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秉承科學研易、求是用易的思想,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實行學術研究和市場開發相結合的方法,積極發揮研究院的組織協調作用。研究院在趙胤院長的領銜下秉持不搞封建迷信、不故弄玄虛、不妄不欺的原則,遵紀守法,淡泊名利,積極開展各種易學文化的學習研討、交流和社會服務活動。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歡迎各界的愛易團體和個人前往重慶總院和北京、吉林、遼寧、安徽、石家莊分院參加活動。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按照每省市建一個分院的計畫在全國各省市區建立分院,歡迎有志之士加入。

研究院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風水服務和易學培訓、國學講座。近年來風水在社會上的爭議越來越大:一方面有人認為風水是偽科學,另一方面也有人對風水堅信不移,認為風水是古代的科學。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認為:我們應當客觀看待風水學,既應看到傳統風水中的封建迷信思想,也應該看到風水學對人居環境、城市選擇、社會進步方面的影響,所以當取其精華去其槽粕,正確看待風水學,正確看待易學、玄學。

在進行學術研究的同時,研究院也在社會上也公開吸收有一定造詣的易學研究者,對於有志於此類研究的學者,通過一定考核均可加入研究院。

2016年,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曝光“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在名單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 秉承思想:科學研易、求是用易
  • 原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方法:學術研究和市場開發相結合
  • 主要收入來源:風水服務和易學培訓、國學講座
  • 總院地點:重慶
簡介,傳承,影響,精神,

簡介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姬昌)根據《河圖》、《洛書》演繹並加以總結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易經,是儒家四書五經之一。據文獻記載: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晉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演算易經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頤,當代有山東大學教授劉大鈞等。後者如京房、邵雍等詳見《出生時間與命運》。
明代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十七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傳承

在中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贊述《周易》以來,關於《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范曄的《後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以下的易學傳承的系統。但自唐、宋以後,我們所讀的《周易》,關於《十翼》的排列程式,事實上,大多都是根據漢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兩卦的文言,拿來放在本卦下面。同時把《系列》的中間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來顛倒安排。等於我們現在讀的《大學》一書,那是經過宋儒的安排,並非原本的《大學》的次序。現在對於研究《周易》來計,這點應當注意及之。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自孔子至戰國末期的易學: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莊。此其一。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於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於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後的傳承,並夫太準確的資料。唯所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辯,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後世已散佚。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系,再傳楊何,字元敬。元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賀傳子臨。臨傳王駿·丁寬一系,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傳張禹,禹傳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於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後,又另有一系。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啟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東漢與後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後漢的易學,傳承的系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家,便有馬融·鄭玄·荀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後人採集當時的九家易學合成一編的論友誼賽,故在後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
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後來才舍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著荀爽,虞翻的亦步亦趨,愈來愈加沒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起來另闢蹊徑,專從老、莊玄學的思想而解說《易經》。最為遺憾的,後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著王輔嗣的腳跟在轉,不能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直迭羲皇之室。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影響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易經》是一種人工編碼系統。它由陰陽通碼卦符組成了8卦·64卦·384爻三個
不同水平的系統層次,同時配以卦辭和爻辭進行文字說明,有著嚴密·完美的內碼數理結構,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層次最強·結構最嚴密的符號系統,也是最早運用系統論的典型。《易經》系統的開放性和兼容性為後世系統論套用樹立了典範。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易經》編碼遵循嚴密的相似論·相應論·相關論·相對論規律,運用簡單卦符系統對宇宙萬物發展演化規律進行摹擬,找到了事物間的抽相關聯,比之研究具象關聯的現代科學可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其中的奧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經》編碼的陰陽學說及其極變規律·先後天八卦思想對道家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為[三玄之一]。
《易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思想的重要來源,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
《易經》陰陽學說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基礎。《易經》的實時定位思想·與時偕行等思想對中醫有著至為重要的影響,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療原則皆源於此。同時對子午流注·八綱辨證·風寒暑濕燥火六邪等學說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受《易經》的影響很大。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運用八卦取象的觀念,明確了中醫用藥原則。張仲景《傷寒論》把陰陽學說和太極含三為一發展為六經學說,創立了六經辨證的原則,奠定了臨床醫學的基礎。
《易經》對軍事理論有直接影響。宋代王應麟在《通鑑答問》中稱:[蓋易之為書,兵法盡備。]《易經》64卦,適合戰爭機動戰略的選擇,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吳起·諸葛亮等,都根據《易經》原理排兵布陣。歷史上戚繼光抗倭,在創立陣法時也是參考《易經》原理。
《易經》對武術發展也有很大啟發。《易經》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辭,說“君子應整治兵器,以防不測”,對習武健身、防身觀念的形成有直接影響。八卦掌、太極拳等,都來自《易經》理論。
《易經》對建築學的影響主要和“風水”學說緊密相關,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築設定等都要以《易經》理論為指導,四合院就是陰陽平衡、和諧觀念建築的典型。傳統建築中的[9梁18柱]等都是從《易經》中獲得靈感,故宮角樓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
圍棋也是根據《易經》原理演變的遊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遊戲之一,當西洋棋大師被電腦擊敗的今天,計算機在圍棋領域甚至無法達到初學者的水平。此外,《易經》在園林·養生·環保·農業等方面都產生過巨大影響,有的至今仍是重要的參考文獻。《易經》編碼獨特的實時定位系統論思想,從根本上打破了現代科學可以“重複”的神話,強調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面,具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隨著科學的發展,其深遠意義將日益被證明。
《易經》強調與時偕行的變易思想,是和諧文化·與時俱進等國學傳統思想的主要來源。
《易經》編碼的序結構思想,是已知最早研究事物序結構的典範,比現在的基因排序早了五千多年。同樣的卦符,由於序結構不同而有《連山》、《歸藏》、《周易》、《邵氏易》之別。
《易經》實時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對環保,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易經》編碼的模糊觀念,是後世的模糊數學的先軀。《易經》編碼所依據的四論對中國文字造字、用字的“六書”有著直接影響,直聯[象形]·復聯[會意]·諭義[指事]·意聲[形聲]·複合[轉注]·錯用[假借]都可以在《易經》的相似論、相應論、相關論、相對論中找到依據。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易經》回答了諸多哲學、天文、預測等方面問題,是真正的一分為二觀點,比馬克思學說早了幾千年。它注重推理和條件約束,沒有任何宗教色彩,通過象·數·理的推演,展示了獨特的宇宙觀,回答了物質·能量·信息·質量轉換·辯證法則[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體運動變化·人的意志等純哲學命題,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重要意義,獨樹一幟。其辯證觀念是唯物辯證法的先軀。《易經》預測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結合點,是探討偶然和必然哲學範疇的先聲;其二元世界統一論思想,揭示了我們目前所處的宇宙空間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決一切問題的不二法門。
《易經》中常用的很多詞語至今仍在我們口頭套用,[突如其來]·[夫妻反目]·謙謙君子[虎視眈眈]……[咥]仍是陝西方言中[吃]的代名詞,[與時俱進]典化於《易經》的爻辭,[和諧社會]典化於《易經》的[和諧律],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海爾企業文化[日清/日新]·CL的合金文化等都來自《易大傳》。21世紀中國的崛起,正在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層結構。
《易經》對中國文化影響的領域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儒學、道學、絡醫[中醫]、行政、軍策、文藝、民俗影響深廣,是世界上傳承非常完整·綿延不絕·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精神

唐、宋以後的易學研究,應該說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說。這個新的“三易”觀念,也是說明秦、漢以後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理、象、數”的三個要點。如果用現代的觀念來說,“理”便是類似於哲學思想的範圍,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由引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與後果。
反之,也可由數理的歸納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再來綜合這三種內涵的意義,便可知“《易》理”之學,是屬於哲學性的。“象”、“數”之學,是屬於科學性的。總而言之,完整的易學,它必須要由“象”、“數”科學的基礎而到達哲學的最高境界。它並非屬於純粹的思想哲學,只憑心、意識的思惟觀念,便來類比推斷一切事物的。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綜羅易學“理、象、數”的明辯。《禮記·五經解》中,提到易學的宗旨,便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所謂“潔靜”的內涵,同時具有科學性周密明辯的作用。但在明辯理性之間,倘使不從沉潛靜定的涵養而進入易學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鋒,便會流入歧途,自落魔障。
故《經解》中,又說到易學的偏失,很可能會“使人也賊”。他獨闢蹊徑的研究出:“由乾、坤兩卦開始,錯綜重疊,旁通漫衍,初從八卦而演變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繹,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如果歸納卦爻內在的互動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內容,只有專長·坤·復·睽·家人·歸妹·漸·姤·?·解·蹇·頤·大過·未濟·既濟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內在互動中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現四次。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內在互動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濟、未濟四卦,每卦各出現十六次。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
復由此類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間,除了乾、坤、坎、離代表陰陽的無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無論如何千變萬化,它的吉凶觀念價值的構成,唯有[既濟·未濟]兩個對待的現象而已。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晝未分以前,陰陽未動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體認大《易》[潔靜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