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放假

中國式放假

中國式放假,是指中國特有的一種節假日放假現象。

該制度下促使“拼假”盛行,折射出中國休假安排不夠合理,休假制度不夠靈活。中國式休假既非問題產生的原因,又非解決問題的辦法,它只是社會福利制度發展前進過程中的一個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式放假
  • 類型:放假現象
  • 定義:中國特有的一種節假日放假現象
  • 特點:休假安排不夠合理等
背景概述,質疑,現實問題,各方觀點,改進建議,

背景概述

“公眾休假”指的是包括法定公共假日、法定每周工作時限和雇員帶薪福利休假在內的三種休假模式,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為規範全民節日休假的最高行政法規。
中國式放假中國式放假
自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並經過兩次修訂後,2008年中國統一七大法定公休節日,而休假時段則每年由國務院發布。根據國務院的“放假辦法”規定,“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中國2013年的29天假期挪用了7個周日5個周六。“中國式休假”,可以說是人為的靠著一種政策、一種制度,把四個雙休日人為地挪在了一起,以至於人們不得不連續的休息七天,同時要連續的再工作七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被放假的安排。

質疑

從2008年五一七天長假被拆分開始,對於全國假日辦節假日調整反對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反對的焦點集中在這樣零零散散的拆分長假然後用周六日來補齊的做法是否人性化,甚至有些法律界人士還從勞動法的角度來質疑這樣的放假安排是否違反勞動法。
2013年放假安排2013年放假安排
中國勞動者平均每年能享受大約10天帶薪假期,是全世界帶薪假期最短的國家之一。
2013年節日和紀念日加起來總共放假29天,但實際法定節假日只有11天,剩下的18天都是從周末“借”來的。這樣算下來,不但沒有多休,反而比去2012年還少了5個正常的雙休日。這種看上去美妙實際上“坑爹”的放假安排,也引發了人們不滿,在質疑“就按照日曆休假不行么”的同時,有人不無怨氣的直言“讓‘調休’滾出假期界”。

現實問題

中國人的公共假期每年已有115天,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115天的假期,幾乎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但為何還是“太少”,究其原因就是“拼假”盛行,折射出中國休假安排不夠合理,休假制度不夠靈活。
儘管網路售票和免收過路費等速效對策可能有助減輕假日出行者的負擔,但除非政府改變中國的休假制度,否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壓力過大的問題很可能會持續存在下去。
中國式放假中國式放假
從2008年五一長假改為3天,取而代之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的短假以及帶薪休假制度,但國家推行的帶薪休假制度難以全面落實,央視主持人白岩松在一次連線訪談中直言2008年取消五一長假後的情況是:現實非常殘酷,沒有帶薪休假,反而是五一長假沒了。參與到十一黃金周出行的人越來越多,購票難、出行堵、景區亂,休假反而不如上班。
自1999年開始實行的“黃金周”拼假制度,已與當下時代需求不符。一方面“以假期促消費”的思路催生了長假,但是“挪用雙休日”則在無形之中導致了對勞動者尊重的缺失。當前國人的休假,仍是通過“國家法令”來保障,國家安排的假期是能夠被用人單位唯一採納的相應的福利。人們的焦慮在於:當大多數的福利制度都被選擇性操作的時候,國家的法定假日成為唯一有保障的福利,自然假期亦顯得分外寶貴。此時,面對假期的拼湊與調整,人們不得不“斤斤計較”同時倍感憂慮。

各方觀點

專家建議,在保證假期總數基本不變的前提下,休假日期安排也可以更人性化一些。如可以嘗試讓一些單位擁有一定自主權,合理安排放假時間,滿足員工不同的假期需求;有關部門也應促使“帶薪休假”制度進一步落實,讓上班族真正實現“我的假期我做主”。只有這樣,勞動者的休假權才能真正有保障。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部教授李興國認為,各項政策出台的目的是為老百姓服務,滿足老百姓物質與精神等各方面需求。應更多考慮假日安排的合情合理,儘量兼顧各行各業工作特點和人群需求。也有企業根據工作、生產的情況對職工進行調休,顯示出了管理的人性化,贏得了不少網友贊同。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近多年的楚先生則認為,國務院發布的這個節假日安排並不是強制的,企業可結合自己運營特點,在不違法的前提下靈活安排,以照顧到員工的身體與情緒。

改進建議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蔡繼明曾提議不要隨意挪用雙休日,而是取消小長假,推行長周末,把假日自然而然地和周六日連在一起。他介紹:五一、元旦,和周六、日湊在一起的時候很少。如果把“五一”假日改為“五月首個周一”,就可以跟上一個雙休日連在一起放假,這也是“五一假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