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史(沈從文創作圖書)

中國服飾史(沈從文創作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好多喜愛服飾文化的朋友,如今知道了作者沈從文在中國服裝歷史研究上的開山地位,可能不見得知道他曾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過詞條,現在奉獻給讀者這本書,文字上大體就是那個條目的原始面貌,書中選材,以及表述角度,把握分寸,都只能口述。這是一部皇皇巨著,製作精美,可作為國禮贈品和圖書藏珍無疑都很上檔次。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服飾史
  • 作者:沈從文
  • ISBN: 9787561329498
  • 頁數:174
  • 定價:¥33.00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5-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相關評論,

內容簡介

服飾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生活的重要支柱。遠在一千萬年以前,猿的一支——拉馬古猿開始了向人類演化的過程。到四百至五百萬年前,人的遠祖南猿才從古猿中分化出來。由南猿演化到現代人,又經歷了直立原人——智人——現代人等歷史階段。在智人階段,人們開始用獸皮裹身禦寒,這是人類向創造服飾邁出的第一步。 中國服飾文化,從原始社會,商周、春秋戰國,到秦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直到明清以及近代,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這本書將會讓您了解中國從古至今的各種服飾!
中國服飾史中國服飾史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有部分苗血統,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歲時,他投身行伍,輾轉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目錄

原始社會服飾
商周服飾
秦漢服飾
沈從文沈從文
隋唐五代服飾
宋遼夏金元服飾
明清服飾近代服飾
後記:關乎《中國服飾史》的故人故事

相關評論

沈從文的《中國服飾史》,老早就知道。也曾經在不同書店的架子上,不止一次地翻閱過,終究沒有下決心買它。倒不是價錢的原因,33元,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更何況,就書的價值來講,以這個價錢買這本書,絕對是物有所值。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說起來好笑,我對所有的有名頭的作品,都需要一定時間的心理準備,才最終帶它到收銀台把它拿下,沈從文的《中國服飾史》,也是這樣拿下的。書寫得非常好,很合我的胃口。主要原因是沈從文在其中鋪設的線索,是以繪畫或文物為台階,一步一步地把你引向你未敢祈及的高度。這些繪畫作品,講句老實話,只要是在美術史這個圈子裡面混過的人,應該都非常熟悉,或者至少也有所耳聞。這並不是說沈從文欺騙了我們的感情,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沈從文在我們都看過的東西上面,看到了我們所沒有注意到的課題,這就更加凸顯了沈從文的學術力量。每當我想到這一點,我就非常受啟發。我們這個“八卦”的時代,大家(包括不少學者)都熱衷於探奇訪幽,喜歡弄一些希奇古怪的東西來譁眾取寵。事實上,能夠從大家都熟悉的話題中談出新意,這才是真正的學問。我一向信奉那個老外的話:“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我認為沈從文就是這樣一個學問的發現者。沈從文的《中國服飾史》,文字很樸實直白,顯示出一個文學家的真正功力。對外行人來說,華麗的字句更有噱頭,更能揪住姑娘小伙子的心。對於內行人來說,那些所謂的噱頭,僅僅是增添票房收入的小把戲而已。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是返璞歸真的,是坦蕩的,是娓娓道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沈從文的《中國服飾史》並不叫人覺得華麗的重要原因。惟其如此,這本書被賦予了更加蒼莽的個性。我們的閱讀,不僅是知識的獲取,還有一項重要的收穫就是閱讀過程中的身心體驗,沈從文帶給我們的體驗,是安詳的,是實在的,是厚道的,是貼切的。
中國服飾史方面的著作已經出現了若干種,其內容繁簡不一。1980年代有:沈從文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和周錫保教授所著《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年版)。前者重文物考釋而輕輿服文獻,後者則重文獻資料而推究淵源流變,都是從歷史實證與巨觀發展演變角度來研究的通史格局。近十年來,主要服飾著作有:黃能馥陳娟娟的《中國服飾通史》(中國旅遊出版社,1995年版),以中華服飾的起源作為開篇,依次對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服裝發展過程作了較為細緻的介紹,內容包括服裝制度、服裝形式、服裝面料、服裝紋樣、首飾配飾等,全書插圖千餘幅,分類詳細,圖文並茂,是一部較好的高級教科書。同樣作為教科書,孔德明的《中國古代服飾·用具·職官》(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6年版),是根據教學需要,通過多年的積累、研究、探索而完成的集知識性、學術性為一體的專著。華梅的《古代服飾》(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以文物考古的重大發現為線索,系統揭示了我國歷代服飾的發展特點和藝術風格。全書分為遠古衣影、商周瑰奇、秦漢成儀、魏晉通脫、隋唐華彩、宋明矜巧、金元雄渾和服飾研究等8個章節;書中配有彩圖6幅、插圖58幅,對1個世紀以來相關研究進行了審視和綜合。
中國古代服飾歷史的綜合研究,始終是服飾研究的熱點,近年來出版的絕大部分專著都是圍繞這一主題的。周汛高春明的《中國古代服飾大觀》(重慶出版社,1995年版)便屬此類。全書26萬餘字,選用彩色和黑白插圖260多幅,分為12編,依次為:綜述,首服,髮式,化妝,首飾,耳飾,項飾,衣服,褲裳,腰佩,鞋襪,工藝。《衣冠燦爛——中國古代服飾巡禮》(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是趙超、熊存瑞的合著,對古老中國豐富多彩的服飾作了概括性描述。趙聯賞的《霓裳·錦衣·禮道——中國古代服飾智道透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是一部將古代服飾與歷史文化相結合、詳細闡述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專著,採用文物映證文獻的研究方法,對豐富而又千姿百態的各朝代的服飾制度進行了剖析。
文化人類學是現代興起的、對人類活動進行綜合研究的新學科。華梅的《人類服飾文化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書,從人類文化學的這個大視角入手,以服飾的歷史年代為縱線,廣泛聯繫服飾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將古今中外人類的服飾從起源、發展、沿革逐一進行分析論述,為拓寬服飾研究領域做了嘗試。此外,張志春的《中國服飾文化》(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年版)綜合運用社會學、文化學、史學、美學和心理學等理論和方法,以點線面體相結合的模式來展開中國服飾文化學說的輪廓和細部,是一部跨學科研究的理論專著。
軍戎服飾在古代服飾的研究中,一般按習慣分為戎服和甲冑兩部分。1980年代以來,對各朝代甲冑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其成果學術價值也比較高。相比之下,戎服研究則略顯薄弱,成果也相對較少。劉永華的《中國古代軍戎服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一書,廣泛蒐集考古資料,通過對西周、春秋戰國、秦代、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宋、遼、金、元、明、清等朝代軍戎服飾的論述,可使讀者對中國古代軍戎服飾的發展過程有一個形象的了解。
婦女服飾研究的專著則有孟暉的《中原女子服飾史稿》(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該書以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中原漢族婦女服飾為研究對象,將該地區漢族婦女服飾的演變特點,以“錦繡中原”、“胡風入華”、“兩宋風流”、“金縷曲”四方面內容作為概括。
辭典為人們了解知識、研究問題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周汛高春明的《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版)是一部系統介紹中國歷代衣冠服飾文化的專業辭書,分總類、冠巾、上衣、下裳、鞋襪、髮式、化妝、飾物、腰佩、衣料、染彩、紋樣、工藝、其他及文獻15個門類;所收詞類上起先秦,下迄民國,內容包括歷代服飾名稱、款式、質料、色彩、紋飾、產生年代、沿革變遷、禮議制度、穿著方式、使用場合及相關習俗等。書前刊有《中國衣冠服飾史述略》一文;書後收有《中國服飾史年表》《衣冠服飾等秩表》《歷代服飾禁例》《歷代時世妝》《古今尺度對照表》及《中國服飾沿革簡明圖表》等附錄;另有彩色照片200餘幅,黑白插圖1 000餘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彩色和黑白照片大多取材於各地博物館收藏的珍貴文物,可供讀者鑑賞與研究。
關於服飾風俗的研究,近年來許多論著有所涉獵,較有影響的專著有:周汛高春明的《中國古代服飾風俗》(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本書以服飾習俗為線索,對歷代服飾風俗作了詳盡敘述,同時也分析了歷代影響服飾習俗的因素。
綜上所述,近十年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成績斐然,主要表現在:其一,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對服飾進行了多方面的闡述和論證;其二,研究方法可信,研究者多採取用出土文物與歷史文獻結合考證的形式進行研究,增加了論證的科學性。
但筆者認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依然有缺憾存在:其一,全面系統地研究古代服飾的論著較缺乏,儘管多數論著是按照歷代各個時期的結構去研究的,但視角往往局限於某一層面;其二,採用第一手資料的研究者較少,多是基於或無法繞開沈從文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所列資料;其三,深入細緻的分類研究論著較缺乏,特別是對古代少數民族服飾的研究,雖具有多角度等特點,但在深入細緻方面還是有一定缺憾,如匈奴服飾文化就是學術界很少綜合和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其四,跨學科的研究成果較少,從科學技術、地理環境、文字學、哲學等角度對古代服飾進行研究和論證的成果並不多見;其五,對個別朝代的服飾研究成果甚少,如研究明朝服飾的論文近十年來僅有8篇,沒有專著。如果說中國古代服飾史是源遠的長河,近十年來的服飾研究則如涓涓的細流,留待後人去開拓、挖掘的領域依然廣闊。相信隨著我國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學術界的日益重視,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