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像志(中國影像志·電影卷)

中國影像志

中國影像志·電影卷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影像志》是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振華。本書選取新中國成立60年來人們耳熟能詳的60部電影,試圖勾勒銀幕影像自身嬗變和行進的歷史,也試圖從感性的角度回溯當代中國人與電影之間的深刻情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影像志
  • ISBN:9787303104963
  • 頁數:413頁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裝: 413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303104963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影像志(電影卷)》內容簡介:知道是夢卻信賴那個夢的意義,於是,技術時代的電影不斷製造著迷夢,人們也追逐著銀幕釋放自己在生活中難以獲取的希望。電影已經成為了20世紀以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的成長似乎也粘連著電影時態的變化。不同的人的經歷一定不一樣,但對於影像的記憶卻似乎一樣的好奇,對於觀賞影像而得到的精神感覺一樣的記憶猶新。由此,看到有關電影和成長關係的影像,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而留戀不已。2005年“大學生電影節”中看到《電影往事》,怦然心動於銀幕中的孩子對於電影的衝動,那幾乎就是久已淡忘卻實在是自己小時候對於電影喜愛的景象。而記憶猶新的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影片中孩子的年代恰恰就是我的孩童時代,無拘無束又無法無天的童稚無聊且青春將要勃發的時期,那時,電影夢就是青春夢,電影其實就是和孩童青春夢同步協奏的藝術。

編輯推薦

《中國影像志(電影卷)》:那些溫暖你我的故事,那些震撼視聽的奇觀,那些雕刻歲月的光影,那些浸潤心靈的瞬間。改變我們一生的經典電影。每個人心底者有一座記憶的博物館那裡珍藏著屬於你自已的時代。
當年情
電影《英雄本色》主題曲
作詞:黃沾
輕輕笑聲 在為我送溫暖
你為我注入快樂強電
輕輕說聲 漫長路陝要走過
終於走過明媚晴天
聲聲歡呼躍起 像紅日發放金箭
我伴你往日笑面重現
輕輕叫聲 共抬望眼看高空
終於青天優美為你獻
擁著你 當初溫馨再湧現
心裡邊 童年稚氣夢未污染
今日我 與你又試肩並肩
當年情 此刻是添上新鮮
一望你 眼裡溫暖已通電
心裡邊 從前夢一點未改變
今日我 與你又試肩並肩
當年情 再度添上新鮮

作者簡介

梁振華,生於1977年,湖南邵陽人,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銳文學批評家、編劇。歷任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會主席、中央電視台特約撰稿人、影視傳媒公司藝術總監。
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與當代影視文化的教學與研究,2008年當選北京師範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十佳教師”,2009年獲北京高校第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出版隨筆集《時尚的謊言與魅惑》《楓林冷雨》、長篇小說《密戰》參與《新中國文學史》撰寫,在海內外報刊發表各類體裁作品逾百萬字,開設專欄若干。
曾擔任多部大型電視文獻片、影視劇的主創工作,主要撰稿及編劇作品:《密戰》(30集電視連續劇)、《大三峽》(8集電視文獻片)、《偉大的歷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7集電視文獻片)、《美麗的村莊》(電影故事片)。影視創作曾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電視紀錄片獎等獎項。

目錄

遼元卻又切近的精神夢幻周星/1
自序
我們如何相信夢想梁振華/1
1949-1976激情歲月
1949《中華女兒》: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3
1955《董存瑞》:為了新中國,前進!/8
1956《祝福》:“祝福”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14
1956《鐵道游擊隊》: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20
1959《青春之歌》: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26
1959《五朵金花》:大理三月好風光/32
1961《劉三姐》:只因生來愛唱歌/38
1961《橋》:再見無期遺忘無期/44
1962《李雙雙》:當家的女人/50
1963《小兵張嘎》:快快參加八路軍/56
1963《冰山上的來客》:花兒為什麼這樣紅/62
1963《野火春風斗古城》:另一方戰場的較量/68
1964《英雄兒女》:風煙滾滾,青春如花/75
1964《阿詩瑪》:戲裡戲外戲夢人生/83
1965《烈火中永生》:歌樂山上的英雄群像/92
1965《地道戰》:高,實在是高/98
1972《賣花姑娘》:春暖花開時,賣花淚不乾/105
1972《猛龍過江》:啊——打!/110
1974《閃閃的紅星》:紅星照亮映山紅/117
1976《追捕》:讓生命融化在藍天/123
1977-1989純真年代
1979《小花》:妹妹找哥淚花流/131
1980《廬山戀》:讓愛情的花兒開得更嬌艷/138
1982《城南舊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144
1982《人到中年》:一代中年人的輓歌/150
1982《少林寺》:天下功夫出少林/156
1984《高山下的花環》:這裡,有你們血染的風采/162
1985《警察故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68
1986《芙蓉鎮》: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173
1986《英雄本色》: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180
1987《紅高梁》:妹妹你大膽往前走/187
1987《倩女幽魂》:人鬼情未了/192
1988《頑主》:告訴你,我們不痛苦/198
1988《搖滾青年》:嚯,青年很霹靂!/203
1990-1999俗世狂歡
1990《滾滾紅塵》: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211
1991《黃飛鴻》:男兒當自強/219
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個世界不會為你而改變/226
1992《秋菊打官司》:一首情與理的悲壯之歌/232
1992《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239
1992《新龍門客棧》:武俠片的集體記憶/245
1993《青蛇》:人生如此,浮生如斯/251
1994《陽光燦爛的日子》:回首青春,唯有那一片燦爛/258
1994《東邪西毒》: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267
1995《大話西遊》:這次大家滿意了吧/274
1996《甜蜜蜜》:哀傷有時甜蜜有時/280
1996《古惑仔》:銅鑼灣只有一個陳浩南/286
1997《鐵達尼號》:我心依舊/293
1999《黑客帝國》:子彈一出,誰與爭鋒/302
2000-2009霧中風景
2000《站台》:站台很近故鄉很遠/311
2000《生死抉擇》:永不回頭的抉擇/317
2000《臥虎藏龍》:沙漠飛來一條龍,神來無影去無蹤/322
2000《花樣年華》:繁花似錦誰唱離歌/331
2001《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人人都愛小巫師/337
2002《英雄》:不為英雄夢,心中有天下/343
2002《無間道》:出來混,遲早要還的/352
2004《獨自等待》:依然是這樣的夜晚,我還在路上/359
2004《天下無賊》:嚴肅點兒,我們這打劫呢/366
2006《瘋狂的石頭》:百步穿楊,中西合壁!/373
2007《集結號》:以“集結”之名/380
2008《赤壁》:誰的“赤壁”?/388
2008《海角七號》:回到那飄著雨的國境之南/396
2009《建國大業》: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404

序言

電影的迷夢從她誕生起就不斷得到驗證,一方不大的影像世界匯聚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人們為了精神的需要,在銀幕中感受奇妙的美景,疏散鬱結的心思,獲得超越現實的精神滿足感。我們很難抵拒電影這一個銀色夢幻的誘惑。
翻閱這本《中國影像志》,讓我想起了無數個和電影糾結的故事。
似乎在一個冬日的晚上,慢慢走出影院,心內還帶著一種酸楚的感覺。儘管人離開了銀幕,卻依舊在為劉德華飾演的一個叫王薄的老偷,拼盡全力為毫不相干且不入眼的陌路人傻根獻出了生命而傷嘆。這個名為《天下無賊》的影片,其實僅是我從事專業影視研究多年,身經百戰觀賞電影后的一個電影,關於夢幻和現實的關係早應該瞭然清晰,但我依舊為傻根缺心眼般信賴周圍沒有盜賊,和慣偷為了承諾而以身保全“天下無賊”的義舉而傷感。
知道是夢卻信賴那個夢的意義,於是,技術時代的電影不斷製造著迷夢,人們也追逐著銀幕釋放自己在生活中難以獲取的希望。電影已經成為了20世紀以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的成長似乎也粘連著電影時態的變化。不同的人的經歷一定不一樣,但對於影像的記憶卻似乎一樣的好奇,對於觀賞影像而得到的精神感覺一樣的記憶猶新。由此,看到有關電影和成長關係的影像,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而留戀不已。2005年“大學生電影節”中看到《電影往事》,怦然心動於銀幕中的孩子對於電影的衝動,那幾乎就是久已淡忘卻實在是自己小時候對於電影喜愛的景象。而記憶猶新的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影片中孩子的年代恰恰就是我的孩童時代,無拘無束又無法無天的童稚無聊且青春將要勃發的時期,那時,電影夢就是青春夢,電影其實就是和孩童青春夢同步協奏的藝術。

後記

電影自誕生之日起,便以其巨大的內容含量和寬廣的表現空間形式成為了獨具魅力的一種藝術形態。過去一百餘年,電影不僅留存了人們由外及里、從表象到精神的生動映像,並且以充滿意味的方式,參與到了人們現代性生存體驗的構建之中。可以說,銀幕影像見證了歷史,自身也成為了歷史;觀照著現實,自身也無時無刻不構築著現實。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對於電影的觀看就從來不是單向度的影像消費行為,而是夾雜著豐富的情感體驗,融匯了“介入”和“想像”的熱忱。
本書選取新中國成立60年來人們耳熟能詳的60部電影,以此為中心,試圖勾勒銀幕影像自身嬗變和行進的歷史,也試圖從感性的角度回溯當代中國人與電影之間的深刻情緣——事實上,“看電影”這一行為,與不同時期對“新生活”“新時代”的體驗是相依相隨的。走近這些家喻戶曉的電影,如同翻閱一幕幕陳年的記憶。我們將重溫:那么多讓人熱血激盪、讓人感動、讓人唏噓的故事——電影裡的故事、電影人的故事,還有因電影而生的故事;我們更將發現:原來,這些形形色色與電影相關的故事,或深或淺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情感,甚至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人生。
關於本書的編撰,有幾點簡要說明:(1)60部電影的選擇,核心依據是社會反響程度和時代影響力;與重大社會事件的關聯度,有時也是考慮的因素。60年間,優秀的電影作品不勝枚舉,而且,不同的觀者,對電影自有各不相同甚至大相逕庭的評判標準和欣賞趣味。在片目的篩選上,本書難免有遺珠之憾,也無法做到盡如人意,但現有的選擇,多少代表了我們對於電影的理解,以及對於“經典”的某種具有包容性的判定。(2)本書涉及的電影,不局限於中國(包括台港地區)的自產作品,也包括少數幾部在國內引起過重大反響的海外影片,它們也是當代中國人觀影記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3)本書在編撰過程中,參閱了大量國內外報刊文獻和專業著作,因體例所限,未能一一列舉,在此謹表謝忱,並向中國電影事業的所有從業者、觀眾,致以由衷的敬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