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性文化博物館

中國性文化博物館

中國性文化博物館,位於上海青浦,由中國性學家劉達臨創建於1995年。該館收藏了2000多件罕見的性文物,陶瓷、春宮圖、青銅器等。藏品形式千姿百態,雕塑、繪畫、雕刻、書法、詩詞等,有不少展品已是國家的孤品和珍品。

該博物館已於2015年關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性文化博物館
  • 類別:性文化博物館
  • 地點:同里鎮
  • 竣工時間:1995年
  • 館藏精品:雕塑、繪畫作品等
  • 創建地:上海市青浦區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

發展歷史

1995年春,當劉達臨不惜舉債30萬元,在青浦徐涇創辦中國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時,他並沒有計畫公開展覽,只是給自己多年來從事的性學理論研究一個實物支撐,給辛辛苦苦蒐集來的幾千件性文物一個歸宿。 1999年8月,性博物館自青浦遷至鬧市區的南京東路,從閉門納客到公開展示。“之所以做這個決定,一方面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國古代的性文化,另一方面也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劉達臨坦言。
然而,繁華地段並沒有帶來預期的門票收入。
“博物館說是在南京路,入口其實開在距南京路十幾米的一個支弄里,遊客找起來非常困難,”談及往事,劉達臨的無奈仍然溢於言表,“本來,問題不難解決,只要掛一個指示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管理部門堅決不同意,理由很簡單:‘中華第一街’上不能出現‘性’字。那么,‘生殖’兩字可不可以呢?回答是‘也不行’。”
博物館入不敷出,與之合作的一家百貨公司終於失去投資興趣,打了退堂鼓。無奈之下,2001年4月30日,劉達臨撤離南京東路,舉館搬到較為僻靜的武定路。雖然是被迫易址,劉達臨卻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以前和百貨公司合作,對方是董事長,我這個總經理徒有虛名,任何事都要得到他們首肯才可以做。搬到武定路就不一樣了,我們完全是自主經營。”
儘管,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卻失去了財力後盾,博物館在武定路上的日子也不好過。“主要是缺乏環境烘托。周圍既不是繁華商業區也沒有旅遊景點,很少有人特意上門參觀,客源又成了問題。”兜兜轉轉之間,劉達臨發現,資金依舊是他繞不開的最大障礙。
“一開始租了上下兩層,房租要5萬多元,半年後難以維繫,只好將樓下退掉。只保留樓上一層,每月房租加物業管理費也要3萬多元,門票收入肯定不夠。”無奈,劉達臨只能靠貼補“養”著博物館,“貼補的渠道主要有三種:我的稿費和版稅、抽出部分展品到各地巡展的收入、以及胡宏霞博士開辦鋼琴修配廠的收入。”
即便如此,博物館的日常運轉仍然岌岌可危,2002年年底尤其嚴重,幾乎挺不過去。為了保住博物館,胡宏霞賣掉鋼琴修配廠填補虧空,由於出手急,當時只賣了10萬多元,如今想起來,劉達臨還禁不住替她惋惜。
從1999年起,劉達臨就著手申請“旅遊定點單位”的資格。“如果能申請到這塊牌子,博物館就可以列入旅行社遊覽名單,從而吸引大批團體遊客,保證穩定的資金來源。但是,‘旅遊定點單位’的牌子始終沒能批下來。”
命運多舛的性博物館進退維谷,又一次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為了它的生存和發展,劉達臨奔走呼籲,希望能在上海找到生存之地。“東方明珠、豫園乃至北京、大連的很多單位,都有過合作意向,但由於種種原因均未談攏,直到同里古鎮出現。這也許就是一種緣份吧。”劉達臨說。
8月1日,性文化博物館與同里鎮正式簽約,2004年4月之前將完成整體搬遷。“我們雖然被迫搬來搬去,但也一直在發展。性博物館提倡性文明、性科學,是開風氣之先,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慢慢爬台階,我對此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劉達臨說,“至於說這次搬遷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我們不得不離開上海。”
·1995年春,劉達臨舉債30萬,在上海青浦徐涇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
·1999年8月,性博物館遷至繁華的南京東路。政府禁止打出“性”字招牌,慘澹經營而入不敷出。
·2001年4月30日,博物館撤離南京東路,搬到較為僻靜的武定路。劉達臨開始自主經營,失去了財力後盾,加上地處偏僻,日常運轉岌岌可危。
·2001年11月底,性博物館被新浪文化頻道搬到網上,一度車水馬龍,並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性博物館起死回生。
·2002年年底,命運多舛的性博物館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為了它的生存和發展,劉達臨奔走呼籲。
·2003年8月,性博物館與同里鎮正式簽約,2004年4月之前將完成整體搬遷,最終抱憾遷離上海。

館藏文物

該館收藏了2000多件罕見的性文物,陶瓷、春宮圖、青銅器等。藏品形式千姿百態,雕塑、繪畫、雕刻、書法、詩詞等,有不少展品已是國家的孤品和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