲得獎勵
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一項:人工魚礁增殖技術研究與推廣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金烏賊種質資源及其增殖技術研究
發表文章(部分)
1 張沛東, 孫燕, 牛淑娜, 張秀梅。海草種子休眠、萌發、幼苗生長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套用生態學報,20112211):3060-3066
2李濤,張秀梅,張沛東,黃國強. 山東半島南部近岸海域漁業資源群落結構的季節變化,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1411/2):041-050.
3趙靜,張秀梅,卞曉東,吳忠鑫,高天翔,張沛東。2009年葫蘆島附近海域魚卵仔稚魚種類組成與數量分布。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1,41(11):34-42
4Hongjian Lv, Xiumei Zhang, Peidong Zhang, Wentao Li and Zhenqing Miao. The implement of plastic oval tags for mark-recapture in juvenile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on the northeast coast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61).
5張磊,郝振林,張秀梅。不同模型礁底棲藻類附著效果的初步研究,南方水產科學,2011, 72):1-7
6於曉明,張秀梅. 魚類游泳能力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南方水產科學,2011, 74):76-84
7李文濤,張秀梅. 移植大葉藻的形態、生態和繁殖的季節性變化,中國水產科學,2010,175):977-986
8Xiaoming YU, Xiumei ZHANG, Yan DUAN, Peidong ZHANG, Zhenqing MIAO. Effect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body length, and starvation on the critical swimming speed of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157, 2010, 392-397.
9Xiaodong BIAN, Xiumei, ZHANG, Tianxiang GAO, Ruijing WAN, Siqing CHEN, Yasunari SAKURAI. Morphology of the unfertilized mature and fertilized developing marine pelagic eggs in four types of multiple spawning flounders, Ichthyol Res, 2010, 57:343-357.
10孫燕,張沛東,張秀梅. 海草種子結構的研究進展. 齊魯漁業,2011293):51-52.
11張磊,張秀梅,吳忠鑫,張沛東. 榮成俚島人工魚礁區大型底棲藻類群落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中國水產科學,2012191):116-125.23吳忠鑫,張秀梅,張磊,佟飛,劉洪軍. 基於Ecopath 模型的榮成俚島人工魚礁區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評價,套用生態學報,201223(10): 2878-2886
12吳忠鑫,張磊,張秀梅,張沛東,李文濤. 榮成俚島人工魚礁區游泳動物群落特徵及其與主要環境因子的關係,生態學報,2012.
13)Effect of refeeding on the growth and dis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juveniles exposed to different periods of food deprivation,張秀梅,李健,高天翔,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14)Effect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body length, and starvation on the critical swimming speed of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於曉明,張秀梅,段妍等,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15)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urvival, growth,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of young seedlings of eelgrass Zostera marinaL.牛淑娜,張沛東,柳傑,郭棟,張秀梅,Aquaculture
(16)高溫-最佳溫度循環對褐牙鮃生長、能量分配和身體成分的影響,李潔,黃國強,張秀梅等,水產學報

實驗室制度

1、Seminar制度
實驗室每周進行一次內部會議報告,每次2-3個人匯報,向大家介紹工作進展、優秀學術論文或者最新研究方法等,大家現場提問、討論並由老師總結。seminar實現了實驗室內部的經驗交流,保證了研究課題的正確性、先進性和全面性,並豐富了實驗室成員的知識面。
2、每周一報
本實驗室有一特色為每周通報,每個人負責一期通報的撰寫,負責人諮詢大家本周的進展,圖文並茂的記錄實驗室大事要事,介紹水產與漁業相關領域的新聞資訊,每學期出三個特刊,從而反映記錄實驗室人員工作生活思想的動態。並將每一年的每周通報裝訂成冊,供實驗室後來成員參考學習,了解實驗室科研內容和有關漁業方面的動態。
3、儀器負責制
實驗室大型小型儀器均實行負責人制,每人負責1-3台儀器,儀器使用前要先通過負責人的培訓,並做好實驗記錄。儀器外借時要填寫記錄,如有損壞要及時通知負責人保修。儀器負責制大大減少了老師的負擔,使實驗室內儀器使用井然有序,減少了因實驗時間衝突導致儀器使用混亂和儀器使用壽命縮短的情況。
4、簽到制度
實驗室實行嚴格的簽到制度,上午8:30—11:00,下午13:30—17:00,如果外出要向老師請假,並在簽到本上註明外出事由和外出時間、回來時間,保證了實驗室的日常秩序。

文體活動

實驗室成員經常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並取得了很多榮譽。同時,實驗室內部經常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如趣味運動會、爬山、海灘燒烤、摘棗等,既鍛鍊了大家的體魄,又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增加了實驗室凝聚力。

展望

資源增殖生態學研究室連續4年被評為水產學院5星級實驗室,是水產學院成員最多、成果最多、活動最多的實驗室之一。實驗室仍保持著快速的發展,每年新進博士生3-5人,碩士生4-7人,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漁業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