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南大陸金、錫、銀鉛鋅礦床成礦規律及預測研究

《中國東南大陸金、錫、銀鉛鋅礦床成礦規律及預測研究》是由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浙江省地研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文斌、岳書侖、鄭人來、黃家廳、陳景河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東南大陸金、錫、銀鉛鋅礦床成礦規律及預測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20220[05479]
  • 第一完成單位: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浙江省地研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20220[05479]
項目名稱
中國東南大陸金、錫、銀鉛鋅礦床成礦規律及預測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浙江省地研所
主要完成人
王文斌、岳書侖、鄭人來、黃家廳、陳景河
主題詞
金屬礦;礦床成因類型;成礦作用;成礦模式;成礦帶

成果摘要

首次提出浙西雙溪塢群為綠岩帶,屬初始金礦源層。 對浙東沿海火山岩區部分基底積環境屬於近海岸的海陸互動相甚至內陸湖相。據全岩Rb-Sr等時年齡±7Ma.該區火成岩為同熔型與改造型的過渡類型。粵東地區火成岩又可劃火山-侵入雜岩系。火山岩與侵入岩為在同一源區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系。早期岩漿活動與Sn、Ag(Au)、Pb、Zn礦化有關,晚期岩漿活動與n礦化有關。 將區內金、銀(銀鉛鋅)、錫礦劃分為五種成因類型,(即岩化)熱液型以金礦為主;火山(含次火山)熱液型,主要為銀鉛鋅、漿熱液型以錫礦為主,其次是銀鉛鋅、金礦;地熱水溶濾型以金礦為主,主要為金、銀鉛鋅礦。 劃分出兩個成礦帶-浙閩粵沿海銀、鉛、錫(金、銅)成礦帶和浙中-閩西金、銅(銀、鉛、鋅)成礦帶,由南表現為鎢、錫→鉛、鋅、銀、鉬→銀、鉛、鋅的變化特點。粵東位於南(W、Sn)帶與東南沿海火山-侵入雜岩(Ag(Au)、Pb、Zn)帶複合域地質及礦化特徵具有兩者的特點。 經研究確定,區內金礦有晉寧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 三個成礦期,銀、銀鉛鋅礦成礦時代主要為燕山礦時代主要在燕山早期。 系統總結了區內不同級別構造對礦帶、礦體的控制。擬制了區域成礦作用演化圖解和區域成礦模式圖,並編制了中國東南大陸金、銀(銀鉛鋅)、錫礦成礦規律及成礦預測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