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寧縣鳴沙塔中寧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西側。東臨利通區、青銅峽市,西依中衛城區,南接同心縣,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左 旗,縣境東西寬約 50 千米,南北長約 60 千米,總面積 3185 平方千米 /2841 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寧
  • 電話區號:0953
  • 郵政區碼:751200
  • 面積:3185 平方千米
  • 人口:26.06萬(2002年末) 
  • 民族:漢族、回族
  • 政府駐地:寧安鎮
縣城介紹,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地圖,中寧物產,自然景觀,經濟建設,城市化建設,中寧旅遊,中寧枸杞,詩詞及傳說,中寧枸杞產業,中寧經典飲食,

縣城介紹

中寧縣鳴沙塔中寧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西側。東臨利通區、青銅峽市,西依中衛城區,南接同心縣,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左 旗,縣境東西寬約 50 千米,南北長約 60 千米,總面積 3185 平方千米 /2841 平方千米(簡冊)。
2002 年末,全縣總人口 26.06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21 萬人,占全縣人口的 81.3% ,漢族 23.64 萬人,占 91.6% 。(註:《簡冊· 2005 年版》數據是 41 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寧安鎮,郵編: 751200 。代碼: 640521 。區號: 0953 。拼音: Zhongning Xian 。

行政區劃

中寧縣轄 5 個鎮、 5 個鄉:寧安鎮、鳴沙鎮、石空鎮、新堡鎮、恩和鎮;舟塔鄉、白馬鄉、余丁鄉、大戰場鄉、喊叫水鄉;長山頭農場、渠口農場。

歷史沿革

1933 年析中衛縣東部置中寧縣,駐安寧堡,取中衛、安寧兩地之首字命名。原為寧夏省直轄, 1945 年一度屬寧夏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區(駐中寧縣)管轄,不久後該專區撤銷,中寧縣復歸省直管。 1949 年解放後仍屬寧夏省。 1954 年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省,置甘肅省銀川專區,中寧縣屬銀川專區。 1958 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中寧縣直屬自治區。 1972 年設立銀南專區,中寧縣歸屬銀南專區管轄。 1998 年,屬地級吳忠市管轄。
2003 年 12 月 31 日 ,國務院批准(國函139號 ),將吳忠市的中寧縣劃歸中衛市管轄。
1933 年中寧建縣時,實行區、鄉體制,全縣分為 6 個區, 38 鄉。次年,調整為 4 區、 16 鄉、 70 保、 914 甲。 1936 年改鄉為聯保。 1940 年,改聯保為鄉。 1941 年撤銷區,調整鄉的規模,全縣轄 1 鎮 16 鄉, 57 保, 891 甲。
1949 年 9 月,中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實行區、鄉、村體制,全縣設 7 個區, 36 鄉, 129 個村。
1951 年,將將第六、七區合併為第六區;原第六區的關帝鄉劃歸第五區;增設 3 個鄉。第一區駐縣城,轄城關、窪路、新堡、護城、宋營、東華寺等 6 個鄉;第二區駐舟塔,轄舟塔、上橋、長橋、康灘、白橋等 5 個鄉;第三區,駐恩和堡,轄蓋灣、劉廟、恩和、孔台、朱台、長灘等 6 個鄉;第四區,駐鳴沙州,轄薛營、鳴沙、三道渠、朱路、三道湖、周灘、彰恩、要崖山等 8 個鄉;第五區,駐石空堡,轄賀灣、余丁、石空、沙渠、張台、張義、關帝等 7 個鄉;第六區,駐渠口堡,轄棗園、藥師寺、鐵桶、渠口、沙梁、十里碑、廣武等 7 個鄉。
1952 年,撤銷第二區的長橋、白橋 2 鄉,增設靳崖、馬家茨灘 2 鄉;撤銷第三區的劉廟、孔台、長灘 3 個鄉,增設上莊、萬家沙灘、黃辛 3 個鄉;撤銷第四區的薛營、三道渠 2 鄉,增設黃營、白馬灘 2 鄉。
1953 年 5 月,要崖山鄉劃歸同心縣。
1955 年 11 月,撤銷區,全縣調整為 1 鎮 18 鄉(城關鎮和窪路、新堡、東華、舟塔、白橋、康灘、恩和、朱台、鳴沙、長灘、白馬、彭恩、余丁、石空、關帝、棗園、渠口、廣武等鄉)。
1958 年,人民公社化,撤銷所有鄉鎮,全縣組建為 5 個人民公社。東風公社,駐縣城,轄 8 個管理區;星火公社,駐恩和堡,轄 5 個管理區;上游公社,駐鳴沙州,轄 6 個管理區;早春公社,駐石空堡,轄 7 個管理區;躍進公社,駐渠口堡,轄 6 個管理區。
1959 年,東風、星火、上游、早春、躍進 5 公社分別更名為寧安、恩和、鳴沙、石空、渠口公社;各公社所轄的管理區改為生產大隊。
1960 年 6 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將渠口公社所轄的鐵桶、渠口、沙梁 3 個大隊和渠口林場合併組建為區屬渠口林場;撤銷渠口公社,所屬的棗園大隊劃歸石空公社;十里碑、廣武 2 個大隊改為縣辦廣武農場。同年冬,廣武農場劃歸青銅峽市管理。
1961 年,將 4 個公社調整組建為 12 個公社(城關、舟塔、康灘、新堡、恩和、鳴沙、白馬、長灘、石空、關帝、棗園等)。
1965 年,組建城關鎮。
1966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各公社改為以革命性質的名稱命名,後恢復原名。
1972 年,陳麻井、古城 2 農場改為陳麻井公社和古城公社;永豐灘農場併入長灘公社。
1978 年,自治區決定在陳麻井公社的基礎上成立區屬國營長山頭機械化農場,陳麻井公社撤銷。
1984 年,所有公社改稱鄉。
1985 年 9 月,增設長山頭鄉。
1986 年 2 月,鳴沙、石空 2 鄉改為鎮。
1987 年 5 月,設定大戰場鄉和馬家梁鄉;至此,全縣共轄城關、鳴沙、石空 3 鎮和寧安、康灘、舟塔、古城子、新堡、東華、恩和、長灘、白馬、棗園、余丁、長山頭、大戰場、馬家梁等 14 鄉。 ( *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9 月第 1 版,銀川)
2000 年,中寧縣轄 3 個鎮、 14 個鄉。總人口 249270 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18391 鳴沙鎮 15005 石空鎮 18537
寧安鄉 18877 舟塔鄉 15368 康灘鄉 15530 新堡鄉 19394 東華鄉 15875 恩和鄉 19147 長灘鄉 6543
白馬鄉 12371 余丁鄉 15914 棗園鄉 10153 古城子鄉 3538 長山頭鄉 7612 大戰場鄉 17665 馬家梁鄉
5527 長鳴地區虛擬鄉 2560 長山頭農場虛擬鄉 5018 渠口農場虛擬鄉 624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中寧縣轄 5 個鎮、 4 個鄉, 2 個管委會, 112 個行政村。 5 鎮:寧安鎮、新堡鎮、恩和鎮、鳴沙鎮、石空鎮。 5 鄉:舟塔鄉、白馬鄉、余丁鄉、大戰場鄉、喊叫水鄉。 2 個管委會:城鎮社區管委會和長山頭社區管委會。
2003 年 12 月 31 日 ,國務院批准將中寧縣、海原縣劃歸新設立的地級中衛市。自治區決定將同心縣的喊叫水鄉劃歸中寧縣管轄。
2005 年,中寧縣轄 5 個鎮、 5 個鄉,共 134 個行政村。面積 4084.4 平方千米,總人口 29.4 萬,其中漢族占 83 %。(據寧夏日報專版· 2005 年 09 月 16 日 第 5 版)
2006 年 10 月 27 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將青銅峽水庫濕地保護區延伸至中寧縣境內的部分及中寧縣白馬鄉新田、躍進兩村的 80.2 平方千米左右的土地劃給青銅峽市,撤銷原自治區環保局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工作由青銅峽市人民政府擔負。 12 月 30 日 ,青銅峽水庫濕地自然保護區行政區劃調整交接儀式在青銅峽舉行。

地圖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寧物產

枸杞中寧民風淳樸,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饒。發源於六盤山脈的清水河和黃河洪泛區交匯的神奇土地孕育了一枝獨秀的中寧枸杞,素有“天下枸杞出寧夏,中寧枸杞甲天下”之美譽,至今已有 600 多年的種植歷史。 1961 年,中寧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枸杞生產基地縣, 1995 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中寧枸杞品質得天獨厚,早在明朝中葉,《本草綱目》就有記載,清乾隆年間,黃恩錫曾寫詩讚曰:“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千錢一斗矜時價,絕勝腴田歲早豐”。中寧枸杞渾身是寶,春采其葉,名天精草;夏采其花,名長生草;秋采其子,名枸杞子;冬采其根,名地骨皮,富含人體所需 18 種胺基酸和 32 種微量元素,長期食用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中寧枸杞”品牌蜚聲海內外,證明商標已經國家工商總局公示批准使用,成為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中寧枸杞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全縣總面積已發展到 10 萬畝,總產量可達 1.8 萬噸,分別占自治區的 1 / 3 和 1 / 2 ,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 l / 3 來自枸杞產業。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自然景觀

牛首山寺廟群中寧山川秀美,風光旖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古老的歷史文化與濃郁的穆斯林風情相互融合,形成了逶迤壯觀的明長城、石空石窟、牛首山寺廟群、泉眼山古今水利工程、黃河文化城、南河子公園等名勝古蹟和人文景點,星渠柳翠、余丁早春、石空燈火、牛首佛光、黃河古渡、蘆溝煙雨,歷史上就十分有名。黃河大橋東邊這一片,就是縣委、政府為開發中寧旅遊資源而建設的黃河文化城和黃河水上樂園,是夏季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石空大佛寺創建於唐朝,隨山形而鑿石窟,以九間沒梁洞而聞名於世,是古絲綢之路一一靈州道上的珍貴文物,也是寧夏佛教的知名寺院,不時吸引著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觀光考察,成為自治區黃金旅遊線的遊覽勝地之一。勝金關是中寧和中衛的交界線,其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經濟建設

過去,中寧縣是個農業大縣、財政窮縣、工業弱縣。近年來,中寧縣域經濟發展很快,特別是今年以來,縣委、政府在區、市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大力推進“三化”進程,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勁態勢。截止 8 月底,全縣 GDP 達到 9.9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1 %;工農業總產值達到 14.1 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 8119 萬元,同比增長 17.04 %。工業經濟活力增強。全縣計畫新上、技改、續建工業項目共 46 個,總投資 9.8 億元,現已開工建設 33 個,累計完成投資 3 . 6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 5.6 億元,實現增加值 1.6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6 %和 21.8 %。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達 76.2 萬畝 ( 含喊叫水鄉 ) ,夏糧總產達到 4503 萬公斤,同比增長 7.3 %。更新發展枸杞 2.1 萬畝,總面積達到 10 萬畝,預計總產突破 1.8 萬噸,枸杞產業產值達到 7 億元。新發展二元母豬 912 頭、種公豬 56 頭,引進種羊 493 只、優質秦川母牛 580 頭,從紐西蘭進口優質奶牛 500 頭,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 43.5 萬頭,羊飼養量達到 35 萬隻,奶牛存欄達到 6167 頭。新增各類養殖園區 6 個,總數達到 65 個。

城市化建設

中寧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 年初確定的 44 個城建項目已開工 32 個,開工建築面積 25 萬平方米,完成投資 2.4 億元,投資 1825 萬元新修道路 7 條、 31.5 公里。 中寧的城市面貌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城建成區面積 6.5 平方公里,縣城人 7.2 萬人,城市化率達到 36.2 %。新堡鎮西路,該路東接省道 201 線,西至迎賓大道,全長 700 米,是新堡鎮與縣城對接的一條重要通道。迎賓大道北起縣城寧安南街,南至石中高速公路中寧出口,全長 3.3 公里。迎賓大道的建成,加速了中寧縣城向南與新堡鎮的對接,與縣城寧安南街、寧安北街相連,形成中寧十里長街,是中寧縣城最為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寧安南街是 2002 年縣上為取直老南街投資 2900 多萬元新打通的一條街道,兩側共分 8 個標段,公開出讓,由開發商開發建設。目前, 8 個標段均已建成風格迥異的商貿和住宅建築,與寬敞的街道、綠化和休閒廣場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中寧縣城的特色建築風格。中寧的個體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已走在了全區的前列,目前,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單位達到 7438 家個,其中 500 萬元以上的企業 64 家,億元以上的企業 6 家,規模最大的企業資產達到近 7 億元。 2003 年實現社會總產值 25.7 億元,增長 22.5 %;實現增加值 7.7 億元,增長 21.6 %占全縣 GDP 的 55 %,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 共落實宏威公司與賽馬集團合資、香山集團與英聯公司合資、早康公司與日本正龍株式會社合資等招商引資項目 30 個,引資總額 9.32 億元,已落實資金 2.86 億元。

中寧旅遊

明長城 石空石窟 牛首山寺廟群 泉眼山 黃河文化城 勝金關
明長城
石空石窟
牛首山寺廟群
泉眼山
黃河文化城
勝金關
明長城
石空石窟
牛首山寺廟群
泉眼山
黃河文化城
勝金關

中寧枸杞

中寧枸杞
別名:別名西枸杞、白刺、山枸杞、白疙針
英文名:Barbary Wolfberry
學名:Lycium barbarum L.
茄科(Solanaceae),枸杞屬(lycium)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植物形態: 粗壯灌木,有時成小喬木狀,高可達25cm,有棘刺。單葉互生或數片叢生於短枝上,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卵狀矩圓形,長2~3cm,寬2~6mm,基部楔形並下延成柄,全緣。花腋生,常1~數朵簇生於短枝上;花萼杯狀;花冠漏斗狀,粉紅色或紫紅色。漿果橢圓形,長10~20mm,直徑5~10mm,紅色。花期5~9月,虹期7~10月。生於山坡、田野向陽乾燥處。
產地:主產寧夏、甘肅、青海、內蒙古、新疆。
採制 夏、秋季果實呈橙紅色時採收,晾至皮皺後,再曝曬至外皮乾硬、果肉柔軟,除去果梗。
性狀:果實橢圓形,長6~18mm,直徑6~8mm。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具不規則皺紋,略有光澤,頂端有花柱痕,另端有果梗痕。質柔潤,果肉厚,有粘性,內含種子25~50粒。種子扁腎形,長至2.5mm,寬至2mm,土黃色。氣微、味甜、微酸。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化學成分:含甜菜鹼(detaine)、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e)、酸漿紅素(physalein)、枸杞多糖、胡蘿蔔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等。
性平,味甘。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寧夏是枸杞原產地,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而中寧枸杞則是寧夏枸杞中之上品。中寧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其一功益於當地適於枸杞生長的土壤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其二是利用黃河水與含有各種礦物質的清水河苦水混灌。其特定條件決定了中寧枸杞的 與眾不同,中寧枸杞色艷、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質超群,是惟一被載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入新中國藥典的枸杞品種,國家醫藥管理局將寧夏定為全國惟一的藥用枸杞產地,引入全國十大藥材生產基地之一。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將寧夏枸杞列為本經上品,稱"全國入藥杞子,皆寧產也"。
長期以來,中寧枸杞子一直以品質純正、產量豐盈而居全國之冠。據史籍載,中寧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明 弘治年間即被例為“貢果”。編纂於清乾隆是的《中衛縣誌》稱:“枸杞寧安一帶(今寧夏中寧縣)家種杞園,各省入藥甘枸杞皆寧產也”。時人曾賦詩讚曰:“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千錢一斗矜時價,決勝腴田歲早豐。”《朔方道志》中也有“枸杞寧安堡者佳”的記載。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曾讚譽枸杞“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中寧枸杞通常每年開花兩次,夏采者稱“夏果”,秋采者謂“秋果”。鮮枸杞子色澤艷紅,似紡錘形,壯如棗核。經傳統工藝加工後,乾枸杞子,久貯不腐。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詩詞及傳說

詩句:
枸杞井
唐 劉禹錫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 ? ,殷紅子熟照銅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傳說:
相傳戰國時,在秦國境內黃河南岸,香山北麓(今衛 . 寧)平原上,有一青年農夫,乳名狗子,以農耕為業,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賢惠,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養老母,倒也勉強度日。時秦吞併六國,傾國之男丁,拓疆征戰,狗子被召戎邊。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戎歸,狗子邊歸來,已是滿臉鬚髮。路見家鄉正鬧饑荒,田園荒蕪,路人討吃,餓殍遍地,眾鄉鄰面帶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為惶恐,不知老母與妻子現狀如何,既到家,見老母髮絲如銀,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紅潤,不像路人飢餓之狀,甚為驚訝,謂妻曰 " 路見鄉鄰皆飢,唯母與爾飽滿,何也? " 妻對曰 " 爾從軍後,吾終日勞作,勉為生計,去今之年,蝗災澇害,顆粒無收,吾采山間紅果與母充飢,方免其餓 " 。其母曰: " 吾若非爾媳采紅果食之,命已殞矣! " 狗子喜泣,對妻更為敬之。鄰人聞之,爭相採食,謂之枸杞食。
後人發覺狗妻杞氏所采山間紅果有滋陰補血養肺建胃之功效,民間醫生采之入藥,改其名稱枸杞子。

中寧枸杞產業

枸杞王 寧夏紅 中寧枸杞 精品枸杞
枸杞王
寧夏紅
中寧枸杞
精品枸杞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枸杞王
寧夏紅
中寧枸杞
精品枸杞
寧夏枸杞總產量約占全國一半 , 目前我區枸杞種植面積達 44 . 5 萬畝,約占全國的 30 %, 2005 年總產量達到 5 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 50 %。
據自治區農牧廳介紹,我區枸杞 2005 年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量的 60 %。目前,寧夏擁有枸杞加工 、行銷企業100 多家,形成了 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葉茶等10 大類 40 多種產品 ,枸杞加工轉化率達到了總產量的 15 %。主產區中寧縣已成為全國枸杞的集散地。

中寧經典飲食

一品中寧土雞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一品中寧土雞選自人傑地靈的寧夏中寧地區家養土雞,經過精心烹製而成。
其特點是:雞肉亮白鮮嫩,口感筋道不肥膩,雞湯清淡滑爽,配以平菇、麵筋、粉條等佐料,原汁原味,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食用時配上一小碟鹹菜,在吃肉喝湯的同時,夾點鹹菜放入口中,定會使人胃口大開。一品中寧清燉土雞為保持土雞的特有品質,製作過程中除必要的調料外,不放任何添加劑,是地道的具有滋補保健功能的地方風味小吃。
其它小吃還有:八寶蓋碗茶、杏仁油茶、炸麻花、小饊子、發糕、千層酥、餛饃、生氽面、羊雜碎、燴小吃、羊肉搓面、 手抓肉、粉蒸羊肉、爆炒羊羔肉、蒸羊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